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像操场|韩国电影怎么做到的商业文艺左右逢源?

VCD影促会 VCD影促會 2022-12-16

386按:韩国总统是公认的最危险职业,随着文在寅的故事在中国走红,诡谲变化的韩国政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不仅仅出现在新闻里,也常常被大胆的韩国导演拍进电影。既然财阀对韩国电影行业的控制已经无孔不入,韩国电影人又是怎样创造了当今这样丰富的电影生态,并且产出了如此多文化商业双赢的电影呢。


本期“影像操场”,我们请来了著名韩国电影研究者范小青教授从自己的趣味出发,和我们聊聊韩国电影和它背后的历史、政治与文化。有时候我们的邻居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陌生。


你将听到:

左派文在寅的执政对于韩国文化政策有何影响?

韩国电影越来越繁盛,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发展?

韩国电影的“386世代”:以金基德与洪常秀为例

在韩国,大资本商业电影与小成本的艺术/作者电影如何做到左右逢源?

韩国的电影学院是怎样的教学体系?


……





*公众号上传音频时长有限,仅在这里放上试听版,以及部分文字整理版。欲收听本期影像操场音频节目完整版,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VCD影促会喜马拉雅账号。

(下为音频节目文字节选,共6832字。)


=范小青

kk=kk


kk: 我最近补课了韩国的政治。文在寅执政对韩国的文化有什么影响吗?

 

范: 要说对文化的影响其实是好的。文在寅跟卢武铉是好友。如果看过《辩护人》,那就是一部写卢武铉年轻时,从房地产买卖的经济律师转为人权律师的电影。在最后一个场面里,来了全釜山所有的辩护人,也就是说所有的律师都来为卢武铉辩护。那时候有一个人坐在桌子边,起立把来的100多个名字念出来,那个人就是现在的文在寅。所以文在寅和卢武铉非常志同道合,二人是一起走上为劳工、穷苦的人或者受压迫的学生做人权辩护律师这条路的。

  


 ▲ 杨宇硕《辩护人》(2013) 海报

 

我记得96年左右,韩国社会上出现了386这个词。386世代说的就是30多岁进入职场,80年代时曾作为大学生加入过民主抗争的60年代生人。不过不是所有的60后都是386。386特指在那些大学里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学习能力很强,又有政治理想或者说人文理想,曾经为了民主抗争奋不顾身、上街投过火焰弹的那拨人。90年代,当他们到了30多岁进入职场的时候,那时卢武铉总统就说386世代一定是有所作为的一群人,而且他的幕僚也几乎全是386世代。当时就是一个非常激愤、非常有政治抱负,非常有民主要求的时代,在当时艺术被认为应该是民众良心,或者说是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的一个手段。


所以386的电影时代直接扛起了韩国电影文艺复兴的大旗,直接把韩国电影的旗帜,韩国电影的太极旗插遍了各个大电影解展,同时也插遍了各个电影院的大厅小厅。386电影世代,或者说386文化时代创造了韩国大众文化的复兴和辉煌,而他们这些人支持的就是卢武铉和文在寅,他们是志同道合的。


kk: 有一点我也特别好奇。我看到有个说法,“韩国是现在阶层流动最少的国家之一”,是这样的么?


范: 韩国其实是刚刚这样被阶级禁锢住。20年前日本社会已经固化了,“小确幸”这个词也是在日本出来的,“小小的、我能捧到手的一杯咖啡”一样的幸福对吧?但是20年前韩国还是充满活力的。几年前我去采访李沧东的时候,他说之所以拍《燃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正处朴槿惠执政时期,大资本家的挥霍无度、颐指气使和年轻一代的无望这种分化更明显。当时在媒体上还有个非常热点的词,叫作“朝鲜地狱”。当时大众对于朴公主的执政的愤怒,以及每个人抑制不住的各种其他愤怒,都是暗流汹涌的。所以李沧东才想拍一部关于愤怒的电影,也对福克纳的《烧马棚》、村上春树的《烧仓房》这些有着不同作者印记的文本进行再改造。

 

▲ 李沧东《燃烧》(2018) 截帧

 

kk: 韩国电影这些年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原因除了政府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包括建立电影节等等,还有就是财阀能自由地投钱到电影里面。从我们的概念来想,总觉得大量的资本对文化会有绑架,不一定完全是正向的推动。那么在韩国电影和资本注入的关系其实是怎样的?

范: 电影首先是商品,毫无疑问。电影首先是娱乐品,是大众流行文化中的一个产品。那么肯定要产业化,才不会被别的大众商品打败。但产业化的过程中怎么同时保持(艺术性)?所以说386很厉害。386这一代是在法国文化院、德国文化院看着有人文理想和人文关怀的前辈们的艺术电影长大的;同时,在他们小的时候,电影院里又是好莱坞电影、香港贺岁片,也就是技术表达、商业呈现的一拨人。所以为什么不可以左右逢源,韩国就是左右逢源的,它的棒就在这里,肯定需要有大笔的资金进入,只不过就是看导演有多少才华了。在一方面可以利用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技术去把故事漂亮地呈现在荧幕上,一方面当然会放弃更深的东西。你既然选择了要花大价钱,那么可能就要跟市场妥协,不是把它做成少数人的东西。

但是更深的东西也许写在哲学书里、写在研究报告里——也可以说更深的东西不要用大资本就好了。我认为想要表达更深、更个人化的东西,就去选择小资本。

洪常秀的就很有意思。他都很少花钱,他和金基德都是一个电影10万美元就做下来了。他请那些大腕来当他的演员,开始也没有什么特别投入的钱,可能只有一点象征性的辛苦费。很好的电影演员为什么喜欢跟洪常秀,跟他一起玩?因为拍片过程都是即兴的,谁都可以参与进来做有创造性的东西。几十天、两周,就能拍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既支持了喜欢的导演,也许还能跟他一起去电影节转悠,也许能在电影节有所展获。就相当于放松一下,寻求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洪永远都卖得很好,所以才可以一部一部不停做下去。所以我特别喜欢小制作。
 
因此大多数的导演、演员,如果要过上体面的生活,都是拿分红的。比如奉俊昊的《寄生虫》,那么多有名的演员,还造了一个房子,怎么8000万就把这个片做下来呢?就是所有人都拿的很少,包括他自己的导演费。但是通过分红,只要电影的票房好了,自然每个人就能得到多一些。宋康昊从来不接广告、不上荧屏,他只上大银幕。我把我的大荧幕的故事传达好。你对我认可、对我有好奇的话,那么你就买票来看我的工作。也不贵。韩国的平均票价60块钱,一碗冷面的价格。所以所有的人都是劲往一处使的。不是这里打一枪捞一笔就走了,再去其他地方再捞一笔。或者我这次准备不充分,但是已经被大资本绑架了,那看在大家的面子上,这回没办法了先这样,我等下一个。没有下一个的。如果不全力以赴的话,你一旦被绑架了就永远在被绑架,永远都没有准备充分的那一天。所以这么说,确实是非常健康的一个体制,产业有希望。

 

▲ 金基德《坏小子》(2001) 海报

  

kk: 我反思了自己对韩国电影的偏见。其实我从小看到的韩国电影,好像都是那种特别流行文化、充斥着帅哥靓女的,也没什么内容,韩国的娱乐圈也是给人那种感觉。在那种时代背景下,我感觉我像大家一样,都会觉得韩国就是一个特别没有文化的国家,韩国影视剧都不值得一看。但是因为我还挺喜欢围棋的,发现他们围棋现在很好,也逐渐去了看别人给我推荐的韩国电影。就产生了一些改观。洪常秀是我补了比较多的,艺术从业的同行们都看。另外一个我最早看的就是金基德。我上大学的时候,正赶上金基德风靡。(范:那是因为你学美术的原因吧?那个时候他是得到影迷认可了。)对,大家甚至会说,“读艺术怎么能连金基德都没看过?!”我看的第一部就是《撒玛利亚女孩》,后来又补了前面的。看了以后特别惊讶:韩国怎么还有这样的电影!
 
范: 对,偏见特别可怕。其实就是因为金基德去世了,所以我最近也一直在检讨自己偏见的想法。我开始的时候特别讨厌金基德,觉得这什么怪胎?!但我改变了。

kk: 是怎么改变的?
 
范: 我一开始真的觉得他就是一个怪兽、一个变态。我之前看cable tv放《坏小子》,特别讨厌那个片子。然后2003年我去了韩国,学了韩国语,对韩国文化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班有一个长得特别可爱甜美的韩国女孩,我们讨论起最喜欢的导演的时候,她说金基德。吓我一跳!怎么会有女人喜欢金基德呢?而且是一个长得那么甜美的女孩。我就在想,可能是我没有看到她喜欢他的某一点。所以我就去对他有了一丝关注,或者说是有了重新认识他的机会。后来我特别喜欢他的《空房间》,喜欢《收件人不详》(港译:《打回头的情书》)。2003年出来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尤其让我对他有了不同的想法。所以我突然觉得,能理解一些他的想法了。我身上的偏见开始慢慢地有一些松动,或者说有一些融化了。当然我在变,他也在变。最大的改变就比如他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好唯美,不用那么拼命地撕扯人的器官,也可以表达出他想要的那种逼迫感。再后来慢慢跟他有了接触,发现他就是一个很单纯、很直接的人。
 

▲ 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2003) 截帧

  
他的电影完全是没有章法的。因为他没读过书,初中都没有毕业,他肯定不知道好莱坞镜头语言是什么,更不会去琢磨什么是艺术电影,什么是法国派或者说是意大利派那种所谓的美学的东西。但是他还是天生喜欢画画的,所以他对意象(image)的东西天生就非常敏锐,他很喜欢那种半抽象的东西。所以他就是一个天分极高,从野地里蹦出来的这么一个天才型的导演。

我特别喜欢的李沧东导演,曾经意味深长地讲过一句非常仁慈的话——这也可能是韩国电影界里唯一一个真正设身处地,或者说真正对金基德有所怜爱的人说的话——他说:“我不是金基德的粉丝,我也不是很喜欢他的电影。但是像金基德这种导演像稀有动物一样,应该被保护。”

kk: 为什么李沧东是唯一一个这样讲的?
 
范: 金基德、洪常秀都不是韩国导演协会的成员,他们两个都是被大众舆论放逐的人。洪常秀也是多年都没法住在韩国,才刚刚回韩国。他和他女朋友的事情,也让所有人都站在他太太那一边。不过洪常秀因为是知识分子,又是影二代、富二代,所以是在主流人群中长大、观察着主流人群的,然后用非主流的视线拍了主流的人而已,所以洪的电影非常受知识分子们的待见。而金基德他所有的位置,包括电影里的位置,都是非主流的、边缘的,所以知识分子会非常讨厌他。金基德,洪常秀,都是60年代生人。
 
▲ 洪常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2017) 
 
kk: 前面说到,386那一代是在他们那种文化环境下面长大所以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但是那是具体一种怎么样的文化?

范: 首先韩国是一个特别拼教育的国家,因为它是把儒学当成儒教去信奉的。我其实变得这么喜欢问别人哪个大学毕业的,什么专业?可能是在韩国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所以金基德会被主流,或者说被知识人看不起,就是因为“他的书包带子太短了”。一个人上的学时间越长,你的书包带子就越长,你的背景就越厚。而有名的韩国导演,都是毕业于首尔特别好的大学。比如说奉俊昊,他是延世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的。延世大学的社会学是有点相当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第一流水平。

1990年代-2000年代初,在他们那一代人中会有“延高战”。就是因为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排名不分上下,每年在大学路的樱花漫天的春季都会有一场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的论战。两个学校的学生都举着各自大学的旗子出来。我从来没有去参加过,但我知道对于他们那一代的人来说,这是文化胜景。双方辩论各种文化方面我们牛还是你们牛;晚上有各种歌谣,大家唱起来,小酒喝起来……年轻人的大众文化特别发达。所以好多导演告诉我说,他们那一代白天上街去游行,去要求民主,也不上课,然后晚上就跑去参加这些文化活动。

而且在80年代中期最后一个军事独裁的时候,当时为了让年轻人少投入一点荷尔蒙到运动当中,不要对政府有那么多不满,出了一种三S文化政策:sex(性),sports(体育) and screen(放映)。所以红灯区生意也很火;sports也是为了吸引男性或者说吸引年轻人的,让他们转换荷尔蒙的散发场地,所以在那个时候职业棒球、职业足球之类的就都火起来了;在银幕上会放那些靡靡之音、软的情色电影。这使得在80年代、90年代,韩国有了一个大众文化勃新的时代。idol group偶像团体也开始出现了。而且好莱坞电影从88年开始长驱直入,完全没有份额的要求了。只要有电影院放,一年365天可以放365个。甚至好莱坞的发行公司,在韩国发行完带着票房收入直接把钱送回到美国的银行里去,跟韩国可以毫无关系。

在那个状况下,眼看好莱坞即将统治世界成为银幕之王,韩国的386奇葩们就出现了。他们苦思冥想怎样不放弃我们的人文理想,同时也可以跟好莱坞那种娱乐至死的电影PK一下?你必须得拍的好看吧,要不观众为什么要去看韩国电影?所以才既有那种类型快感,同时又能说出点美国人触不到我内心的东西,这不才是最牛的东西?所以呢,386的苦闷首先是to die, or not to die,然后他们又想着我的精神上怎么to die, or not to die。
 

▲ 现在的“延高战/高延战”主要是两校之间的体育比赛 

 
kk: 那么386世代之后是怎样的?

范: 386后面又有了年轻的一代。70后的电影大腕儿们也都站起来了,但70后的电影大腕儿们全都更加商业化,就像你说的,真的是被大资本(影响)。他们那一代,虽然只是隔了可能七八年的样子,但是跟60后想的完全不一样。在韩国,70后的记忆当中没有经历过独裁。因为79年朴正熙就是被正义的枪声结束了他独裁的一生。韩国经济的突飞猛进都是因为他,他创造了汉江奇迹。所以怎么说,虽然他牺牲了人民的民主,但是换来了人民的生活幸福。我们还是要吃饱饭、住好房之后再去谈权利,一开始都没有资格。所以,70后就是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大独裁者就不见了。然后小学的时候就看着前辈们开始投火焰弹、开始抗争民主了。等到他们正好上大学是90年代,90年代文人政府就上台了。所以这种压迫性其实在他们的青春期里不明显,他们是很自由的,他们是完全享受着自由的流行文化成长起来。88年奥运会是70后十几岁的时候,那时韩国就已经是经济体里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新星了,已经办奥运会了。跟60后那种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所以70后的电影确实跟大资本的合作更加游刃有余,像你说的那样,西捷、SHOWBOX、乐天这些大资本等等。70后一代对于电影类型的游戏态度也是更加的张扬。而可能电影或者文化作为大众良心的这种劲头就少一点。

kk: 你个人是在韩国学的电影,在电影教育的系统上中国和韩国有什么区别吗?听说韩国在教育上资金支持投入得特别多。


范: 我是学理论的,所以跟电影制作是很不一样的。不过跟我关系很好的金泰均导演,就是拍了《赤脚梦想》以及很多大众的类型片的一位导演,通过他我了解到韩国电影教育的体系。金泰均曾被请到韩国电影学院去当导演系的系主任,当然说是系主任,导演系一共就是两个老师,因为他们每年就招10个学生。韩国电影学院简称KAFA,Korean Academy of Film Art. 它1984年建立,是一个培训学校。谢飞老师一直想做成这样的学校,就跟美国的电影学院是一样的,注重职业培训。进来的这些导演都是已经大学毕业了,然后有无比坚定的决心要成为电影人并且得到一些电影实践的机会,所以来这里学习如何用电影技术把自己的电影想象印在胶片上、印在银幕上。

 
韩国电影学院里出来太多导演了,比如奉俊昊和许秦豪导演。他们去KAFA之前,都是从最好的学校的人文学科毕业的。许秦豪之前是延世大学哲学系毕业的,林常秀母校也是延世大学。我为什么要强调最好的学校,不是说他们书包带子长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在强调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进入这些学校都是千军万马地要考分考到一定的程度,最聪明的人才可以进。所以对于做电影来说,这些人学习好莱坞那些技术性的东西就没那么难。而他们只要喜欢什么,那么就把它拆卸成几大块,然后用逻辑思维把它组合起来,知道自己要拍的东西应该怎么样做成一个产品。他们找方法论非常快,这是很重要的。其次他们读了很多人文方面的书,这对于营养他们的精神、增加表达的深度,是非常有用的。
 
▲ 图片来自韩国电影学院官网(kafa.ac) 
 
回到KAFA的课程设置。他们分春夏秋冬4个学期,然后每两个学期做一个25分钟短片,也就是一年时间要做出两个25分钟的短片出来,所以导演系一年下来是特别忙的。所有的课程当然没有文凭,只有一个结业证,结业证也就说明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去现场工作的人了。这一年,入学只需要交象征性的一点学费,因为学院会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

两个短片结束后还会有一个长片课程。一年的这10个人都会交长片梗概,但从中只选出两个人来,国家又给钱,让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完成长片的实践,但是给的钱是非常有限的。一个长片,包括学校给的各种资源是150万人民币左右。不管多宏大的想象,你必须要在150万里把它拍出来。这就是锻炼一个电影人在有限的价值里面,最大化地表现想象力。

韩国电影学院当然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像我读的中央大学也好, MFA(艺术硕士)要想毕业也是挺不容易的。不仅要有毕业作品,而且毕业作品都要得奖才能毕业。不过,现在因为特别多的留学生拿不到毕业证,所以制度也的确一直在不断地改。

kk: 那么386世代里面,还有哪些相对我们可能没有那么熟的导演?VCD未来也可以选一选。

范:洪常秀导演有一个电影叫做《女人是男人的未来》,我经常说,女人是韩国电影的未来。如果现在值得关注的,就是女性导演了。其实386里面该出来的都出来了,如果没出来,大概真的是才能不够吧。而且韩国电影100年的福分都被奉俊昊导演用了七七八八了。所以韩国电影要如果是将来还会有什么亮点让我们继续关注它,让我们继续为它惊喜,可能就是女性导演了,我个人这么认为。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推荐几部女性导演的作品。
 
▲ 金度英《82年生的金智英》(2019) 截帧
 
首先是一个曝光率极强的作品,我想大家都知道,叫《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主义在文化中占领阵地,这是功不可没的小说和电影。不见得有多优秀但是恰恰就戳到了所有女性的痛点,这个电影其实在东亚社会中都能引起很大的反响和反思,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对于女性听众们,是我们的必看作品。
 
▲ 金宝拉《蜂鸟》(2018) 截帧 
 
接下来推荐一个比较小众一点的。这是一部在2019年拿了全世界40多个大奖的电影,叫做《蜂鸟》,是金宝拉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很多女导演都是从自己成长故事开始做创作的,所以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视角来讲的,清清淡淡的一个故事。很有意思,请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 张幼珍《正直的候选人》(2020) 截帧 
 
第三个我给热爱商业片的大家推荐一个电影。我尤其是在周末的晚上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看这个电影特别带劲。这个电影叫《正直的候选人》,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喜剧片。她原来是音乐剧的制作人和导演,她那个人我特别喜欢。这个几乎看不出来是女导演拍的,没有那么多愁善感,甚至非常欢快、非常麻溜的一个喜剧,让人看着很轻松的电影。

 
▲ 洪义正《无声》(2020) 截帧 
 
接下来就是《无声》,是偏艺术质感,有文艺帅哥刘亚仁加持的这么一个有些沉重、有些黑色喜剧的片子。

 
▲ 金初熙《灿实也多福》(2019) 
 
还有一个电影,我觉得特别鬼马精灵,叫《灿实也多福》。这是跟了洪常秀很多年的制片人独立拍的那么一部电影,所以电影看起来也有点女版洪常秀的感觉。
 
……



欲收听本期影像操场音频节目的完整精彩内容,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VCD影促会喜马拉雅账号。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以及VCD影促会官方微博、喜马拉雅等账号评论区留下你的所思所想,与我们继续交流!
 
本期音乐
헨,《Martial Art Training》(《春夏秋冬又一春》OST) 
Ji Bark, 《摇摇晃晃》(《82年生的金智英》 OST)


 本期主播 
KK
前媒体人,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负责人及联合创始人,曾任almost art运营总监,《艺术银行》主编,叶柏基金代理秘书长,嫣然天使基金媒体负责人等职。

 嘉宾介绍 

范小青

FAN Xiaoqing

韩国电影研究专家,译者。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釜山国际电影节顾问及评委,电影监制、策划,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韩国中央大学。代表作有《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野生金基德》等。



  



 播客节目:影像操场 
电影《罗马》中的水 | 寺山修司的实验 
大流行的影像与私人影像 | 影像中的儿童
影视中的中年妇女 真人版《花木兰》
青年电影 我们为何抑郁?
身份政治,是捷径还是桎梏?

 影像信 
#0 VCD,北京#1 辛云鹏,北京#2 Roxlee,马尼拉#3 aaajiao,柏林#4 方璐,纽约州比肯镇#5 王小帅,上海#6 Alessandro Rolandi,米兰乡下#7 Anna Zett,莱比锡附近#8 Ted Whitaker,惠灵顿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
World Organization Of Video Culture Development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VCD 影促会)于 2017 年夏天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它致力于搭建一个观影、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向公众普及和推广艺术影像。一方面,VCD 影促会以举办影像资料展、文献展、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更多人提供影像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它也通过自身平台挖掘更多优秀的影像艺术作品,在为其提供放映机会的同时助力青年影像艺术家持续创作。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VCD影促会影像操场最新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