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40年 | 从0到无限可能,他们陪伴她走过12年~

港小航 杭州港航 2019-05-19

40年


在古代,它与杭州西湖、绍兴鉴湖称为“姐妹湖”。

它的历史,满满的沧桑,经历了开筑、繁荣、衰败、湮废的过程。

它的恢复和开发,一直是大家的一个梦。

它,就是湘湖

早在1958年编制的《城厢镇规划总图》中,就有这样的描述:“风景优美,远景将成为萧山的一个大公园及休闲的佳地”。

而今天的主人公,有幸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见证了湘湖重新开发,焕发新生的全过程。



我喜欢奉献

姓名:刘杰

岗位:萧山湘湖所所长





开疆拓土:一切从零开始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湘湖早已没了湖泊的样子,它“遍体鳞伤”:一度只剩下残存的数个池塘和河道,只见烟囱、不见风景。

经过几年的建设,终于在2006年4月22日,湘湖正式对外开园。


△湘湖全景


而就在开园前的两个月,两名海事人员进驻了湘湖,其中一名就是湘湖所的第一任所长谭柏钜。

据他回忆道,那时的湘湖刚刚起步,条件有限。海事办公室就安排在窑里坞船埠的检票房旁边,与湘湖经营公司一起,20来平方的两个房间里,经营公司游船部经理、10多个导游、10多个船员挤着办公。海事所的两个人只能用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凳子。

由于人手少,作为当时所里唯一的海事艇驾驶员,谭柏钜坚持日常出艇巡航巡查,365天没有一天落下,一守就是12年。“无论刮风下雨,湖区都要巡查一遍,重点放在码头检查。”

湖区面积大,湘湖所总共就2个人,湖区需要海事人员监管。这对小小的湘湖所来说,是个挑战,意味着2个工作人员,365天都要时时在线,节假日、周末,那是他们最忙碌的日子,陪孩子、陪妻子过周末那是一种奢侈,只能趁着平时,调休一下。


△2006年湘湖开园巡查


不只是节假日,夜游船兴起后,5-10月份,每天湘湖景区码头,都要营运到晚上九点半,谭柏钜和同事的工作时间,也调整到了九点半之后。就这样,坚守了12年,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兢兢业业守在一线。

刚接手湘湖所,对于谭柏钜来说,累点苦点没事,但最大的难点就是管理工作无据可循。湘湖开园时间紧,船舶检验和办证的压力不小,他放弃休假时间,与相关部门对接工作,推进海事进驻景区有关事宜,建章立制。客旅企业经营所需的材料,企业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日常运营、规范经营体系,船舶行驶水域和航线……这些事情一项项地明朗起来。

在大家的努力下,湘湖所先后获得市交通系统“满意基层站所”、市港航局“文明管理所”等荣誉称号。

曾几何时,这里的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人员从0到2,拼着用桌子到有自己的办公用房,这个365天不休的站所,用奉献为湘湖“垒砖砌瓦”。



健全完善:安全容不得一丝马虎


     2014年,已经50岁的曹盛华被调到湘湖所,成了这里的第二任所长。

     此时,湘湖二期已建成开放(2011年9月),水域面积达3.2平方公里,比原来增加一倍,管理人员是3人。

     既然来了,就要做好,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事事率先垂范,亲力亲为。

     每天保洁船都会在湘湖巡回上清扫垃圾,但是工作人员却不穿救生衣;乘客想去其他地方逛逛,景区客船为了满足需求,不按规定水域或航线行驶;客船上的污水不进行回收,私自排放……只要发现这些情况,他都会及时纠正。渐渐地,监管有了威慑力,景区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扫除游船积雪


     湘湖上有40多条游船,为了不影响正常航行,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每天他都会带着同事提早到岗或利用午休时间进行船舶检查。“一条船大概要查1个小时,设备老化、无证上岗……这些情况都会发生。起初船员会觉得麻烦,但后来也就理解了。”

     水域大了,突发事件也多了。每次所里的电话一响,曹盛华都是第一时间接起,二话不说,立马出艇。

     2015年6月23日下午4时,有人私自驾驶水上摩托车在湘湖与滨江区交界水域附近进行娱乐活动,结果落水。接到事故报告后,曹盛华立马带人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同时对事发现场进行警戒和管控。


△夜游期间检查码头防撞设施是否损坏


     当天正好是台风加暴雨,3个小时的搜寻一无所获。虽然大家已经全身湿透,但仍没有放弃,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多,落水人员才从湖中打捞上来。体力消耗巨大的曹盛华将现场处理好后,匆匆赶回家,简单洗漱完,又回到单位,坚守在防台的第一线。

 

△游船安检


      2015年底,并不年轻的曹盛华因为年龄原因,从所长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不舍得离开曾经与同事并肩作战、挥洒热情和汗水的湘湖所。所以,他留了下来,成了湘湖所里的一名普通职工,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保驾护航:让水上执法变得更高效


2016年10月1日,湘湖三期正式开园,整个湘湖也恢复水域面积达到6.1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古湘湖历史形态。刘杰,就是这个见证者。

他是所里,最年轻的,2016年8月,G20峰会前夕他来到湘湖所做所长,“花海香田、定山广场都是看着修起来的,三期的水域面积跟一期和二期加起来差不多大。”


△湘湖


G20峰会之后,来湘湖的旅游多了不少。目前,湘湖的水上游客量,一年有20万左右。除了旅游的人数增加,休闲旅游项目成了家常便饭,比如皮划艇、帆船、垂钓、登山、徒步、骑行、冬泳等,加上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湘湖,大大提升了湘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工作人员还是4人,压力却是空前的,怎么高效管好这么一大片水域?

刘杰说,秘诀其实就是奉献+智慧管理。

每年的10月前后,都是湘湖所最忙的时候,不仅要迎接十一黄金周,而且还有各种大型的赛事。所里四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奔波中,除了日常监管、安全巡查,还有突发的水上救援,还有水上赛事的监管。尤其是周末,加班成了常态,但是他们没有因为人手不够而喊累、喊苦,也没有因为不是自己当班,就斤斤计较,而是为整个团队多做一些,多分担一些,默默奉献自己的那份力量。


△2017年第二届杭州湘湖国际铁人三项比赛


旅游休闲项目的水上监管,成了这几年的“重头戏”。就拿国际铁人三项赛来说,刘杰说,2016年是湘湖第一次办这样的活动,水上监管,也有几大难点:人多、水域面积大、天气冷。

“第一届是在二期水域,人不多,但是第二届、第三届,是放在三期,比赛人群增至800人,1500米的泳道,占用了主通航水域,是游船的必经之地。”刘杰说,一场比赛的协调,前后会议、协调,不下10次,都要提前一个月介入赛事,周末加班是常态。


△海事人员为赛事保驾护航


4个人怎么管这么大的场地?刘杰说,靠的是湘湖的智能化管理,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应急中心,都可以联动,只要水上有突发行动,他们在15分钟内出艇,30分钟内达到景区内的任何一个地方。

刘杰在这个岗位上时间不长,但有了前辈们的一丝不苟的勤勉敬业,他会传承好这份奉献:为日益变化的湘湖保驾护航。



稿源:杭州市港航管理局 来激扬 刘杰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

这段“S型”航道,将用14个月“变身”

浙西最大综合作业区十里埠综合作业区正式开港

「对话」40年  |  收件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对话」40年 | 三江口地标的“守望史”

余杭辖区正式告别渡运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