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定调,中国第四大城市群呼之欲出!
文|凯风
谁是中国第四大城市群?
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堪称中国三大世界级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以不到8%的国土面积,创造了接近全国近40%的GDP,创造了6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囊括11个万亿GDP城市,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三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地位毋庸置疑。那么,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之外,谁是第四增长极?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成渝双城经济圈。
01
近日,权威会议日前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
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这是继今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概念横空出世以来,成渝经济圈再次获得顶层关注。
与最初的提法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被赋予了新的重任。
在今年1月的重要会议中,成渝双城经济圈被定位为“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次,成渝双城经济圈则被定位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从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增长极,到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标志着成渝经济圈开始向三大城市群看齐。
这背后的变化不难理解。重要会议对此有明确表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2020年以来,国内贸经贸形势的变化,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愈发明朗。
这种背景下,“双循环”政策应运而生,而“内循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两大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庆的地位愈发凸显。
02
成渝地区有多重要?
一个地区有多重要,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看这个地区承载了多少国家战略。
成渝地区,可谓国家战略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从城市能级来看,重庆是直辖市,成都是副省级城市,两个城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而全国目前仅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一个地区就占据其二,这其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从国家战略来看,成都、重庆不仅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一新的国家战略的重心,同时还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两大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
可以说,成渝地区至少承载了包括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重要性可想而知。
从经济产业来看,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的经济腹地和战略后方,成渝双城经济圈覆盖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涉及16座城市,常住人口1亿人,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
虽然在GDP和支柱产业上,成渝地区无法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三大世界级城市群相提并论,但两地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新经济等产业已经成了发展优势,而1亿人口所承载的市场空间也非一般地区可比。
数据显示,成渝两地的计算机产品产量已占全球的1/3、汽车整车产量已占全国的18%,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已经形成,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实力。
可以说,成渝只要唱好“双城记”,在产业协同方面再进一步,打造成为中国城市群“第四极”并不存在太大的悬念。
03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地位越来越重要。
《求是》杂志曾刊发重磅文章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共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
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
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在这19个城市群中,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可谓领头羊,与东京、纽约等世界级城市群有一争之力。
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早在2015年就已审议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则在2019年2月印发,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则在2019年12月印发实施,三大城市群发展都已渐入佳境。
在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之外,哪些城市群最有发展潜力?
根据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相对成熟,而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等处于“快速发育期”,而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 个城市群处于雏形发育期。
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被列为中国五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
那么,成渝与长江中游,谁是第四大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覆盖了三省之地,包括武汉、长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堪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但由于地域过广、横跨省份过多,城市的辐射能力有限,产业协同发展不足,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稍逊一筹。
与城市群相比,武汉大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无疑更有现实意义。
以都市圈推动中心城市发展,也是务实选择。
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文化趋同、民风相近、地理相邻,无论是交通一体化还是产业协同发展,均有相当大的空间,不乏跻身中国第四大城市群的潜质。
相向而行,唱好“双城记”,无疑是城市群晋级的关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