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严文法:在学科教学中,处处都可训练学生的思维

XL 思维智汇 2021-12-23

人物简介:

严文法:科学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兼职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高中教师远程研修课程团队专家成员。

本文整理自由思维智汇主办的《第四期全国思维型教学高级研修班》上严文法的演讲实录。


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不仅仅是包含静态的知识,还更包含动态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知识的教和学上,还应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发展过程中经历思维的过程。


在学科中,思维无处不在 



有人发现一个茧,蝴蝶正在茧中痛苦挣扎,这个人于心不忍,就用剪刀将茧剪破了,帮助蝴蝶破茧而出,但这只蝴蝶的翅膀臃肿、干瘪,没有力气飞起来,不久就死去了。我们看似为其省去了过程,结果却适得其反。


我们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只追求一个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思维的过程才能让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是包含丰富的思维的。我不妨举例来说明。


比如,类比迁移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语文学科中,《诗经》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而物理学中的“阿基米德定律”也是这一思维的具体例证。


再比如,逆向思维是与一般的正向思维相反,与传统的、逻辑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一种思维,它要求在思维活动中,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去观察和思考,常常导致独创性地发现。在小学语文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揭示了逆向思维,正常人的思考是让人脱离水,而司马光的思维是让水脱离人。在物理学科中,法拉第由电生磁想到了磁生电。


还有臻美思维,指的是对一件事物不断追求美感的思维。语文学科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中是用“敲”还是“推”;数学学科中的简洁美、对称美等等都属于这一思维的范畴。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


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思维,我们推崇思维型教学理论,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要遵循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五个过程。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下面,我就来举例说明一下。


比如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所谓认知冲突就是要让学生处在一个内心有疑问,渴望寻求答案,思维被激发的状态。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曾经听过一个老师是这样上这节课:首先带学生认识字词句,然后让一位学生朗读,接着一起朗读,最后让孩子背诵全诗。


我想,这估计是绝大多数老师的教法。


但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教法?答案是肯定的。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这无疑是一首送别诗。但在这首诗中,我们却完全感受不出送别的意味,读起来更像是一首写景诗。这里便有了一个认知冲突,古人讲究以诗言志,一首诗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那么为什么明明是一首送别诗却写成了写景状物诗呢?


有了认知冲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去联想其他送别诗,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几首诗中都有明显的离别之情。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教师就要交代背景,原来林子方当时的官阶是直阁秘书,也就是皇帝身边起草文件的,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是秘书长,即林子方的上级。与此同时,他俩又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当时,林子方要去如今的福州当知府,也就是从京城官下到地方官,杨万里去送他。其实,这是一首隐喻诗,前两句中六月中和四时代表中央和地方,表达中央和地方做官是有区别的。而后两句中“接天”和“映日”表示靠近中央,“无穷碧”和“别样红”说明在中央做官才有前途。杨万里在诗中暗含情感,希望林子方能继续留在京城。


虽然作为四年级的孩子也许理解不到这么深的层面,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文艺理论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写西湖之美来挽留林子方。


在一堂语文诗词课上,我们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理解诗歌,而非仅仅让学生学会背诵。而在这样的一课中,教师通过诗歌题目与诗歌内容的矛盾来激发认知冲突,促进孩子的主动思考,并最终让孩子理解诗歌的含义。 


运用生成性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思维


当然,前面这个案例中,课堂是预设性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生成性的素材,而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2014年,我去西安一所小学听课。当时老师正在上《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比喻句,为了让学生联系修辞手法,老师就让学生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就像……”的句式来造明喻句。


大多数的学生造的句子都没有问题,但最后一个学生造了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静悄悄的夜。这个老师当时隐约觉得有问题,但没想出问题在哪,就对这个学生说“这个句子我们先放一放。”


这个句子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所谓明喻句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性,而且相似性是在同一个层次上。漓江水真静,这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官,而夜的静则是听觉上的感官,二者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


这个学生很可能是没有理解静的准确含义,对于教师而言,既然这个认知冲突已经产生了就不能回避,而应该采取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明喻这个概念进行思考

 

要想了解更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一套“学思维”综合活动课程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课程咨询人:  王老师             

电话:15101021995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独家•现场|学思维活动课正在改变我们的教与学

想象能力 |小学课堂上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你可以这么做

独家|怎样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这套课程会给你答案

专家智库|胡卫平:什么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中国孩子的未来,我们有何理由不学思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