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医工赴卓越!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23日,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平文,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李振键,校长助理阎艳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前,双方围绕深化校际战略合作,推动优势互补、打造“双一流”大学合作典范进行了深入交流。
郝平对张军书记一行表示欢迎,对北理工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的红色历史以及近年来事业发展情况。他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具有相同的红色基因,有着同样的光荣传统,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两校在新时代的发展将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理工、人文等多学科方向加强合作、深入交流,推进新医科与新工科深度融合,加速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深度服务“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军对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北理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百年名校,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和突出的办学优势,办学成就斐然,希望双方坚持“四个面向”,开展多学科交流,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交叉融合,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深化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合作,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学术共同体建设,持续谋划工科和医学的交叉,推动工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张平文与王博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师资人才办公室、医学技术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科学研究部、学科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北理工党政办公室、研究生院、计划财务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与发展部、生命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此次战略合作
两校优势互补
推进新医科与新工科深度融合
推动工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近年来,北理工不断探索医工融合领域
走出北理工特色的医工融合之路
北理工医工融合的探索之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学校就高瞻远瞩开始发挥工科研究优势,开启了医工融合发展的探索步伐。1985年6月,学校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会,形成了医工融合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985年,孙曹民教授研制的电子消炎止痛膜
荣获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
进入新世纪,学校持续完善学科布局,加强医工融合学科建设,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汇聚一流人才,不断积蓄医工融合研究力量。
2002年
成立生命学院,设立生物医学工程系。
2017年
学校将医工融合列为“5+3”重点建设学科群
2018年
学校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等5家知名医学机构,搭建了学科交叉、互补优势、融通智慧、共谋发展的科技合作平台,成立医工融合研究院,开启了医工协同科技创新与复合型高层次培养事业之路。
2020年
学校在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新设现代医学技术、医学检测技术2个医学授予方向,由此培育建设学校医学门类学科新方向。
2021年
服务发展新兴医工,培育特色医学学科根基的战略部署,学校基于医工融合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架构,成立医学技术学院,着力培育建设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测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材料与再生医学工程、脑医学与健康工程等医学技术学科方向。
“十四五”开局之际,“新兴医工”的发展目标凝聚了全校重要共识,新兴特色医科,特在医工融合,学校拓医之路迈出坚实步伐,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近年来,面对大健康产业的时代机遇、人民生命健康的迫切需要,学校在医工融合研究领域持续发力,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01
医用新材料应用开发——设计制造技术
纳米级粒子分选微流控芯片
面向以骨科为代表的植入体、功能器件、智能器械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方法与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一体化、3D生物制造、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新方法新工艺,开发医学应用的新型植入体、人工器官、植介入医疗器械等。
02
医用新材料应用开发——前沿新材料
多重增强近红外二区光动力治疗效果
探索应用于光动力抗菌治疗
面向临床医学对于疾病检测与治疗、骨再生与骨缺损修复等需求,通过复合纳米材料、高熵金属/功能梯度等金属材料、聚合/生物复合等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开发疾病快速诊断、药物控制释放、靶向输送、骨缺损修复等医用新材料。
03
医用新材料应用开发——分子识别与特色材料
MOF材料杀菌消毒应用开发
针对尿毒症、急性中毒、红斑狼疮、肝衰竭、肾衰竭等危重症疾病,设计开发新型分子级精准识别血液过滤核心材料,有效滤除有害组分、保留有用组分,降低感染风险;针对呼吸道重症患者,开发ECMO(人工肺)的新型膜材料;研究开发病原微生物识别检测、重大疾病分子识别与检测等技术。
04
脑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
围绕 “健康中国”、民用航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战略科研新方向,从脑功能分析方法、脑疾病诊断与干预、类脑 计算等研究领域入手,围绕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心理生理计算、精神状态评估技术、非药物干预技术、多生物信息感知器件、脑机接口与类脑芯片等方向展开科学研究。
05
新型诊疗技术与设备开发
磁共振测温
面向我国庞大的医疗设备开发、重要医疗设备进口替代、医疗康复器械开发需求,发挥我校力学、机械、声光电学、信息学等工科优势,重点围绕精准诊断、微创或无创治疗、数字诊疗、医疗设备智能化等方向,研究开发先进诊疗技术与方法,研发新型诊疗设备。
06
医疗机器人与微纳系统开发
智能麻醉穿刺手术辅助机器人
面向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开发、人造组织与器官培育等生命科学创新需求,通过仿生感知、生机电融合、脑机结合等医疗机器人技术研发,开发手术辅助、手术协同等智能医疗装备;通过微纳机器人细胞操作与生命体组装前沿科技研究,研究开发人造组织与器官培育新技术及医用微纳系统。
07
激光医学与医用光学
高分辨高精度穆勒成像偏振检测诊断仪
面向数字影像、数字诊疗、精准诊断、光医学的应用和发展需求,发挥我校光学领域的科技优势,利用光学技术与仪器在疾病诊断、生物组织定位检测中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与疾病、生物组织密切相关的生化结构信息,开发具有创新性、非侵入、高可靠的医学检测与光医学治疗设备。
08
航天医学工程与应用开发
高通量微生物即时检测微流控芯片及配套检测设施
面向我国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国家重大工程保障与应用需求,发挥我校航天医学和空间生物学方向优势,重点针对深空探测载人环境的微生物防控、生命保障系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开发空间生物交叉污染防范体系,开发空间生命保障系统核心关键技术与设备,催生新型诊疗设备开发应用。
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
临床应用
……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北理工人
矢志强国、追求卓越的坚实脚步
面向未来
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
北理工力量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书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官微推荐●●
82周年校庆 | “云报到”,祝亲爱的北理工生日快乐!
出品:党委宣传部
素材:合作与发展部、医学技术学院
摄影:郭强
编辑:崔雨涵、聂军锐
审核:蔺伟、刘晓俏
为北理工点亮
666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