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成功!梦天!“北理梦”再抵苍穹!
今天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
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
搭载梦天实验舱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点火升空!成功发射!
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
代表着中国空间站将最终完成
“T字构型”建造任务
下面官微君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梦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又名梦天舱。其名“梦天”取于唐代诗人李贺的《梦天》,蕴意着中国式的浪漫和古人对航天的无限遐思与追求。梦天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问天实验舱不同,梦天实验舱没有供航天员居住的气阀舱,仅用于开展科学实验。
梦天实验舱的
研究工作是什么?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多相流与相变传热、基础燃烧过程、材料凝固机理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同时,在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的基础上,将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构成在太空中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最高的时间频率系统,开展引力红移、精细结构常数测量等前沿的科学研究。
此外,还在舱外安排了材料舱外暴露试验装置和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用于开展舱外实验项目。后续,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究设施,开展广域巡天观测。
在载人航天的道路上
无数航天人为之
呕心沥血、刻苦钻研
在“梦天”之路上
矢志强国的北理工
不曾缺席!鼎力贡献!
北理工科技
伴随“梦天”逐梦苍穹
01. 洪荒宇宙中“精雕”微生物
此次梦天舱发射,搭载了来自北理工的“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这个模块将在空间条件下对微生物实施在轨检测、高通量培养和空间站微生物检测。
“瞬间完成”
模块中的检测芯片,应用了团队研发出的一体化自动化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使得样品检测可以瞬间完成,且创新性地设计了适合空间环境的样品进样接口,为航天员自主操作提供方便。检测芯片具有功效低、高精准、高灵敏度和生物安全等特点。
“效率倍增”
模块中的培养芯片,消除了微生物生长的竞争抑制问题,大幅提高了空间微生物的可培养特性,达到高效收集空间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目的,为开发空间环境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新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是国内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多年来在航天医学、空间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取得成果。此次承担“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的北理工科研团队,不仅具有高度交叉的学科背景,还充分立足学校深厚的理工类学科基础,在支持空间科学实验能力的载荷技术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
2011年,经神舟八号搭载,团队成功开展我国首次在轨基因扩增实验。此后,已经连续开展了包括长征七号首飞实验载荷、天舟一号实验载荷以及国际空间站实验载荷等多次空间科学飞行实验。此次,“梦天”实验舱搭载实验是团队依托微流控技术在空间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为中国空间站微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及空间微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设备保障和科学数据支撑。
02. 为“梦天”搭载“安全门”!
北理工团队参与了梦天舱外舱门导轨支架的研制工作,联合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利用增材制造三维点阵结构设计与评价技术,为舱门导轨支架的超轻量化设计和空间服役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除了为“梦天”
注入全新技术
在“梦天”逐梦苍穹的
旅程中
北理工科技一如既往的
全程守护
03. 逐梦之旅全程守护!
出发——“编织尾焰”
“3,2,1……发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漂亮的“火焰尾翼”划破长空,冲向天际。为了保证火焰导排顺畅,北理工科研团队参与研制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燃气射流核心区长度,有效降低了燃气流对运载火箭的影响,该技术在文昌发射场导流槽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中国火箭“编织”新一代“火焰尾翼”。
飞天——“火箭直播”
为了保证直播图像的顺利呈现,北理工科研团队开发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为箭体图像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技术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以来,持续为航天发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将火箭飞行动态的珍贵图像实时传回地面。
对接——“深空一吻”
在对接过程中,北理工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发挥作用,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相对定位测量信息。
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
正式启动以来
无数航天人扎根一线默默奉献
一代代北理工人也用自己的方式
为建设空间站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下面,官微君就带着大家
一起回顾中国空间站
建造过程中的高光时刻!
中国空间站“天宫”
是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
空间实验室
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
不仅蕴含了希望航天员
在太空工作生活得更为舒适的愿望
更寄寓着中国人遨游太空的
浪漫情怀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空间站由神舟载人飞船
提供乘员运输
由天舟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由一段核心舱——“天和”
及两段实验舱——“问天”和“梦天”
以T字形布局组成
01
天和核心舱
2021年4月29日
天和核心舱
在发射场成功发射、进入太空
我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
实现组合体控制和管理的主要舱段
总长16.6米 ,舱体最大直径4.2米
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
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自2021年5月起
天和核心舱独自在太空
完成了与
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
天舟四号三艘货运飞船
以及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
神舟十四号三艘载人飞船的
交会对接
见证了一个又一个
崭新的“中国奇迹”
02
问天实验舱
2022年7月24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着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腾空而起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
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
它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
起飞重量约23吨
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
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
对空间站进行管理和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2022年9月1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陈冬、刘洋在舱外作业,蔡旭哲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共同完成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抬升等各项既定任务
2022年9月17日,实施神舟十四号乘组第二次出舱活动,本次出舱活动有两个“首次”,分别是首次安装问天气闸舱舱外助力手柄以及首次进行舱外救援验证
经过三名航天员的密切协同
他们完成出舱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03
梦天实验舱
2022年8月9日
梦天实验舱完成了出厂前
所有研制工作
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2022年10月31日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
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归位”
中国空间站“完全体”得以最终建成
按照计划
今年12月
还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神舟十五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
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
完成在轨轮换届时
中国空间站将迎来六名航天员的入住
最美“星景房”
将变得空前热闹
空间站建成后使用前景如何?
官微君用一张图来解答👇👇👇
宇宙浩瀚,星辰璀璨
扬帆起航,筑梦九天
一代又一代北理工人
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在星辰大海之中
书写航天强国梦想!
出品:党委宣传部
素材:生命学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往期推送、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载人航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我们的太空等
编辑:崔雨涵
审核:蔺伟、刘晓俏
为北理工点亮
666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