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萤火还是炬火,都是火 | “探月之旅”活动回顾

探月教育 2021-12-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尼可的阅读世界 Author Nicole

▲ 5 月 5 日“探月之旅”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探月家长林彩芳)


这篇文章是 5 月 5 日“探月之旅”的回顾,作者是探月学院的老朋友“尼可老师”,一位对元认知与教育本质有着深刻思考的教育从业者。


“5 月 5 日的活动究竟发生了什么?探月学院的教学体系是什么样的?探月学院的团队是怎么运作的?”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如果你希望重现“探月之旅”的原貌,我们也在文末上传了本次活动的纪录视频(时长约两小时四十分钟),欢迎收藏播放。





▍写在前面的话


我在宾大修的第一门课是要通过一个学期的阅读,采访,写作,来思考自己为何从事教育事业,以及以后想做什么。我当时的结课演讲是这样的:“人类出生的时候,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欢喜和向往。然后,我们长大进入小学,中学,大学。这时候的人,有太多人是在抱怨自己的工作,亲密关系,时时感到抑郁焦虑,迷茫。这短短十年,发生了什么,让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欢喜和向往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充满焦虑,抑郁和抱怨的大人?”


是什么呢?我不确定。


有一点我们确定,这十年是我们主要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我个人的研究和实践是一直关注学校教育。而本文的写作和思考是始于探月学院。


结缘探月学院


和探月学院结缘,很偶然。偶然到我花了好久才想起来。Flow 学院小越的创新群有一天大家讨论 PBL 在中国的应用。然后,没参与讨论的我,居然就成了组织志愿者之一。而且,非常占便宜的做了主持人。而被邀请来分享 PBL 在中国时间的四位有教育思考和实践的的大咖之一,就是探月学院研究院的负责人,嗡嗡。


和嗡嗡微信聊天好像就很来电。她在分享的时候,不仅仅是 PBL 的实践,而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但其实,那时候,我对探月一无所知。


然后,看到了钱志龙博士的一篇美西创新学校访问的公众号文章,照片里看到了一位清秀的年轻人。还看到了一篇对探月学院的创立者 Jason 同学的采访。而,才发现那位清秀的年轻人就是探月学院的 Jason 。


我作为一个教育的从业者,接受中国的公立教育,进入传统大学读书,再进入私立高中教书,一路充满了探索和挣扎。在宾大两年多的学习和研究,给了我更多的批判性思维。近 10 年来,我对于教育领域出现的任何新生事物,都有着谨慎的质疑。况且,见证了近 10 年中国高中教育的各种“探索”。从各种引进欧美国家课程体系的国际学校,到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焦虑和产品式的复制申请。教育最本质的最核心的一个词,时常不在大家的讨论中。这个词就是,人。一些大型的“教育论坛”的一些讨论,我看到的几乎没有关于儿童发展,学习规律,而出现最多的字眼是“市场份额”“资本流入区块”“课程单价”等等。


作为一个学习人类发展的教育从业者,我觉得此类的论坛和教育风马牛不相及。


以至于在去年宾大的第一届中美教育论坛分享活动上,我最想提出讨论的一个题目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如果连教育本身都不讨论,各种“创新”模式,科技应用都是脱离了本质的。这样的创新和科技很有可能伤害了教育的核心,人/孩子的发展


所以,和探月学院的结缘,我也从谨慎的角度出发。以及写下此文的目的不是吹捧探月学院的,而是用这个时间,用教育从业者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探月在探索的模式的可能性以及会遇到的困难。


近距离接触探月学院


和探月的近距离接触是始于 5 月 5 号那场活动。原本是要陪芬兰老友去黄山的我,看到他们公众号发文章的时候写的一行字,就决定从杭州赶到活动现场。这行字很简单:“未来教育的本质就是顺应人的发展规律。”。


这一行字好像非常简单,做教育的人就应该知道的。而可惜的是,我们的现有的教育模式体制,或者各种“神效”的课程,都从未真正提出的。而人类发展作为我硕士研究的专业,好像在中国教育界很少被提起。


可能就是因为这几个字,我开始做尼可学院,也因为这几个字,我5月5号一早,爬起来,坐上了去北京的高铁。

 

一进入北大附中的校园,就有志愿者温和的问是不是参加探月的活动。这样温和的样子,是我喜欢的人的样子。然后,路上看到了加加林登月海报上写着:“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敲中我的心。

 

我决定做尼可学院的时候,施老师就对我说,你不要被他人或者市场带走了,先考虑课程的内容或者模式,而是要思考,你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探月学院的第一个问题就问的击中靶心。

 

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都在焦虑教育。而最本质的问题时常被忽略。一个看重孩子兴趣和好奇心的家长,不会让孩子在刷题中度过;一个只关注分数和结果的家长,也不会关注什么性格发展,元认知发展。当然,在当下焦虑的社会环境下,太多的人都是随波逐流。而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是孩子的发展受到各种外力的牵引和抹杀。


探月学院的招生活动似乎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给来到的家长,教育从业者,以及他们自己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开始做关于教育的思考。

 

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我想,比任何“速效”“大师”课程都重要。

 

而我作为一个有批判精神的教育从业者,要做的是观察,而不是下定论。


▍“探月之旅”观察和体验


5月5号探月的活动主题是 “The Journey”。


工作人员们与现场的纸盒一起等待着观众的到来


进入会场,你可以看到一个个已经摆好的纸质盒子和一瓶水。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大家忘记纸质沟通的时代,探月在盒子里放了一封信。那封信说:


“无论你是谁,我们都因为对未来教育的美好想象而汇聚于此—此刻,我们不再需要承受过去星星之火般的孤独,而是共同踏上探索未来教育的旅途”


然后,两个大的问题深刻的刻印在纸上:“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是因为对未来的看的不够清晰。在发展迅猛的当下,在社会洪流在拖拉我们的时候,我想,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在洪流中扑腾,而是能够稳下来,深入思考。

 

所以,探月提出了这一个重要的课题,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就在这样的基调下,探月学院的活动,以一种沉静的,思考的方式徐徐展开。看不到一般的商业模式驱动下招生的急迫性,更多的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思考探索,然后,欢迎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和学生探索一条未来的尊重学生发展本身的学校教育模式。


5月5日“探月之旅”活动现场(活动视频位于本文底部/点击“阅读原文”)


在这种氛围里,每个人可以放下内心的成见,固执,可以真心的透明的交流。

 

在学院的院长崔璐温和的邀请下,大家开启了这样的一场旅程。


Jason作为探月的创立人,用他透彻的非常有逻辑的方式介绍了探月学院课程体系和思考的核心。


他非常明晰的提出了探月学院想培养的人的样子: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这也回应了我最初的那个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曾经总结说,我看一个教育是不是好的,不看他所说的课程/价格,而是看这个课程或者教育是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丰富的活生生的人,还是一个麻木不仁的机器。Education,从词源上将,是带领一个人走出无知的洞穴,看到本质事实和成为自己的过程。


这恰恰和探月学院的目标应和。内心丰盈,积极行动。一个真正积极行动的人,可以对他人做出支持和贡献的人,一定是自己内心丰富的人。如果一个人充满焦虑,迷茫,一定不会去积极行动。


而公民二字,我想也是中国很少在教育中提到的字眼。


那天参加脑科学峰会,我对美国创新大学密涅瓦大学的课程负责人提了一个问题,对申请密涅瓦大学的中国学生有什么建议。她非常直接说,“motivated,want to make changes”。我想,她这么直接的提出,也反映了他遇到的中国学生,极少是真正思考自我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的。


那么,探月有这样的目标,那么必须有相应的实现路径。


探月学院的课程模块以及对应的知识能力层级


这便是课程模块的部分:


个性化学习模块——事实与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项目制学习模块——核心能力与素养

深度学习模块——元认知


作为一个老师,以及特别喜欢认知发展和哲学的老师,我想探月的课程体系第一符合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第二这也是非常复杂的项目。


我之前有家长参加过探月的活动,然后跟我说,我没有听的很懂,比如元认知等。那么,我在这里从认知心理和哲学的角度试着简单的解析一下。


▍事实与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我们人类从出生到死亡,不管是从个体还是整个人类出发,都是对世界认识,认知的过程。


如果从个体看,那就是认知心理学的范畴,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规律。如果从整个人类出发,那就是科学,哲学等对世界的认知,比如,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何活在这个世界上,以及未来去哪里等等这样的大问题。


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出发,我们可以简单的想,我们是如何学习的?刚出生的婴儿是会通过听,爬,抓握,任何东西都往嘴巴里送。这都是学习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叫做,感知运动阶段。就是我们通过耳朵听,嘴巴说,手感受等等感官来知道这个是书,这个是桌子,这个是猫。这些就是探月的第一层,事实以及概念性的知识。或者程序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中,技能的获得是一种。比如学游泳,开车等。或者,更简洁的来说,这些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或者他人培训等等二手的方式学到的。


在之前互联网,书籍不多的时候,我们能学到这样的知识,就很厉害了。


▍核心能力与素养


而现在,在 google,一秒就可以有几亿条信息出来的时代,如何整合信息,进行不同层面的信息迁移则成了第二层。在探月的体系里,他们成为“核心能力与素养”。


大家所熟知的,领导力,沟通力,组织力等等所谓的软技能可以放入这个模块。


▍元认知


元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成为“metacognition”或者thinking on thinking,是指我们对我们的认知过程,进行思考的更高一层的认知。最简单的体现是,有些孩子可能学习很好,但是,只是好好做作业,听课。而另外的孩子会自己琢磨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和方法是元认知能力的基本体现。更高层次的,青少年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青少年会自然的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以后要做什么,或者我为什么要读书。这样的思考和探索,会帮助青少年发现自己的生活学习热忱,找到自己的使命。听起来很鸡汤。但是,这是青少年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人在成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之始。如果你听过乔布斯,埃隆马克斯的采访或者演讲,他们都提到过他们对电子计算机,对太空的探索,都始于十二三岁对电子计算机的着迷或者对某些东西的好奇。这样的好奇如果我们能够给空间和时间去探索,那么很可能成为一个人终身的事业。

而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里,被作业和高考驱动的孩子,失去了探索的空间时间。这是为何我们大学的学生时常说,很迷茫。高中的孩子内在驱动力不高。非常简单,一个人只有在做自己真正感兴趣,并经过探索检验的的事情,才会全力以赴。才会有活力和创造力。

 

那么,你可能会说,嗯,我也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但是,怎么能获得呢?

 

首先,基于哲学对人类认知发展的一个模型,从感知—认识---概念—判断—直觉。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教知识的过程。探月学院的能力目标也不是一个课就可以教的。我想这是为何很多人说,我觉得探月的模式非常好,但是,很担心落地的问题。而探月在活动中也非常清晰的说明,课程的三个模块:个性化学习/项目制学习/深度学习模块是深刻联结在一起的系统。如何联结?成长导师可能是重要的一个元素。

 

我在做尼可学院的青少年文史哲全英文阅读的课程的目标也是通过阅读建立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而做理论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元认知的发展,不是在阅读中直接出现的。而是和导师的互动,讨论中出现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也恰恰应和了探月学院的导师制。

 

从另一个层面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复杂的大的系统。如果有人想通过一个小的课程,就神奇的让孩子成为一个学霸或者怎样,我想一定是骗子。即使,现在的教育市场里,这样的论调和课程多的很。


所以,探月学院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个大的课程体系从浅到深,一环到一环的落地。这个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费时,费力,费心。

 

而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少有人做的。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我们必须非常清晰的回答,人。那么,人出生在这个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吗?不是的,是和他人的联结来学习和认知这个世界的。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我和对世界作出影响的。

 

所以,我想,教育最本质的是人和人的联结。这个联结不是通过你考试,我给你打分;你学习,我教你学习;而是通过看到彼此的存在,看到彼此的闪光点,也看到彼此的人的情绪。这样的看见,是一个人和另一人联结的方式。人和人的联结是复杂的过程。很多时候,不是一个课程可以给涵盖的。


▲”爸爸 “小高在学院体验活动中的亮相,此时儿子“老高”就坐在台下

 

在探月的一篇老高和小高的故事里,我看到对于老高参加探月的冬令营之后,就不走了,爸爸小高说,“我想,教育不就是和一群人在一起吗?孩子既然喜欢,那就是他感觉到和这帮人在一起舒服。我想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我喜欢这个睿智的爸爸。一方面在尊重孩子本身的感受,另一方面直指教育的核心。


点击阅读《爸爸“小高”与儿子“老高”的探月故事》


思考和分享


我不想用探月的导师制度来说这种联结的可行性。我想,所有去参加探月的活动的大人和孩子可以自己来体验。

 

至少,在我在北京的这几天,我喜欢在探月的时光。一帮做事情的年轻人,中国人,美国人,在探月可以加班到通宵,没有抱怨而是内心满是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机器人课上,我没有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而是,“你这个想法可以试试看。”在“身份探索”的课里,我看到几个孩子拿着从花坛里挖出来的土,和美国老师从社会学层面讨论“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当然,我也遇到了很多关注探月的家长和教育界的人。有一部分人不敢做“教育改革的小白鼠”。我的家长非常直白的说:“一边痛恨着刷题,一边贪恋着这样的安全感。”更多的人是抱着“旁观者”的态度,提出各种“不落地”或者年轻人的理想主义的质疑。

 

我想,探月学院的模式和探索,一定不是完美的,或者“神效”的。但是,最开始思考的出发点是对的,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本质的。而,正如探月学院的那封信的开始一样,好在这场探索的旅程不是孤独的。

 

我想,即使是孤独的,即使是大多数人不理解的,我所看到的这一帮在探月做事的人的样子,就看到了一种莫名的感动。


▲探月家长与学生也加入到“探月之旅”工作人员团队中


他们让我想起了几千年以前,在雅典广场上挑战青少年思考的苏格拉底,在中世纪之后,提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布鲁诺,还有在那千万个明明知道“顺应大流”完全可以过的“很舒服”,却依然奔向自己所思考坚持的路途的人。

 

他们年轻,他们执着。他们欢乐的加班,微笑着继续。也不刻意的去要给世人证明他们做的是正确的。这样的态度,我想是我所喜欢的温和而有力量的样子。

 

同样的,我也不想在这里证明探月学院是如何可以行的通的。我只想用我所思考的和所见的说,在这个复杂变换的世界上,有一些人,利用这个复杂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而有些人思考着人类的未来,做着很多人不理解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可能要经过至少几十年才会被大多数人理解。而,在大多数人在抱怨当下体制的时候,至少,他们开始做了。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想,在这个不是黑暗的世界里,在麻木混沌的世界里,更要做一份事,发一点光。这个光是萤火还是炬火,都是火


都可以照亮路途。




那天,坐在探月学院开放的办公室区域,我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开放与探索  思考与本质    

关怀与格局  行动与坚毅


这几个词——探月学院的文化——字字撞击我的内心。这些是我个人想培养的孩子的样子,更是希望自己的样子。


而这些字的实现,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学校就可以实现的。而是更多的人,更多的联结,更多的探索。


活动是5月5号开始的。到刚刚三个多小时( 5 月 14 日)落笔写完此文,我想,我才从探月学院邀请的思考里,告一段落。


谨以此文,感谢探月的这趟旅程。更希望更多的关注教育的家长,从业者,以及学生参与到更深度的讨论和思考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553rbc4j&width=500&height=375&auto=0

5 月 5 日“探月之旅”活动纪录(时长约2小时43分,建议收藏观看)


本文原文刊载于“尼可的阅读世界”公众号




这个五月,与“探月之旅”一同落下帷幕的,还有探月学院创始届的招生工作。


五个月里,我们与无数个家庭相识相遇,在一次次相遇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自己——倾听和理解让我们变得包容而无畏。其实优秀已经无关于结果,旅程本身就是收获。


下面是探月学院创始届招生的截止通知。如果你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学院,我们也在接下来的每个周三提供了线下招生咨询活动,欢迎家长和学生共同来到探月学院与我们交流。


▍探月学院创始届(2018年)招生截止日期


根据目前的招生报名与录取情况,我们决定将提交“入学面试申请表”的最终截止日期更新为:2018 年 5 月 28 日(星期一)24:00,超过上述时间提交的申请表格将被视为无效,希望有意愿了解和报名探月学院的学生家庭提前做好准备。

▍“探月时间”·线下招生咨询


5 月 5 日,探月学院举办了本轮招生的最后一场开放日,由于场地人数限制,很多家庭未能抵达现场与我们开展沟通,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家庭更好地了解探月学院,我们决定在5月的每周三下午,开放 2 个小时的“探月时间”,面向之前未参加过探月招生活动的家长,提供小而精的探月介绍与问答咨询。


时间安排:

5 月 23 日 15:00 - 17:00

5 月 30 日 15:00 - 17:00


活动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内 探月学院 (由南门进入)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即可来到探月学院与招生官见面沟通(本活动仅面向初二、初三家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