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专业入职思科第一步——打破信息的不对称!

2018-03-30 复旦大学信息学院 大同学吧


人物介绍

作者:蔡金林

公司:思科中国

岗位:硬件工程师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信息学院

人民奖学金、飞利浦奖学金

陈嘉庚杯发明奖获得者


我是复旦电光源16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主要学的是照明/光学设计方向,曾经的Dream Company是这个行业的龙头飞利浦照明。但是照明行业就业比较狭窄,机缘巧合,在EMC实习后将求职方向转向IT公司研发岗,最终入职思科中国硬件研发工程师,如今工作近两年。 

 采访的目的,我觉得最大的就是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信息,打破信息的不对称,帮助他们在择业时能看得更清,想得更明白。



QA&

1

能讲讲你实习的这段经历吗?之前你说本来是想在本专业的龙头企业就职的,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下去了EMC实习?


这个问题里其实隐含了一个学生从学校求知到职场求职的思维转变的过程。我个人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的,上大学时选了一个自己不甚了解的专业,上了大学后甚至发现选的专业跟自己预期的还有一定出入。 但这些质疑并未持续很久,在入学的第一年听了学长学姐讲述本系的光辉历史,毕业生在行业龙头企业就业之广,就很快进入了一种我只要好好学习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的憧憬中。


这种憧憬首先是幸福的,我的本科四年学业方面基本上是在比较无忧无虑的状态中度过,绩点保持中上足够保研;在实验室也折腾了一些发明创造,还发了文章;参加了若干科研项目也顺利地结项;可以说本科阶段也挺充实的了。但是这种憧憬也让我进入了舒适区,放弃了去思考和尝试是否要对自己目前的发展方向做一些调整,失去了对社会快速发展真正需求方向的敏感。以至于本科毕业除了一个过得去的绩点和一些证书外并没有太多收获。



我的目标一直瞄准着照明行业的龙头——飞利浦,我期望在里面谋得一个工程师的岗位,继续折腾我的小发明,小创造,以后期望可以做一个技术方向的管理人员;但是对于这个目标究竟是否可靠,如何落地,仅仅停留在我的想法中,其实是模糊的。


再回到问题,直到研究生一年级,我陆续看到一些行业发展的新闻,照明巨头飞利浦也面临很大业绩压力,GE照明出售,飞利浦渐渐开始不招应届生了。反观我的学长学姐就业开始变得很多元化,去本行的反而屈指可数。这给我带来很大困惑和压力,迫使我重新思考未来的出路。放在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蒙眼狂奔,坚持要在照明行业谋得一个职位;另一条是赶紧重新定位,选择一个更具发展前景的方向。

 

因为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写程序有一定的敏感度,我一开始肯定想转的是互联网,毕竟那时候大热。 自己也认真学习过JAVA,并编写了一些小的安卓程序。但是我发现以自己的水平只能去一些小公司实习,尝试了一次面试大公司的软件实习因为准备不足也没过。与此同时我实验室的学长刚好在EMC实习,EMC是一个传统的IT厂商,以硬件存储为主业,因为个人比较喜欢外企500强的企业文化(本科时曾在通用电气实习过几个月),因此权衡之下,我选择更容易的路径:经学长推荐进入EMC硬件部门实习。


2

 你也提到了在EMC实习后就决定了求职方向为IT研发岗,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改变的最初的想法?


如在1中的回答所述,求职方向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立刻决定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重新定位思考的痛苦过程。综合想来,首先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但是我至少有模电数电的基础,差的仅是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其次,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对IT公司如何开发一个产品有了具象的认识,我有把握如果我未来从事这个行业是可以hold住的。


回想起来如果照明行业当时不这么黯淡,我或许还是会继续从事本行业,那样或许是一个很完美的结局。但当时摆在面前的是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与一个明显起薪与发展空间更大的选择的对比,理智之下肯定选后者。


3

你觉得去EMC实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实习一定要去你未来准备从事行业公司,这样有以下好处:1. 积累了行业内公司的经验,面试时会有丰富的素材可以聊,稍加润色,可以从中体现出自己的优点,比如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leadership, 抗压能力等等。2. 积累了行业内的人脉资源,一个直接的好处是如果实习的老板比较欣赏你,可以直接给你介绍内推的机会,这比投简历千军万马拼面试要胜算大得多。 3. 因为在行业内的公司实习,渐渐你会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再结合你个人的背景,兴趣志向很容易就圈定到校招时的目标公司;4. 本公司如果有应届生招聘计划,你就是优先人选。 当时EMC处于被Dell收购的时期,headcount被冻结,但即使如此,我也最终拿到了EMC offer。 当然最终没去是后话。


4

为什么说择业时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你在择业时遇到什么问题?


信息不对称主要在于你对入职公司的期望与这个公司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匹配的。 其实作为学生,你对行业,公司运作,个人发展路径的了解往往是很粗浅的。 就像你上大学填写专业一样,如果没有一个过来人的帮助,你选择的专业最终往往和你想象的不大一样。 我在择业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我不清楚我选择哪个公司对我未来发展是最好的。 我当时手里有华为,EMC,TP-link,思科的offer。 TP-link因为地域原因被放弃,EMC因为headcount被冻结让我等了太久,纠结的是华为和思科。向往外企的企业文化,又担心行业老大发展后劲乏力,被华为快速发展的趋势吸引又不认可狼性文化。最终我还是贪恋了外企的文化吧,性格所致。所谓有得有失,自己的选择,好的坏的都要自己承受。


5

入职思科这家信息行业龙头企业的经历方便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正常的校招流程,笔试+一轮面试,全部在半天内完成。 因为我是跨行,面试的又是硬件研发工程师,所以笔试下来我觉得考得不好,当时对自己也不抱太大期望。 面试比较顺利,就聊聊自己实习中的一些事,听了段听力,现场翻译了下。 后来我得知我现在经理选择我得原因是我透露的一个细节在实习时,遇到我一时不能理解的问题,我会用笔记本先记下来,等到闲暇的时候再把它吃透。 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就选择我了。当然我相信简历整体体现的素质肯定也不能差,以一个良好的背景作为衬托,在简历中再主动透露一两个亮点就比较容易差异化胜出。



其实面试是一个很看缘分的过程,我身边发生了至少两起同一个人前后两次面试同一家公司的同一类岗位,第一次挂了,第二次就过了。中间有两个不同因素,第一个是面试官换了,第二个是第二次面试的时间可能属于补招期间。所以如果秋招面试时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面试官,可以继续保持关注,在春招/补招的时候还可以偶遇一次。  


6

为什么选择思科?你怎样看待你的选择?


选择思科的原因,在第4点也提到了。一开始手里没有offer的时候是企业选择我,当我手里有几个offer的时候我才面临选择。 而最终综合自己的志趣的选择往往是很自然的结果就我而言,比较看重企业文化和自身性格的契合程度,像找对象一样,选择一个自己钟爱的怎么也不会太差。现在再看我的选择,觉得比较中规中矩,选择的行业发展已经不是高速发展期了,另外外企也不再是黄金时期的外企,这会制约我未来个人的发展空间。


 好的一面是现在的公司Work Life Balance比较好。 不过年轻人嘛,还是拼一下好,所以我对学弟的建议是,不要选择太安逸的,在面临抉择时不妨选择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是累一点的公司。 我对学妹的建议是,外企其实挺好的。 


7

你觉得跨专业找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你是如何做的?


如果是作为复旦的学生,你的素质用人单位基本是认可的。你需要找到一个证明你自己能力和对这个行业热爱程度的媒介。 当你面试时,如果你没有行业相关的实习经历,你就会深刻体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诚然,你的科研经历,学生工作可以证明你的个人能力。但是用人单位一般是求稳的,企业不需要一个天才,而是一个需要踏踏实实能干活的。 你如果在这个行业实习过,并且可以和面试官侃侃而谈,至少体现了两点:一是你来他们公司干活是不成问题的;二是你都来这个行业实习了,你至少是向往这个行业的。 这种情况,只要表现不要太差,都会被录用的。 谈到实习,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你怎么拿下这个实习,这时候一个捷径就是师兄师姐的内推。 所以平时要广泛积累师兄师姐的人脉资源,关键时刻能帮你一把。 如果实在没有这个资源,就直接海投吧,找实习这个事,心诚则灵,只要你踏踏实实去找,就一定可以找到。


8

你觉得怎么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同学们能更早的做出规划?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尽早积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尽早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自己的择业方向,关键词是尽早、获取信息、主动思考。

具体的方法五花八门:

第一、学姐学长资源因为他们比你先实习,所以比你更早地看清正确的方向,找他们聊一聊,对你有益无害;

第二、自己去主动找实习,哪怕你现在还没急着找工作,先去了解起来。 当然处于效率考虑,最好不要漫天海投,先想一下,投哪个方向。再到网上查一下信息,进行一轮初步筛选,知道实习的要求,再去针对性地投递简历和准备面试;

第三、有一些有用的app可以参考比如“看准网”,有公司文化/面试/薪资待遇信息;

第四、如果你能找到自己意向公司已经入职的员工,可以直接微信/电话/约饭请教。 


追问


1

从自学JAVA,到EMC实习,再到思科,面对与照明很不一样的专业领域,一路上遇到IT专业上的困难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怎么面对现在工作上的挑战?


其实我想澄清的是我并不是只是因为互联网热就一窝蜂扎进去搞开发,也不仅仅是因为师兄在EMC实习我才过去实习。学习JAVA到开发App之前,我和同学一起搞过一个app创业项目(虽然后来无疾而终),当时App是找的一个计算机的同学帮忙做的,我当时正是看到了如何去开发一个项目,同时又觉得做开发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就去主动学习了JAVA和安卓开发。 但很遗憾的是后面没有找到很好的实习承接,导致这条路走断了。 去EMC实习前也是身边有同学是做硬件的,觉得自己也是可以hold住的,并且这个过程同样很有乐趣。 所以如何解决一路遇到的问题,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而身边的行业资源是最好的后盾。后一句的理解是当我在EMC实习时,我身边都是对这个行业很了解的人,我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问,这个过程很容易看到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勤奋一点,耐心一点,一点一点补足呗。


讲到目前工作上遇到的挑战,其实我现在觉得专业其实蛮重要的。前面提到我欠缺的是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在解决日常工作8小时遇到的问题时这个短板其实影响不大,你只要熟悉你手头的业务知识就能解决掉绝大部分问题。 但是这个影响了你研究问题的深度以及你观察事物的广度,有可能因为这一点会导致研发上的后劲不足。 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以点带面的学习,先保证工作具体事务优先处理好,在业余时间看一看专业方面的知识补足一下日积月累,这些点和线就可以连成面,短板也会变为你扎实的基础。


2

对于普通人来说,跨到另一个(前提: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领域,你认为个人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不会造成是一次冒险行动?


正如前面所述,跨一个专业前并不是盲目的去跨,跨过去再感受是否适合,这样时间/精力成本太高。你要做的是尽可能了解它,看懂它是怎么运作的。这里讲到另一点,其实你身边的环境(人/资源)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就像我如果身边不是搞技术的,而是搞金融/券商的,那么很可能我也会被影响去找一份行研方面的实习并在金融行业就业。而我们实验室的学妹,也是因为看到我们去做研发/IT,她居然也去互联网公司做软件开发了,而之前她的理想工作是在中学当数学老师。环境影响人,你身边的人/资源往往决定了你的眼界/价值观,你熟悉的领域随着你身边的人群发生变化。你如果不想把跨专业变成一次冒险,就尽快打入到这个领域的人群中去,跟他们当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潜移默化的,你就不会对这个领域陌生,当你踏进去也会得到很多力量的帮助。


3

最后你提到选择思科,可能对未来个人的发展空间有一些制约。对此问题,长远来看,你有考虑怎么办吗?


在思科这样的公司有两个局限性,第一个是通信行业已经不是高速发展期;第二外企容易触及职业天花板。我目前能做的是首先保证在这家公司至少待三四年,能独立完成一到两个项目,积累足够的技术经验;其次是我目前比较注意和做项目管理方向的同学多接触,跟他们会聊一些他们工作的具体流程,同时也关注到他们考得一些证。 在目前的工作中,除了硬件研发本身,我们都会运行一个具体的项目,我比较关注与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测试团队,软件开发团队,市场,供应链,工厂),如何高效地沟通,如何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平时开组会时也可以观察一下你的经理是怎么带团队的,听别人汇报时,也可以针对不同人做一些记录,就彷佛你是经理在听汇报一样,慢慢地学习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怎么来处理来自下属的这些问题。 几年之后,再来综合自己在本公司的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留任还是换一家公司。如果你现在的技能数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考虑换一下公司来侧重培养一下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去一家小一点但是能给你提供更高职位的公司,反正以后也可以跳回来嘛。


The End

作者:蔡金林

编辑:八月


往期精选:

听入职华为的学姐论“就业持久战”

入职Nvidia的师兄给出的三个关键词,你能做到吗?

我是怎么从理工科学渣去做当红艺人宣发的?

一位复旦大学教授的透彻分析:研究生读得好,人生就像开了挂

女攻城狮跳槽?背后可能的原因是...


投稿:你的分享很值钱!!


转载:大同学吧转载须知


行业社群:点击可对话名企精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