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基础知识·连载 | 一学就会 学习中医之“七情”

脉景 中医好帮手 脉景智能 2020-01-24


中医是一个喜欢学习的群体,但学习讲究体系和方法。为了满足广大中医的学习需求,脉景医学部推出「中医基础知识·连载」专栏,每周1期,共计3期。帮助各位医生系统的认知中医,学习中医,应用中医。



 中医基础知识·连载 


专栏大纲

第1讲:阴阳


 第2讲:五脏


 第3讲:七情


第3讲:七情

专栏作家:脉景医学专家 史浩田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创作的《儒林外史》中有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迂腐懦弱、穷困潦倒的老秀才范进梦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谁知连考20多次举人未中,受尽欺辱与嘲弄,结果终于在50多岁的时候高中。


但是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后,竟然高兴的疯了,又跑又跳,众人拉都拉不住,只好将范进平时最怕的老丈人请来,期望老丈人把范进给“吓醒”。

老丈人平常对待范进的态度极为苛刻,但此时也是极力奉迎,在众人劝说下才借酒壮胆打了范进一巴掌,将范进打醒。此段故事隐含了一个重要的中医学道理,情绪刺激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诱发情志病。

此案例中,范进中举之“喜”导致了神志错乱发狂,正是由于中医认为过度的喜乐会导致心气涣散,从而出现神不守舍的症状。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差逐步加大,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受到了巨大挑战,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非常密切,心理状况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医学从很早之前就开始研究人的情绪活动与生理状态之间的关系,中医的整体观之一就是人体自身的和谐,包括精神状态与外在形体的和谐。中医学认为,情绪活动与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当人体的情绪活动过激或强烈持久刺激,超越了人体正常的适应能力,情绪就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发生,这种由情绪诱发的疾病称为“情志病”

中医学将正常的情绪活动总结为七类,也叫作“七情”,分别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变化以内脏经气为物质基础,七情过激会直接伤及相应脏器,出现相关的临床表现。


喜——心

像“范进中举”,其实就是因为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喜则气缓”,心气涣散,心神外越,临床多见精神不集中、神志异常等。

怒——肝
怒与肝脏关系密切,“怒则气上”,过怒使肝气上逆,气血上冲,临床多见头痛目胀、面红充血、甚至呕血、昏厥等。

思——脾
思与脾脏关系密切,“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脾气结滞,运化失常,临床多见不思饮食、腹胀便溏、精神萎靡等。

悲、忧——肺
悲、忧与肺脏关系密切,“悲则气消”,悲伤过度会消耗肺气,肺失宣降,临床多见意志消沉、胸闷气短等。

惊、恐——肾
惊、恐与肾关系密切,“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过度恐惧使肾脏气陷于下,临床多见恐惧导致的二便失禁等,受惊吓使气机逆乱,临床多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等。

除此之外,情绪的变化对疾病的进程同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情志的异常波动会加重病情,乐观积极的情绪则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中医在治疗“七情所伤”的手段也是多样的,可以药物治疗如中医经典方剂逍遥散、四逆散等都是针对忧思过度、气机郁结,甘麦大枣汤针对悲伤欲哭、精神恍惚,栀子厚朴汤、龙胆泻肝汤针对心烦上火等,也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但是更需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患者自身的自我调节。

中医治疗讲究“三因治宜”,遵循因时、因地、因人治宜的原则,对不同的情志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是发挥中医特色、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



黄煌教授给医生的话: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 院长 黄煌教授|


立即学习:黄煌教授力荐!《中医抓证与临床四诊》


学习时间:12月2日——12月6日 晚8:00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立即开启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