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采 | 李林平:十年足迹,桃李四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语合中心
语合中心
从2010年至今,李林平在国际中文教育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10余年,在匈牙利、捷克和尼日利亚都留下了他任教的足迹。在工作中,他始终怀揣着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提升了当地学生对中文的兴趣,为他们带来了人生发展的新机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林平,听听他的任教故事。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期间,曾以志愿者身份到匈牙利任教,度过了快乐而充实的一年。”李林平表示,正是这次难忘的经历,让他爱上了国际中文教师这一职业。
在匈牙利的10个月里,李林平承担了公众体验课、商务中文班、中学选修课等不同类型的中文课程,教授学生160余人。“在我离开匈牙利多年以后,还偶尔能从新闻中看到一些之前学生的消息,比如有的学生如愿到中国旅游了,有的学生申请到了奖学金到中国继续学习了,有的学生完成了自己有关中国的社会研究,回到学校开设了专题讲座,甚至还有学生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看到自己当年的学生,通过学习中文跟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关系,甚至改变了人生,李林平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寓教于乐,点亮缤纷课堂
2012年,李林平如愿成为首批国际中文教育专职教师,并于2013年初来到捷克任教。在捷克工作期间,随着中文教学点的增多,李林平经常要坐火车往返于住处和各个教学点。飘着雪的漆黑清晨、火车站的捷克语播报、窗外飞逝的景色、布拉格早晨清冽的空气、查理大学那扇厚重的教学楼大门构成了他在捷克的独特记忆。
“同事开玩笑说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火车上’。尤其在冬季,为了赶上9点的课,我必须5点半起床,坐第一班电车到火车站,再坐2个半小时的火车抵达教学点。9点到12点上3小时课,随后休息半小时,再上3个小时课,然后搭16点半的火车返回,到家天都黑了。”李林平回忆。
尽管如此奔波,可每当他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充满信心地推开大门走进温暖的教学楼时,想到今天又可以带给学生们更丰富多元的中文知识点,可以尝试更创新有趣的教学活动,旅途中的疲惫就一扫而光。
在中文课堂上,“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是他一直以来的教学原则。“我会根据不同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通过设计一些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成段表达和交际协作。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当地文化和学生生活,才能针对教学中的语言点,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学生理解起来快的情景,做到精讲多练。”
为了进一步激发当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深入领略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魅力,2013年夏天,李林平作为带队老师,带领9名捷克学生参加来华夏令营,和来自欧洲亚洲其他8个国家的100余名师生相聚北京,度过了精彩纷呈的两周。
专注教学,助力学子圆梦
结束捷克的任教后,李林平于2019年来到尼日利亚。这是他首次到非洲任教。“尼日利亚学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对学习中文充满热情,对中国文化兴趣度高,想学习中文的学生很多,在一些零起点和初级班上,师生比甚至可以达到1:150以上。”李林平说。
“在尼日利亚,会说中文,懂中国文化的优秀人才能找到月薪很高的翻译或管理工作。学生们学习中文的就业动机非常强烈。”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李林平的教学以“用中文就业”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突出交际性、实用性话题,给学生更多练习和使用中文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提升中文能力,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中国,李林平鼓励学生们参加HSK中文水平考试,积极申报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他利用课余时间联系了国内十多所高校的奖学金项目负责人,了解学校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就业去向,对学生情况进行详细汇总,进行学校、专业、学生三方匹配筛选,为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进行报名。在李林平的努力下,许多学生圆了他们的留学梦,得以到中国学习中文。
获得奖学金到中国留学的尼日利亚学生郑泽伟(Onyekwelu Patrick Chinazam)表示,这段学习经历非常宝贵,感谢李老师及各位中文教师所做的一切。
另一位中文学生Onyekwere Franklin表示,李老师为他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成为一名中文教师,帮助更多的尼日利亚人学习中文。”
精彩链接:
➤ 教学风采 | 胡琳琳:讲好中文故事,做学生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感言见闻、学员故事、教学方法、知识干货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欢迎通过weixin@chinese.cn邮箱给我们投稿~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新浪微博:@语言合作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