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学院: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高中
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本文转自:爸爸真棒 / 作者:杨捷
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教育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宏伟且刻不容缓。作为这一目标最坚定不移的贯彻者,探月学院已经实践了 2 年。这篇文章将探月的实践清晰、流畅地讲述了出来,在此,我们把本文作者杨捷老师看到的探月学院分享给同行的你。
活动预告:6 月 24 日,探月学院将举办年度线上招生发布会,我们真诚的邀请每一个正在择校的初中家庭,和我们共同开启一段对于未来教育的探索之旅。点击上方图片或滑动至文末,了解更多发布会信息。
采访完王熙乔,已过不惑之年、很难轻易被打动的我,在笔记本上忍不住写了一句话:「我仿佛见到了一束光。」
王熙乔与他创办的「探月学院」,对我来说曾只是个「传奇故事」而已:
一个高中毕业生,拿到了杜克大学基金会理事王建利的投资,辍学南加大天体物理专业,去创办了一所创新高中;
在北大附中的支持孵化下,这所立足中国的创新学校,正成为中国最被关注的教育新形态之一,连火遍全球的创新教育纪录片 Most Likely to Succeed(《极有可能成功》)的制片人 Ted Dintersmith,都与他合作成立中美创新教育联盟……
然而,在与他深度访谈,并真正了解了探月学院后,我看见的不是想象中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得志少年,而是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精神的「改革者」,我看到了——
他的感性,当谈到内心挣扎,却依然获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时,他会感恩得当众掩面而泣;
他的坦诚,当被问及「为什么敢于承担如此大的责任去创办一所高中」时,他毫不避讳地承认,这是源于「无知者无畏」;面对质疑时,他可以说出「只要方向是对的,想通了,就不怕出错,错了就改」。
我更看到了,一个青年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在最近写的一篇 2 万字的长文中,他深度剖析并论证了人类面临的灾难、全球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的必要性,以及唯有教育能够成为根本的解决方案。2万字长文链接:为人类的共同命运而做教育(深度长文)
20 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赫伯特·乔治·威尔(H.G.Wells)曾说「人类文明的延续是一场教育与灾难之间的竞赛」,而用系统的教育来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做贡献,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去影响周围人,进而影响到全人类,正是王熙乔创立探月学院的初衷。
看到这样的「雄心壮志」,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给这个年轻人贴上「疯狂」、「难以落地」的标签,但正如王熙乔给这所学校取名「探月学院」一样,他引用肯尼迪的话作为回应,「我们选择在这个时代登月,并不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
探月学院里吸引到我的第一位学生叫 Jessica,她的初中就在大名鼎鼎的北大附中度过,校园的东楼是初中部,西楼是高中部。进北大附的高中部或国际部,曾经是她不变的梦想。
可是,就在毕业前的 4 月,她的父亲看到了南楼外「探月学院」的宣传展板, 5月份,又在一篇题为《探月学院:焦虑与变革》的文章里得知:探月的学生评价,将采用美国顶尖私校成立的 MTC 联盟体系的全新评估模式,在学科知识外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注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教育」,这些深深打动了 Jessica 的全家。她的父亲在回忆自己如何成为探月首届学生家长的文章中说,「有人不理解,有人觉得我们疯狂,其实,选择探月学院是基于未来的思考共识,也是基于现实的双向寻找」。
王熙乔说:「当我们用宏观的眼光看待整个教育的历史,会发现其实教育承载并支持着两个使命,一个是人对自我意义的追寻,另外一个则是符合社会对人的需求。
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就是生产力发展对人的需求。现代教育体系都是工业革命时代发展出的对人的需求。这种可复制的、结构化的、领域细分很清楚的知识划分、学科划分,基本都是因这个时代产生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需求都是可以被人工智能解决的,而且它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这些细分领域的知识点,本身都是这样的。
人工智能现在做不了的就是问出一个『对』的问题。所以目前,社会对人的需求已然发生了变化,人们需要培养更加接近真实情境的能力、拥抱变化的能力,以便能够接近真问题的本源,而这个能力就是素养。
国家的高考改革,整个方向也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去年的高考题,知识点都不是很难,可就是有不少学生读不懂题,因为这次的题目很接近真实情境,需要的是素养。」
面向未来,最需要的是「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这也是探月学院的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探月的研究院把「应对未来的能力」经过大量整合,从中选出 18 项核心素养,以这些核心素养为指挥棒,指导着探月的教学、学生生活、个性化支持。
同时,它们又被分为认知发展,自我发展和人际发展三个维度,这其中包含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数字思维、创新思维,还有审美、学会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认知、职业合作、口头和书面的表达等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理解力、公民意识和全球素养等。
如此多的素养要落地,探月采取的办法是,不断与真实情境产生链接,让教育与学习无时无刻不发生。
学生们在创客空间中和毕业于 MIT 的工程学教师 Jaguar 讨论
面向未来的学校
「未来的学习场所更像是一个『学习中心』,而不是『学校』」,说这句话的是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探月学院的顾问委员会委员朱永新。
走进探月学院,你立即会有种走进「未来学习场所」的感觉。
开放、挑高,没有一间间隔开的教室,像一个创业公司和学习社区的结合体,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有的在做研发,有的在焊接,有的在做实验……
「他们更像是来工作或者是实习的,不同的是,这里允许你不断出错、试错,直到你做出自己满意的结果,」王熙乔说,「这是个可以令学习者安心创造的土壤。我们文化中有一点,叫做『绝不质疑动机、永远保持沟通』。」
探月师生共同组成的乐队在期末成果展上进行表演
欲要探月,先攀「四座高山」
在探月,我见到了做 70 次失败实验也不气馁的 Andy、为了做项目废寝忘食的 Aimee、被同学们尊称「苏老师」的学神 Susan……他们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再看探月的学习之旅,需要翻越学科课程、跨学科项目、荣誉课程和个人项目的四座高山,难度也非常大,难道来探月读书的孩子都是天生学霸附体吗?
其实不然。我们以前的学习像是工业化生产线上的零件,被标准化磨平了个性,探月的学习则像是农业,精耕细作,被有文化的土壤滋养,目的就是让每一颗自带天赋密码的「种子」都长成自己的样子。当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适合自己的支持时,他就知道了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内驱力也就自然生发出来。
探月的学科学习主要采取混合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法,学生们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输入后,在课堂上的时间就更多地用来输出。老师们会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真实场景,帮助学生训练应用、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
荣誉课程包括自我认知、系统思维、中国思想和西方哲学这几类课程,直接去解决「内心丰盈的个体」这个目标。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早地就愿意探知「我是谁」这个内在问题。
基于他们的成长需求,探月为学生们开设了深受学生喜爱的东西方哲学课、心理学课等等。在这里我不禁想起,近几年社会上「空心病」泛滥,相信从中学时代起塑造「丰盈的内心」,恰恰就是解药。
跨学科项目学习,是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热情、始终与真实情境互动的学习。学生要不断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既能促使他们主动寻找并掌握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又可以通过应用能力检测出他们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还能达成探月培养「积极行动的公民」的目标。
怎样叫做跨学科项目呢?用疫情期间中国调动了各方资源,在短短 10 天内建好了火神山医院为例。这就是个特别复杂和非常需要跨学科来解决的挑战。并不只是靠一个建筑公司或者靠一些建筑工人就能完成,它背后需要有大量的各行各业的组织和公司进行支持。大家需要基于挑战去构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去完成这样的挑战。
正如探月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所说的:「真实世界不是围绕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组织起来的。」探月首先强调教学的真实性,而为了解决真实问题,学生就需要更加全面、系统性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只从单一学科、单一角度去看待问题,于是自然而然有了跨学科学习。
探月学院同学的项目制学习
那么,探月每年又是如何选取一个「有挑战」的跨学科项目主题的呢?
他们每年会从联合国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里,和一些学生自己在努力做的教育创新的方向、学生提出的一些好点子里,综合选取 3-4 个作为年度主题,由全体学习社区的人共同参与。比如今年的三个主题是「大健康、气候变化和教育创新」,每个主题下有 3-4 个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项目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目标。
探月在进行项目制教学的时候,把项目难度分为调整期、提升期和启动期,来满足不同项目能力的学生需求,他们没有用「初级、中级、高级」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不久的将来,有自己真实的个人项目,这个是探月学习之旅的「第四座高山」。
在学生能启动自己个人项目之前,探月会对他的学习方式进行一些调整、测评,进行相关的辅导、提升,最后支持他去发现和帮助自己,也帮助社会去进行一个真实项目的发展。
比如,两个酷爱咖啡的小姑娘 Kira 和 Grace,在两年中帮助一个云南的咖啡农庄改良了烘焙技术、创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还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各自真正喜爱的专业方向;而另外一群学生,则在与一个上海生活研究中心的合作下,寻找到了一种可溶于水的塑料替代品,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些设计方案和解决办法……
在名为 2049 的项目制学习课程中,学习者共同设计的新能源发电装置模型
个人教练是一面认清自己的「镜子」
「再好的教育模式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不偷懒吧?万一有人掉队了,或者跟不上了怎么办?」我依然不放心地问。
「这就要说到我们的教练体系了,」王熙乔告诉我:
「青少年时期是非常大的元认知发展的窗口期,即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期,本质就是发展大脑皮质层。每个学生都会选一名属于自己的教练,每周进行一对一的对谈,来帮助他们发展元认知能力。
之所以称之为『教练』而不是导师,是因为导师会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而教练则更像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你要看到你为什么做这个选择?你做的选择达到预期了吗?你原本的目标是什么?现在目标改了,为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如何面对这个情绪?……这个过程没有评判,更多的事情是你要看到自己。」
当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行为,为了达成目标,自己就会调整方式方法、更加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成长也就发生了。
开学营地中探月师生围在篝火旁进行社区共建
「你知道他们现在有多厉害吗?」提到学生们的进步,王熙乔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今年秋季学期就要搬去新校区了,新校区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就是他们自己做的;我们学校的 MTC 测评系统的前端设计与开发,也是喜欢编程的 Daniel 和老师们一起做的;
还有我们新校区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他们从北欧的家具网上下载了图纸,重新建模,然后货比几家,找出价廉物美的家具制造厂家来做,节省了不少成本……所以我们真的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探月希望做「以人为中心,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进展」的教育,而这个教育必须是可评、可发展的。可是,探月学院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上流行并互认的 IB 或 ALevel 课程体系,学生毕业的升学走向究竟如何呢?
王熙乔最想做的,是立足中国的创新学校。他坚信素养涵盖了应试能力,因此,探月希望支持每个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无论是升往国外的大学,还是毕业后就业或创业。在测评上,探月采用目前最新的、能够把知识和素养放在一起测评的 MTC3.0,来对学生进行跟踪测评。
MTC 是由近百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成立的能力素养成绩单联盟(Mastery Tran Consortium,MTC),创建了「新模式」的学生评价体系,自去年开始的“去标准化成绩”的浪潮中,我们似乎渐渐了解了它背后的含义.....
「这也给我们加强了一些信心,明年探月就有毕业生了,我们将成为美国海外唯一使用 MTC 成绩单提交申请的学校。MTC 本身支持力度也挺大的,他们真的非常花心思,对于每一个学生申请的每一所学校,他们都会派人专门去跟大学进行沟通。当然,我们探月也为学生们配备了自己的升学顾问。」
谈及毕业生,王熙乔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孩子,「最近还有个 11 年级的学生 Sandy,提前一年就被美国第三古老的大学圣约翰学院录取了,而且她还拿到了少有的奖学金。」
最后,王熙乔提到,探月主导的教育生态变革学院,正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可切实落地,以素养为本位的未来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希望探月经验和中国主流学校的教育场景结合后,可以成为撬动生态变革的支点。「将探月培育成为一个始终对人类文明有益的、具备强大生命力的组织生命体,是每一个探月人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正如探月学院在自己的宣传片里所说:20 世纪 60 年代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比探月行动本身更有力量的事情,是探月背后的精神,蕴含着人类对于未知最本质的好奇与探索,蕴含着我们对于梦想最坚定不移的行动力。
探月学院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高中,招收 8、9 年级的学习者,提供三年或四年制的高中教育。致力于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探月学院的毕业生将主要前往海外高校。
这将是一场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同以往的「线上招生宣讲」——探月学院的顾问将会出席圆桌论坛探讨未来学校的样子;探月学院的创始人、部门负责人与一线教师,会将关于探月学院的一切,用 3 场演讲真诚而又走心地讲给你听。
我们希望邀请身处不同地区的对于申请探月感兴趣的家庭和我们共同探索「学习的无限可能」。无论你是否选择加入探月,我们都希望这场活动可以帮助你开启对于教育、对于未来的想象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