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典古文,值得一读再读
1
《论语•微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是做“辟人之士”,勇敢地承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还是像桀溺那样,只图自己清闲呢?孔子毅然选择了前者。正因为社会出现“无道”的状况,他才更要担当责任,改造社会,使社会向好、向善、向前。这是儒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根与魂的根本原因。
2
韩愈《论佛骨表》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唐宪宗信佛,派使者将佛骨迎至长安,并引入宫内。对此,韩愈心中有一股难以压抑的怒气。他恼怒宪宗昏庸无知,将佛事弄成国事,导致百姓纷纷效仿,做出许多伤风败俗之事。他在恼怒中写下这篇奏章,行文未经推敲斟酌,直指皇帝。后果可想而知,他被定死罪,后改贬潮州。其实,行文上的不完备、措辞上的不考究,正是这篇文章最可贵之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韩愈为国为民的忠心和热血,化作一腔怒火,不假思索,喷涌而出,丝毫不考虑自己之后的处境。这种以国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在千年之后仍然让人感动。
3
颜真卿《守政帖》
“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苟时,为千古罪人也。虽贬居远方,终身不耻。汝曹当须会吾之志,不可不守也!”
颜真卿不仅是伟大的书法家,更是忠正刚烈之士。德宗朝,他因正直敢谏,被奸相卢杞忌恨。卢杞让德宗下诏,派颜真卿前往“安抚”叛贼李希烈。李希烈反意甚明,很多人劝颜真卿不要狼入虎口。而年近八旬的颜真卿毅然前往,舍身赴险,见到李希烈,宣读诏书。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他拒绝投降,英勇就义。这样一位儒者,挡不住一个腐败王朝的下沉,但他坚持走正道,绝不妥协。这一帖是被贬远行前写给子孙的。他要子孙牢记,要坚持道德操守,绝不违背道义,苟合时俗。
4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范仲淹抨击时政,被宰相吕夷简贬为饶州知府。担任谏官的高若纳,不但不对皇上加以劝谏,反而落井下石,对范仲淹累加恶言。欧阳修便给高司谏写了这封信,谴责他谏官不谏的尸位素餐行径。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欧阳修对政坛的歪风邪气敢于发声亮剑,直骂高司谏是“君子之贼”,“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正义的行动需要勇气,而在皇权至上的社会,拥有勇气就更难能可贵。这种为了光明和正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品格,是欧阳修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5
苏洵《祭亡妻文》
“亦既荐名,试于南宫。文字炜炜,叹惊群公。二子喜跃,我知母心。非官实好,要以文称。……归来空堂,哭不见人。伤心故物,感涕殷勤。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君之逝,内失良朋。孤居终日,有过谁箴?”
1056年,苏洵携二子出川进京应试,苏轼、苏辙考中进士,苏洵的文章也一时名震京城。文坛“三苏”已现雏形。就在此时,传来妻子病故的噩耗。这对苏洵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父子三人仓皇返乡。到达家中,早已人去屋空。“嗟予老矣”,妻子离世,苏洵瞬间感到自己老了,四海之内,只剩下孤独一身。妻子不仅是他的爱侣,更是与他心志情感相通相融的“良朋”。这篇祭文让我们感到,爱能行千里,隔生死而不衰。
6
《晏子春秋》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见晏子妻)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而姣也。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托乎?’再拜而辞。”
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晏子为了自己的发妻,居然违抗了齐景公的嫁女之命。晏子虽是重臣,但命运也是掌握在景公手里的。而他选择维护自己的妻子,维护自己的婚姻,不惜将自己置于险地,这一行动证明了他对妻子的情义深重,对自己婚姻的珍惜爱护,对强权的无所畏惧。我们也从晏子的行动中看到了他的婚姻观:婚姻不是谋财谋位的手段,也不只追求美色,婚姻的基础是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是长久的陪伴,是坚守的承诺。
7
苏洵《名二子说》
“虽然,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苏洵在孩子的教育上,既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又具有透彻的前瞻力。“轼”看似无用,其实有大用,但最大的短处就是外露。苏洵告诫儿子苏轼,要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力戒外露之性。“辙”与车的安危密切相关,但它是车外之物,因而能“处乎祸福之间”。苏洵勉励儿子苏辙,要珍重自己的优点,既善处于祸福之间,又尽力向前。文章数十字,道尽了苏洵对两个性情不同的儿子的谆谆诫勉和拳拳爱意,当令天下为人父、为人子者受到启迪。
8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李清照、赵明诚婚后,节衣缩食,到处搜求金石字画。赵明诚将见之于金石的文字编撰为《金石录》。金人入侵中断了他们热爱的事业。他们的心思,转而用在了对文物的保护上。在他们夫妇眼中,文物的价值至为珍贵,超过了自己的生命。可惜在辗转逃难途中,半生积聚的文物损失大半,丈夫赵明诚也因病去世,李清照独自坚挺着,保护着她和丈夫几十年积累的文物古籍。这篇后序是一位坚强女性同国家患难与共的记叙。
9
岳飞《五岳祠盟记》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抗击入侵之敌,复土安民,救国家民族于既倒——岳飞一生都在为这个伟大使命而勇往直前。虽有失败,但文中没有气馁,只有必胜的信心。两千多年前,孔子被困于匡,他说出了“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的豪言,孟子也发出了“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壮语。他们豪情万丈的自信和担当精神,英雄主义的冲天气概,是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的。
10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
1840年,英国摧毁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认为英国只是售烟图利,“都门仍复恬嬉”。而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注意到时局的变化,把目光投向另一个世界。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撰写了《海国图志》,这篇文章就是序。魏源提出,自强图存,要靠“有形之兵”和“无形之兵”。“有形之兵”即“师夷长技以制夷”,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无形之兵”——“平人心之积患”。《海国图志》被视为一系列变法运动的萌芽,成为照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盏明灯。
(以上内容选自《学生古文名篇名段鉴赏辞典》)
《学生古文名篇名段鉴赏辞典》
徐汝淙 周长志 编著
精选古文名篇名段 分析讲解深入透彻
领略文言旷世之美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学生唐诗佳句分类鉴赏辞典》
徐汝淙 周长志 编著
感悟佳句精彩 领略唐诗魅力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学生宋词佳句分类鉴赏辞典》
徐汝淙 周长志 编著
感悟佳句精彩 领略宋词之美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
❖
❖
❖
中秋节的英文怎么说?Mid-Autumn Festival 还是 Moon Festival?
❖
❖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