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沙县记

沙县王子超哥 超人测评 2019-04-12


在沙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34年,沙县县城被国民党军阀卢兴邦占领。


同年1月10日,彭德怀下达《三军团进攻沙县之命令》。经过一番鏖战,红军于15日后攻克了县城,并利用敌军电台,「谎报」军情求助,索要军需物资,共获得敌军中央券大约5千万元,子弹25万发和大批的棉衣。


为表彰在攻城中立功的工兵连副连长刘正赓等六七名指战员,彭德怀邀请沙县名厨张长安掌勺,设宴招待他们。


接到任务的张长安,排出了沙县小吃菜单共计12道菜,包括什锦太平蛋、清汤白片鸡、淮山炖排骨、夏茂牛粉肠、洪武豆腐、沙阳扁食、郑湖腊鸭、珍珠鱼丸、炖牛熳、南霞泥鳅粉干,夏茂牛肉干,夏茂甜烧麦,备受彭德怀的赞誉。


但沙县小吃并没有因此「一战成名」。沙县这座小城,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东出南平至福州,西过三明至厦门,北上浙赣至中原华北,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


不过,因当地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沙县人民外出打拼的意愿并不强烈。真正让沙县小吃走向全国,还得归功于由于当地的一次「金融危机」


今天,就由自费出差、深入沙县至今未归的超哥为你揭秘——


「沙县小吃帝国」

成长史





一脚踏入

全国最神秘的沙县宇宙



哪个都市人敢说,自己没有过被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杨国福麻辣烫、黄焖鸡米饭「四大连锁天王」拯救的瞬间?但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品尝过真正的沙县美食?


过年前回家路过沙县,超哥想也没想地跳下了火车。在当地土著的带领下,超哥暴走了10家知名小吃店,第一次见识到了广袤的沙县宇宙。


众所周知的拌面、扁肉略过不谈,毕竟来沙县,就是要尝尝外地吃不到的「沙县小吃」。


清早起床,相比于寻常的豆浆油条,沙县人更愿意来上一碗牛肉或者烫嘴豆腐汤。


牛肉汤加了淀粉勾芡,汤汁浓稠,经由淀粉包裹烹煮后的牛肉,口感鲜嫩,吃起来非常爽口。


*阿素小吃:牛肉汤*


而烫嘴豆腐汤则选用南豆腐(又称石膏豆腐,与北豆腐相比,质地比较软嫩、细腻。)、干黄花菜等为主料炖汤,其配料却各有不同,店家为保持自家汤品的独特口味,配方均不外传。


煮汤时需用小火慢炖,炖出老汤,煮好的豆腐才能在保持口感有嚼劲的同时却又不粗糙干涩。


*肥姐小吃:烫嘴豆腐汤*


此时,你可以搭配一份烧麦或者芋饺。


沙县烧麦一上桌,你便可窥见其中的奥妙。手擀面皮在蒸煮后变得晶莹剔透,内中馅料——沙县粗粉在升腾的热气中若隐若现。辅以沙县独有的豆豉油,咸甜适中,十分爽口。


*佳兰烧麦*


相比晶莹剔透的烧麦,芋饺则是Q弹滑润。馅料有笋干、豆干、瘦肉等,内容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阿素小吃:芋饺*


之后,我们第二次光顾了号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罗兰烧饼


初次拜访时,店家以「本工作室只接受预定,不现售」的理由拒绝了我们,虽然生气,但还是不争气地流着口水乖乖预定。但当我们将罗兰烧饼拿至手中,咬下第一口之后,就不由得发出真香的感叹。


*限量版罗兰烧饼*


罗兰烧饼的外层包裹着密密麻麻的芝麻,内里是剁碎的肉末,口感酥脆,好吃的秘诀就是——「趁热吃」。价格更是感人,一个仅售2元。


*北京一套房,不如罗兰一张饼(瞎说的)*


同样价格亲民的是阿明春卷(价格同样为2元一个)。


平平无奇的外表之下,内容丰富。馅料主打粉丝和各种时令蔬菜,如圆白菜、胡萝卜、韭菜、豆芽等,味道清甜,鲜香爽口。


*阿明春卷*


除此之外,我们还品尝了米冻、米冻皮、黄豆干、金包银、夹饼、鸭头、熏鸭脖、熏鸭翅、熏鸭腿......种类繁多,吃到虚脱,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花椒饼、拌面、板鸭*


沙县当地知名小吃大部分都集中在李纲中路方圆几百米内,口碑较好的几家分别为李记小吃、肥姐小吃、林霞精品美食、罗兰烧饼、阿素小吃、阿狗烧麦、阿明春卷、庙门扁肉(排名不分先后)。


找起来也格外容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店,都是沙县大名鼎鼎的地标建筑。


每家店的地址出租车司机都谙熟于心,只需说出店家名字,司机师傅便会将你带到目的地。期间师傅可能会向你安利各种小吃,此时你需要冷静克制,以免吃撑。



可惜的是,随着对外扩张的步伐不断加快,这片浩瀚的沙县宇宙中,许多知名小吃,在开疆扩土的途中被落下,成为了独属于沙县这片土地的瑰宝。而为外人所熟知的,也仅剩下了「沙县四大金刚」——拌面,扁肉,蒸饺,炖罐。





一场源于「标会」崩盘的崛起



谁能想到,沙县小吃竟然是外出躲债的产物。


标会,是一种流行于浙闽两省的民间集资方式。由最早的「互助会」,即通过熟人之间借贷、支付利息的形式发展而来,后期演变为偏重赢利性质的「标会」。一个标会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在沙县更是流传了数百年之久。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沙县掀起了旧城改造运动。旧房拆迁置换地皮后的沙县人,为了筹措盖房的款项纷纷加入了「标会」,据92年《福建金融》第10期文章数据测算,全县5.32万户居民中约有4.2万户参加了标会,占户数的79%


标会盛行的同时,赌博也蔚然成风,相较于「小吃城」的美名,当地也有人将沙县称为「赌城」,许多赌徒为借赌资或偿还借款进入标会,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让「标会风」犹如烈火烹油般鼎盛。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8月, 标会倒会,全面崩盘。在环环相扣的「标会」中,无数债权人也成了债务人,更有甚者,因欠下巨额债务,而踏上了躲债跑路,外出务工还债的道路。


好在赶上个世纪末90年代初的「下海潮」、「打工潮」——成千上万务工人员的「吃饭问题」,为外出打工还债的沙县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也给了他们一次「浪子回头」的机会。


「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是当时沙县小吃的口号。


邓世奇便是外出躲债,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为了还钱,他带着老婆和行囊,仅凭木槌(捶打扁肉)和鸳鸯锅(烹煮)两样「吃饭的家伙」,便在厦门开了第一家沙县小吃。


*显凤小吃:拌面+泡菜*


起初这家店主营沙县「情侣套餐」:拌面(1元)+扁肉(5毛)。天天爆满,客似云来,开业头一天,便赚了158元,当月即入账千元。而在当时,普通工人的月薪也仅有几十元。


淘得第一桶金的沙县人,纷纷回乡还债,也将「致富经」带回了老家,撺掇更多同乡「下海赚钞票」。


而在几年之后,沙县也成立了的沙县小吃办,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运营服务和指导,鼓励大家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同时,沙县政府也要求每个乡镇出一名副科级干部留薪留职,外出开小吃店,开得好同样提拔重用


在这样的传帮带之下,越来越多的沙县人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南沙县,北兰州

两大餐饮巨头的「正面交锋」



坊间风传,兰州拉面所在范围50米内必有一家沙县小吃,相爱相杀程度,甚于麦当劳和肯德基。


然而,这两大餐饮巨头的起跑时间却各有不同。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非「兰州籍」的青海化隆县人,在习得拉面手艺后,全家出动,将兰州拉面店开进北方各大城市。


后发的「沙县小吃」,也从90年代起,从福建的福州、厦门,向广东各大城市扩张,随后北上杭州、上海,入驻南方各个省市。


南沙县,北兰州格局由此形成。但它们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歇,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这两大餐饮巨头也迎来了「近身战」,开始了激烈的价格比拼。


青海化隆县人,组织同乡,结成了「青海系兰州拉面同盟」,统一价格,规定标配版兰州拉面的价格为3.5元(90年代物价),同时也推出了落地亲民版本的兰州拉面(仅售价1.5元)。



主打「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口号的沙县此时优势已不明显,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北方对手,沙县城内也成立了「沙县小吃行业工会」,号召在外开店的沙县人共同加入,很快,会员人数就突破千人。


成立了工会的沙县小吃重整旗鼓,在先前的价格基础之上,将菜品的扩充至24道,为顾客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选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作为消费者,当然不介意「坐山观虎斗」。然而,这两大餐饮巨头,由最初的「近身战」,发展为后来的「持久战」,互相渗透,将各自的势力范围扩展至全国,但最终谁也干不掉谁,只得鸣金收兵,做起各自的小生意。


有趣的是,在沙县当地,超哥偶遇了一家正在装修的兰州拉面馆。



虽然同一条街上的沙县小吃多达数十家,但敢在沙县小吃大本营开兰州拉面馆,想必店家的胆色也是超乎常人。在这里预祝他生意兴隆吧。





进击的沙县

无可避免的改变



沙县小吃,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更是凭借经典的「四大金刚」——拌面、扁肉、蒸饺、炖罐,不断向海外市场扩张:


2018年6月9日,沙县小吃东渡日本,开业5小时营业额便突破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17万元)。


2018年10月15日,沙县小吃征战美国,在纽约第八大道正式营业,开业当天所有餐食在3小时之内全部售罄。


2018年11月19日,沙县小吃进军法国巴黎,也有了自己的首个法文名字「Sha Village」(沙县),更推出法国限定版鸡肉馅扁肉。


除此之外,沙县小吃还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分店,大有将这一国民小吃全球化的势头。


然而,走出沙县,走向世界的沙县小吃,也渐渐「变了味」。


在沙县本地,相传传统沙县小吃品类多达260多种,常年上市的有60多种。


在众多的小吃中,扁肉(亦称馄饨)、芋饺、烧麦、包心豆腐丸、米冻、米冻皮、喜粿、鱼丸、花椒饼、泥鳅粉干被称为沙县10大特色小吃。


而在10大小吃之中,为人所熟知的沙县四大金刚,仅有扁肉位列一席,其他三样在本地小吃Top 10中还未能「拥有姓名」。



「扁肉」是福建沙县的特称,本质上和北方的「馄饨」、四川的「抄手」、广东的「云吞」、武汉的「包面」、江苏的「淮饺」、新疆的「曲曲」等区别不大。


常伴其左右的拌面,放眼全国,似乎也并不够有「特色」。


东至上海,葱油拌面深受当地市民喜爱,北上帝都,有传统的芝麻酱拌面,西进成都,也有特色的韭菜辣油拌面。搭配花生酱的沙县拌面,在「拌面大部队」中,似乎并不突出。


或许正是因为「差别不大」,拌面扁肉的情侣套餐组合才能在四海八荒受到无差别的欢迎。


不仅是扁肉和拌面,炖罐、蒸饺,更有「血统不正」之嫌。


炖罐并非沙县原创。福州人无汤不成饭。炖罐因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营养成分和热量的优点被福州人民相中,成为过去福州家家户户烹饪的必备器皿。


早在80年代初,沙县小吃还未大举进军福州之时,炖罐里加中药的做法,就已在福州的小吃店里流行开来。



而蒸饺,从北至南,由东到西,在各个省份也相差无几。


这两样在沙县本地踪影全无的食物,却成为了外地常见的「沙县小吃」,这无疑是一种战略上的「妥协」。


在90年代初,沙县进军福州,厦门,为迎合当地人爱喝汤的习惯,将炖罐列入菜单之中。而后为了开拓全广东市场,也就有了蒸饺的身影。


「妥协」之后的沙县小吃,带领四大金刚,攻城略地。截止2017年底,全国约有8万家沙县小吃,经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认证的沙县小吃门店就有2万多家,店铺规模几乎是肯德基中国的5倍、麦当劳中国的10倍。


沙县小吃帝国,如日中天。






口味兼容,价格亲民,让沙县小吃常常被戏称为「民工之友」。


无论何时走进沙县小吃,你似乎总会看到身穿工服的师傅坐在店内,点上一份拌面扁肉,或是炒饭炒粉。偶尔,他们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点上几瓶啤酒,谈天说地,享受短暂的休息时光。


当然,也常有学生、都市白领、理发师、服务员小哥在这里毫不费力地解决他们的一日三餐。


不同地区的沙县小吃价格不一,却始终坚持着「工薪消费」的理念,即使顾客身份不同,沙县小吃也同样包容。


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沙县小吃这一名称始终保持一致,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看到相同的招牌,让人有种「满城尽是沙县小吃」的错觉,并怀疑背后的神秘组织正以「一曲忠诚的赞歌」为暗号,组织人员,准备下一盘「很大的棋」。


时代已经不同。过去,以肯德基、麦当劳为首的美国快餐进驻中国,一时风光无限。而今,风水轮流转,纵横华夏大地的沙县小吃,也将强势出击,踏上全球化道路。


中外美食之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不正宗的沙县小吃何以占领中国|大象公会》赵新宇

《沙县小吃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刘一丁

《沙县荷山村:彭德怀、杨尚昆曾率红军驻扎,留下许多红色遗址》三明日报

《中华小吃争霸战,沙县小吃or兰州拉面?窥探那鲜为人知的秘密故事》小P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沙县小吃里你最中意哪一道?

快来留言区和超哥聊聊吧~




编辑:阿泽、雨哥

撰文:阿泽、雨哥



 超人测评 

有可能是你见过最皮的测评号

用你想不到的角度

测评互联网新产品、新服务、新消费

为你提供最新鲜实用的生活消费指南


更多必看测评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南北搓澡在线Battle,感觉之前的澡都白洗了

广东人过年吃福建人,那福建人吃什么?

山东女孩过年回乡指南:别回

成年人最不设防的22个瞬间,都在便利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