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十周年——唐代诗文中的丝绸之路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2-0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唐代诗文中的丝绸之路  


文丨朱振

唐代是继秦汉后的又一个大一统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盛世,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时期,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既善于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又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汇聚当时世界上多种文化、思想、科技、宗教资源。唐朝也是当时全球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大国,与西方大国拜占庭帝国关系密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繁荣,丝绸、瓷器、茶叶等贸易频繁。大唐的高度文明与繁荣富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唐诗中关于丝绸之路相关描述的诗歌不胜枚举。比如,诗人鲍防的《杂感》云:“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岭,马走先过林邑山。甘泉御果垂先阁,日暮无人香自落。远物皆重近皆轻,鸡虽有德不如鹤。”诗中可见太平盛世,蛮夷臣服,异域朝贡,八方来华,百福偕作,万邦之康,济物利人,宜行天下。

比如,诗人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云:“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诗中描述了从长安送友人赴西域的境况。王维在唐开元二十五年赴边塞途中创作的《使至塞上》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本诗为作者出塞途中纪行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奇丽的边塞画卷。其《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历史上广为流传的送别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可见诗人与友人深厚情谊。另如,诗人张籍的《凉州词》云:“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中反映了西域边城丝绸驼队往来贸易情况。又如,刘禹锡的《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云:“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诗中呈现了海上贸易宝舶往来的盛况。

唐代诗人的边塞诗歌突出描述了西域景况。比如,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在其《关山月》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乡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诗中描绘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苍茫云海间,浩荡长风吹万里,玉门关戍守将士远望边城景象,令人不禁思乡叹息。唐朝为卫护边防和控制西域,西北地区战事长期不休,诗人对征夫思妇同情感慨。王之涣所作《凉州词》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描绘了边地苍茫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边防将士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自有盛唐气韵。

比如,诗人岑参曾两次进入西域军幕,他的边塞诗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其《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云:“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诗中念古思今,登北庭而感怀。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有两个轮台,诗歌中的汉轮台,地处天山之南、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荒漠地带,在今新疆巴州轮台县南。汉武帝时在此屯田驻兵。古诗常用轮台泛指边塞。唐轮台则位于天山之北,在今乌鲁木齐或其周边。再如其《过碛》云:“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诗人胸怀建立军功的宏伟抱负来西域,但在四望无际的沙碛中倍感无边苍凉。岑参在其《过酒泉忆杜陵别业》诗中云:“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这是赴任安西都护府途中,路经酒泉所思所感。岑参第二次出塞到北庭节度使府中任职,其《北庭作》云:“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诗中既描绘边地奇异景观,又无限感慨自己一直功业未成、燕然未勒。

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从军行七首(其六)》云:“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胡瓶储水,跨上骏马,手执宝剑,夜取楼兰,杀敌立功。其《出塞》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诗思人,明月边关,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

此外,裴矩(约547—627)是当时中原王朝与西域关系的开拓者,他在《西域图记》中记载了从敦煌至西海(地中海)的3条道路:北道从伊吾经东罗马至里海;中道从高昌经罗布泊、焉耆,越过葱岭至波斯而到达西海;南道从鄯善经于阗、吐火罗至北婆罗门,可达西海。唐代西部疆域远超此前时代,唐太宗李世民设立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个军事重镇,唐高宗时期设置了大宛、月氏、波斯等都督府。

唐代除诗歌为世人所熟知外,地理学已相当发达。唐代地理学家、德宗时期宰相、沧州南皮人贾耽(730—805),自幼喜读地理典籍,为官47年,为相13年,事务繁忙,政绩茂异,但他利用各种机会研究考察地理,“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是以九州之夷险,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新唐书·贾耽传》云:“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他一生撰绘大量地理学著作和地图,尤为著名的是绘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大型地图《海内华夷图》一轴和详述古今地理沿革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及《皇华四达记》十卷,其著作成为后世研究中外交通的重要文献之一。《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唐朝“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有七条对外交通路线:“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广州通海夷道”详细记载相应航程和航行天数,沿线30多个国家(地区)名称、方位、山川、民俗等情况。


(正文节选自《关通天下:“一带一路”建设与口岸和海关》)


图书信息

《关通天下:“一带一路”建设与口岸和海关》

朱振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该书是朱振的新作,他以一线工作人员对口岸和海关的极度熟悉和独特理解,梳理了“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千年口岸开放发展史与千年中西交通交流史的脉络。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发端于古代中国,由当时中原王朝的口岸出发前往世界各地,探索新天地,寻求新合作。

该书用十个章节细数口岸与海关的前世今生,包括“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简述、我国水域口岸的开放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与海关对外合作交流、各省域口岸进出境具体情况、中欧国际班列运行与海关跨境监督协调等等。可以说该书不仅回顾了口岸和海关过去的丰硕成果,审视了口岸和海关现在的优势与可改进空间,更展望了口岸和海关未来发展的可能。


作者简介

朱振,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后,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先后在期刊发表20多篇论文,撰写研究报告若干篇,参编图书10多部。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北大语文论丛》创刊,首辑聚焦语文阅读策略

这些经典古文,值得一读再读

刊讯 丨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总第13辑)

挑战一下!这10个容易读错的地名您都能读对吗?

沉痛悼念马庆株先生!

中秋节的英文怎么说?Mid-Autumn Festival 还是 Moon Festival?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带一路”十周年——唐代诗文中的丝绸之路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