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月25-27日污染过程分析
导 读
3月25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历了一次大气污染过程。针对本次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积极组织专家会商,并对此次污染情况进行解读。
1
总体情况
图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预警发布情况
针对本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共有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滨州等35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德州、聊城、商丘、漯河等12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
图2 “2+26”城市3月25-27日典型时段PM2.5分布图
3月25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整体为较强偏南风,污染物容易沿太行山由南向北输送,而燕山山前地区则处于地面风向风速的辐合带,有利于污染物向北京一带持续输送,造成污染物浓度高于周边地区。
从25日0时-27日18时,“2+26”城市中有5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参考日均值标准),区域PM2.5小时浓度最高值(27日18时,213微克/立方米)出现在北京。北京市是此次区域上污染最重的城市,类似情况在2017年9-10月份也曾出现。
2
原因分析
图3 “2+26”城市典型时段风速(m/s)、相对湿度(%)
分析本次污染过程的气象特点可以看到,区域上以系统性较强偏南风为主,北部受污染物的输送和累积影响较重,南部扩散条件较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太行山北部以东、燕山以南地区长时间处于小风(风速<2米/秒),形成污染辐合带,同时平原地区风速较大,导致污染物排放沿太行山前一带输送,并在燕山山前地区滞留,加重污染程度;
二是区域北部受近地面逆温影响,垂直扩散条件明显不利,易造成污染累积,推高PM2.5浓度。
图4 北京市3月25-27日PM2.5组分变化
从颗粒物组分特征来看,北京市PM2.5浓度在25日17时后出现快速抬升,硝酸盐与PM2.5变化趋势一致,重污染期间硝酸盐占比达到30%~40%,占比最为显著,与2017年10月24-28日的污染过程相似,主要受机动车和工业排放NOx二次转化的影响。
同时,PM2.5浓度升高时,硫酸盐、元素碳和氯离子等组分也明显增加,分析是受到区域污染传输影响。此外,多家研究单位的模式模拟结果也表明,25日和26日下午至夜间北京市PM2.5浓度的两次快速抬升,都受到西南传输通道城市的污染输送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市PM2.5浓度在本次过程中达到重度污染,主要受区域南部污染输送和本地机动车排放累积的共同影响。
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暖期已经结束,采暖排放大幅减少。通过分析“2+26”城市高架源在线监测数据发现,3月中旬秋冬季错峰生产结束后,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增长,17-21日高架源SO2和NOx排放量比3月上半月平均分别增加10%和30%左右。
自22日区域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以后,“2+26”城市高架源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出现下降,SO2和NOx排放量分别较17-21日平均下降18%和15%左右。其中,钢铁、水泥等行业错峰生产对SO2和NOx排放量影响较大。这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如果没有根本性改变,遭遇不利气象条件时仍易发生空气重污染。
3
污染预报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级监测中心最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预计3月28日午后,受东北气流南下影响,污染自北向南逐步缓解,区域南部可能因上游传输影响出现短时重度污染。29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扩散条件较为有利,污染过程有望基本结束。
往期精彩回顾
【质量通报】“2+26”城市2017年10月—2018年2月空气质量状况
【阶段总结】鹤壁市2017年空气质量现状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