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宣!第5个国家级都市圈来了

凯风 国民经略 2022-05-12

文|凯风

 

都市圈时代,正在到来。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5个都市圈规划。


种种信号表明,强都市圈正在取代“强省会”,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重点发展方向。


那么,谁是下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01

西安都市圈:

“西咸合并”就此搁浅?

 

西安都市圈横空出世的背后,是“西咸合并”传闻的消退。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西安都市圈,要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提升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支撑能力。



根据相关规划,西安都市圈,涵盖西安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铜川、渭南部分县区、杨凌示范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最新数据显示,西安都市圈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人,GDP总量约为1.6万亿。

 

从规划不难看出,相比于西安“强省会”式的扩张,“西咸一体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参阅《严控撤县设区!大城市的“扩容”梦碎了?》)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已经借助代管西咸新区完成了第一扩容。


而民间关于借鉴成都、济南、合肥、长春等地扩张经验,进一步合并咸阳的呼声不绝于耳。(参阅《过去10年,谁是全国进步最大的城市?》)



然而,任何简单的合并,都未必能产生“1+1>2”的结果。

 

毕竟,咸阳GDP超过2500亿元,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400万,体量之大、地位之独特,都非济南合并的莱芜、长春代管的公主岭可比。



更何况,宏观政策已经开始转向。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明确提出:


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确需调整的要严格程序、充分论证。稳慎优化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


这意味着,西安咸阳合并扩容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0。


事实上,西安已经不再只是一路向“西”,开始四处出击,多面发展。

 

去年,西安与渭南市,合作共建西渭东区签约揭牌,西渭一体化成了西咸之外的新征途。

 

铜川市也公开表示,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推进西铜一体化发展。

 

在产业方面,铜川提出了“西安制造、铜川配套”,渭南则提出了“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等概念。

 

可见,虽然扩容合并之路大概率就此搁浅,但西安都市圈的存在,仍旧维系了西安在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也可视为变相扩容的另一种模式。

 

02

长株潭都市圈:

中三角的支柱之一

 

长三角、珠三角之外,我国还有一个“中三角”。

 

前不久,《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发布,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中三角”呼之欲出。(参阅《全国第5大城市群,谁是龙头》)

 

其中,长株潭都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是整个中部地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长株潭都市圈,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1500万,2021年三市GDP之和为1.92万亿,超过湖南全省的42%。

 

前不久,长沙首次罕见提出打造“强省会”,而占据全省接近半壁江山的长株潭都市圈,正是长沙步入强省会的重要支撑。

 

与其他都市圈相比,长株潭,有三个极其明显的特色。

 

其一,长株潭,最符合“1小时交通圈”定义的都市圈。

 

三地城区相距不到50公里,通达时间最多只要半小时。

 

跨城通行的便捷性,甚至超过长沙自己的偏远郊区。


 

其二,与广佛、深莞相似,长株潭三城的融合历程,已有十多年之久。

 

早在2000年之前,长株潭一体化就被提上日程。而到了2009年,长株潭三市长途区号就统一为0731,成为三地同城化的重要标志。

 

随后,三地率先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探索电子证照共享互认、政务服务跨市通办等,力图实现从交通同城到公共服务同城的跨越。

 

其三,长株潭三城,各自都有支柱产业,长沙并非一城独大。

 

许多都市圈,省会是唯一的中心,无论在经济、产业,还是教育、医疗的方面,均占有主导地位。

 

长株潭有所不同。虽说长沙整体实力处于“碾压级”,但株洲、湘潭并非没有处于支配地位的产业。

 

去年,工信部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国家队”名单,湖南共有2地入围。


一个是长沙的工程机械集群,


另一个则是株洲的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株洲坐拥301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中车集团在此重仓布局,全国30%以上的城轨车辆都产自这里,说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并不为过。

 

所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关规划中,株洲也受到相当多的关注。

 

长株潭,无论是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还是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都离不开三地的共同配合。

 

03

成都都市圈:

从强省会到强都市圈?

 

成都,是典型的强省会城市。

 

2021年,成都GDP接近2万亿元,占四川全省的比重提高到37%。同年,成都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占全省的比例增加到25%。



当许多二线省会纷纷将成都作为目标之时,整个四川的空间发展开始转向。

 

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全省经济副中心。

 

这正是2021年中西部首个国家级都市圈规划出台的重要背景所在。



成都都市圈以成都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


总面积高达3.3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人,2021年GDP超过2.5万亿,接近全省的一半。




可见,无论是以成都为主干,还是以成都都市圈为主干,这都是四川省域经济独一无二的存在。

 

不同的是,强省会只着眼于省会本身的扩张,而强都市圈,则附带了同城化、一体化、产业合作的发展前景,普通地市在被虹吸的同时,也获得了来自省会的溢出效应。

 

成都都市圈也是如此。

 

04

福州都市圈:

做大强省会靠什么?

 

福州,正在谋求成为强省会。

 

2021年,福州GDP达1.13万亿,不仅跃居全国20强,而且时隔20多年首次超过泉州,跻身全省首位。(参阅《2021年,全国TOP50城市GDP排行榜》)


 

这背后,不无强省会战略的助力。

 

去年,福建出台《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支持福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强,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力。

 

同时,《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福州成为继南京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这意味着,福州借助都市圈扩张,与泉州、厦门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之势。

 

福建是地市区域格局相对独特的省份之一。

 

在省内,厦门城市能级最高,拥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多重身份。

 

泉州,则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GDP长期位居全省首位。

 

福州虽然作为省会而存在,但无论是城市能级还是经济规模,一度均不占优势。

 

就此而言,福州都市圈的横空出世,将会成为福州打造强省会,乃至竞逐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转折点。

 

05

南京都市圈:

全国首个跨省都市圈

 

在获批的5大国家级都市圈中,南京都市圈最为与众不同。

 

去年初,江苏、安徽联合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两省共建“畅达都市圈”,到2025年南京与“圈”中各城市实现1小时通达。

 

这意味着,南京作为“徽京”的身份,获得了来自官方层面的侧面认可。



南京都市圈,囊括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淮安、扬州4地,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4市,以及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2个区。

 

目前,南京都市圈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500万,2021年GDP超过4.6万亿。


 

论成熟程度,南京都市圈仅次于上海、广州、深圳都市圈。

 

毕竟,早在规划出台之前,南京都市圈就已低调发展了20年,与周边地市的关系早已跨越了省域限制和行政藩篱,获得各地市的直接认可。

 

先有市场,后有顶层规划;先是自行发展,后有两省共建。这是市场的力量,也是城市发展的规律。

 

南京都市圈的存在,打破了画地为牢的传统行政思维,也让南京不再将强省会作为唯一倾注的方向。

 

强都市圈,同样是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途径。

 

06

谁是下一个?

 

目前,全国共有 30多个大型都市圈。

 

根据清华大学城镇化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只有广州、上海、深圳、杭州、北京、宁波等6个都市圈位列成熟型,17个为发展型,11个为培育型



事实上,宁波都市圈也从属于上海大都市圈。严格来说,全国只有5个相对成熟的都市圈。

 

不难看出,目前已经规划获批的5大国家级都市圈,均为“发展型”。

 

为何这些城市能够先行一步,广州、上海、深圳等成熟型都市圈仍未晋级“国家级”?

 

一个原因是,都市圈规划,本身不乏圈定“势力范围”之意,更不乏通过规划来进一步培育都市圈发展的意图。

 

另一个原因是,成熟型都市圈多涉及一线城市,成员中不乏两个或以上万亿GDP城市,影响面复杂而多元,规划编制仍需时间。

 

很简单的一点是,如果都市圈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或者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转移产业,GDP、财政税收该如何分享?

 

这方面,国家发改委在2022年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中已经有所提及:


支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促进教育医疗资源共享,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支持有条件的都市圈探索建立税收分享和经济统计分成机制。 


等这些机制理顺之后,都市圈规划或将遍地开花。


-END-

国民经略主笔 凯风 首部城市著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可点击图片查看

全国TOP50城市GDP排行榜

严控撤县设区!大城市扩容梦碎了?

长三角,也开始“东北化”了

疫情席卷过半万亿城市,影响有多大

房地产税试点,为何要推迟了

疫情来袭,全国各大城市医疗实力排行

全国第5大城市群,呼之欲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