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炒房!广州深圳动手了,下一个是谁?
文|凯风
信贷,楼市的七寸。
只有按住信贷,才能按住炒房投机。
01
开年以来,北上广深等地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目前广州、深圳等地已有排查结果。
日前,广东有关部门发布数据,广东辖内(不含深圳)银行机构排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2.77亿元、920户,其中广州地区自查发现问题贷款金额1.47亿元、305户。
随后,深圳有关部门表示,深圳中资商业银行对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业务进行全面排查,深圳银保监局选取6家银行集中开展现场检查,责令银行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
广州排查1.47亿元、305户,平均每户不到50万元;深圳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平均每笔250万元。
这恐怕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相比动辄数千亿的经营贷、消费贷,这些违规资金,顶多是九牛一毛。
必须说明的是,广州为银行自查结果,深圳为6家银行的现场检查结果。未来,如果监管部门进一步穿透式核查,想必还会有更多的案例曝光出来,不妨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经营贷被纳入核查范围,首付资金监管已经开始全面从严。
据媒体报道,广州多家银行严查购房首付来源:必须为家庭自有资金。若经核实首付来源为借贷、垫资过桥、他人借名贷款的严禁准入。
有银行表示,存在消费贷、经营贷发放记录者,不再受理业务。
如果这些举措真能落实到位,想必遏制炒房立竿见影。这些重拳,究竟能落地多少,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02
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并不存在任何难度。
有人说,经营贷可以通过层层转账、经流多个人手,让银行无从查起。这种论调,显然低估了强大的监管系统,大数据时代,穿透式核查没有任何难度。
深圳就公布了一起典型案例:
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客户钟某,在去年3月份通过全款一次性付清方式购买房产,次日设立企业,持股100%,持有房产刚满六个月即向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申请房抵经营贷,贷款金额226万元,资金受托支付至张某的个人账户。当日,张某向刘某等16人合计支付资金217万元,其中支付给刘某178.77万元,经核实为刘某代钟某购买某住宅楼尾款。在这一过程中,深圳市Z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为钟某提供了购房、成立企业、贷款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不难看出,本应用于生产经营的经营贷,是如何通过炒房客之手流入楼市的。
这是一条覆盖银行、中介、炒房客以及众多地产大V的超级利益链条。
同样也能看到,大数据时代,一笔资金从银行到了什么地方,到底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还是炒房炒股,在监管之下是一目了然的。
然而,只靠银行自查,只靠罚款,效果显然是有限的。穿透式核查、强制抽贷、从重处罚,才会有震慑之效。
所以,唯一的问题在于,会不会严查,会不会一捋到底,能否打破银行、中介、炒房客的利益联盟?
广州深圳开了一个好头,下一个是谁?
03
经营贷、消费贷不得流入楼市,这不是新规定。
经营贷,顾名思义只能用于生产经营;消费贷,则是鼓励消费之用,购车、旅游皆可,唯独不能用于购房或股市投资。
所以,一旦发现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强制抽贷(提前还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不仅不违背契约精神,反而是对金融规则的坚守。
任何时候,乱加杠杆都会带来金融风险,经营贷、消费贷就是某些炒房客加杠杆的道具,无可以生有,有可以生更多,炒房自然源源不绝。
金融风险总是不期而至。对此,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郑重警告:
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正因为这一点,住房贷款已被纳入重点监管之列。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了去年的28%。
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房贷增速放缓,却挡不住经营贷的飙升。
数据显示,2020年,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为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远超房贷增速。
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监管部门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原因所在。
广州深圳的通报,只是暴露了问题的冰山一角。同样,这一轮严查的结果,决定了相关部门对于炒房的态度,决定了“房住不炒”政治觉悟的高低。
谁是下一个?谁在动真格谁是假应付?不妨拭目以待。
—END—
更多分析,可点击关注国民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