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聆听北理 | 为血管“穿针引线”的“巧手鲁班”

爱国奋斗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2-10-23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在北京理工大学

有一支又一支攻坚克难

自主创新的科研团队

它们造就了学校各领域

尖端成果的不断涌现

这些优秀的科研团队

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

矢志创新 科技报国


聆听北理

《实验室故事创新篇》

讲述实验室的创新故事

为大家解密

科研团队背后的默默奉献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在多年发展办学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验平台,成为前沿高精尖技术的优势汇聚之处和高端人才的智慧聚合之所。

日前,党委宣传部聚焦北理工实验室中的创新成果,推出《聆听北理》之“实验室故事(创新篇)系列视频报道,旨在展现学校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优秀创新成果和广大师矢志科技强国的精神风貌。

当前采取微创血管介入手术

是治疗人类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

医生们在手术中

通常需要借助X射线

来进行观察

并精确引导手术器械

抵达到病人病变区域

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微创血管介入手术的手术医生

在给患者做介入手术的时候

会受到射线辐射

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让微创血管的治疗过程

更加安全和高效?

针对这个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肖楠老师带领团队

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生命学院肖楠老师和他的团队

攻坚克难12年

自主研发了

“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鲁班”的问世

提高了手术的精度

也保护了医生的健康

“鲁班”机器人采用

线性拖曳的管丝递送技术

在微创血管介入手术

过程中

医生需要把

极细的导管和导丝

从血管的开口

顺着病人的血管

递送到病变部位

然后通过球囊和支架

将病人血管狭窄部分

进行扩张

使血流顺利地

通过病变的部位

“鲁班”机器人采用

主从遥控的方式

用两个滑块

分别来模拟人的

左手和右手

第一个滑块

通过导轨上面的

拖曳机构

来左右推送导管

另一个滑块模拟人手

进行往复的操作

在机器人的推送过程之中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就是导管中段的不可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肖楠和他的团队提出了

导管支撑结构

导管的表面

不受损伤(通过)的同时

能够实现它的全程可控

使用机器人之后

操作手柄会产生

受力缺失问题

医生感受不到力的状态

就没有办法

推送导管和导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鲁班”增加了

“力感知”功能

让医生能够通过操纵杆

感受到推力

加大手术的安全性

肖楠老师所在的

生命学院现代医工学系统研究所

自2013年以来

就开展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相关技术研究

连续承担了

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

智能机器人专项中的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


面向未来

肖楠老师将带领团队

继续扩大“鲁班”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为更多的医生和患者提供帮助


面向健康中国

保障人民健康

在全面开启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

北理工将努力为科技强国

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官微推荐





向前!深耕法律,为国担当、培育英才!





执教32载,40+金牌,连续22年夺第一!






陆耀:查微探著以精工

出品:党委宣传部文化建设办公室
视频制作:赵安琪 郭广泽编辑:赵安琪审核:蔺伟、王征

点分享

点赞

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