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庞然大物”惊现京杭大运河?据说,那时的它,风华绝代……

港小航 杭州港航 2019-05-19

最近京杭大运河余杭新开河附近

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


什么?!



这个庞然大物

360多米长、8米宽

还拖家带口 

带着9艘无动力大型船

导致10多艘船都无法前行

造成了小面积的拥堵


来看看这个罪魁祸首是谁?

☟☟☟




                                 

主角拖轮


拖轮又称为拖船,不少人没见过。但大家都见过火车,它就有点像火车头,后面拉上一节节“车厢”——没有动力的船,一艘一艘排的很整齐。


拖船,没有货舱,但是它有个大功率的推进主机和拖曳设备,“个子小、力气大”。它主要分海洋拖船、港作拖船和内河拖船。



它等待附近码头卸货指令

但由于此处航道狭窄并处于非锚泊区域

执法人员了解情况后

立即要求拖轮带着非动力船舶驶离



 赶紧来补补它的前世今生 

√√√


[ 前世:盛世繁华 ]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生在余杭的谢康敏小时候最爱干一件事:趴在桥上看拖船。他家住在东苕溪边,小时候经常去船闸附近看壮观的拖船。“那么多船串在一起走,当时特别好奇,很壮观,有四五十米那么长。”


70年代末80年代初 ,以木头船、水泥船为主,船只没有动力,基本上都要靠桨,人摇橹、划桨,才能让船只动起来。如果要运输一些货物,速度特别慢。


船儿跑得快,又能省力,还要省钱, 聪明的人类,想到了一个办法,给第一艘船装上动力系统,牵着后面的船一起走。


最早的拖船,几个人凑足钱在一艘普通木船上装一台内燃机(以前手扶拖拉机头)+一个螺旋桨+一个手握的舵,最早的内河拖轮出现了。


拖船很简陋,就是水泥船,两三米长,装上昂贵的动力系统,加上螺旋桨,就可以动起来。后面拉上几条木头船,货物运输也慢慢起来了。



到了90年代,水路运输量越来越大,原始的拖船满足不了运输的需求,经过了“进化”,从原来的水泥船,变成了钢质的,船也变大了,有二十多米长。这些拖船,主要运输的是建筑材料,比如黄沙、水泥等。那时候,动力系统依然很贵。


经济、实惠,是拖轮最大的优势。一艘拖轮最多能带上8、9艘船,装上货,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一般9艘船可以载重5000吨左右。京杭大运河上,它的身影相当密集。


[ 今生:淡出视野 ]



90年代末,,老一辈人说,自从市场经济后,船的种类就多了,有私人造的大船,也有人在自己的船上加了动力系统。


航道上的船只多了,拖船的优势也慢慢弱下来。船只运行速度慢,尤其是启动,大概要启动半小时。如果是按照1小时来计算,拖船走7-8公里,但是现在的船可以走17-18公里。


同时,人工成本比较高。拖船后面拖着的无动力船舶,每一艘船上,都要一个人在,一趟下来,一条长拖船至少要9-10人。但是同期,自己造的大船,一艘船上只要2-3个人。另外,航道转弯、停靠比较困难


等进入了21世纪,这个追求质量、效率、舒适、利润最大化的航运时代,内河拖轮带驳船的形式已有一些格格不入。在科技力量提高下,大量吨位大,动力强,安全性高的货船已经不断涌入内河流域。而拖轮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两三年,才能见到一次它的身影。



这几年,京杭运河杭州段很少见到它,每隔几年会出现一次,为什么它又出现了?


余杭处工作人员说,这是一艘误打误撞的拖轮,开拖轮的驾驶员是山东济宁人,接了运货的单,但是没摸清楚当地航段的情况,到了余杭段就懵了,没有地方停靠,水域面积也不适合拖船开。


在这里,港航部门提醒各位水上的船老大,在开航前,一定要了解航道情况,安排好航程。



稿源:杭州市港航管理局余杭处 谢康敏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

和ta一起睡出健康

拉紧这道“安全阀”

坐镇城北专家门诊25年

这里是速9的拍摄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