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了! 2020高考内容这样改革, 命题这样体现! 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定调

乐学数韵 2022-07-17

专业、公益、综合、情怀
乐学数韵(ID/抖音: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    
 Q群:314559613

   



 《2020届高中总复习二轮专题导学案》全新上市!


      本书包括:理科数学教师版、文科数学教师版、理科数学学生版、文科数学学生版.本丛书价格:“理科”学生用书65.8元,“文科”学生用书56.8元.(学生用书也有详细解答,活页的形式附在书后面)本公众号粉丝、《好老师高中数学Q群》的群友、《好老师在线数学》公众号粉丝购买享受福利.

      预售方式:请加微信mathcharm或QQ52697898,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或微信、欲征订的数量.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和购买,敬请多多转发.

  1. 新书上市 | 《2020届高中总复习二轮专题导学案》全新来袭!

  2.新书现售丨《高中2.数学讲座——数学竞赛基础教程(第一册)》




作者:学习哥
来源: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曾围绕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发表署名文章,就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成绩如何用、试题谁来命”发表了重要意见。

作为国家考试命题机构的“掌门人”,姜钢主任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新观点,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上述观点可以说是对高考内容改革方向的“最新定调”,对于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考生复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


今天,学习哥就帮助大家深入解读上述观点,并把之前撰写的2020高考命题方向分析一并发布,用以指导大家下一阶段的复习。


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 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 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考评价体系。

核心任务有3项:

  • 完善考试内容

  • 创新考查形式

  • 丰富评价手段

目标功能:

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最终任务: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一)高考命题的依据——

高中课程标准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二)高考考查的内容——

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4点)

【学习哥解读】

这4项考查内容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科素养。无论是2019年的高考大纲,还是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都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那么,高考9科各自的核心素养是什么?2020年高考命题可能会怎样体现?需要考生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先来看看三大主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怎么考——

(上下滑动查看)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上述四项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与基本抓手,也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主要内容。


1.“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语言运用题来考查。

这也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承接性最强、创意性最高、变化最大的一大板块。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

  • 考查方式一:选择所示语言材料的对错优劣

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如高考全国卷的成语使用、语病判别、表达得体等。

  • 考查方式二:要求考生完成一定的表达目标

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高考全国卷的补写语句、推断分析,北京卷的微写作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题来考查。

“阅读欣赏题”即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等,这部分一般占试卷分值的50%左右。2020年高考语文的阅读题,很可能会呈现以下2个特点:

  • 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 二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共六项三大类。

  • 1.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 2.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体现了数学的一般特性。)

  • 3.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

  • 4.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 5.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 6.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过程。

(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1.通过由具体的实例概括一般性结论,看学生能否在综合的情境中学会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在得到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命题,以此考查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提出问题和论证命题的过程,看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和途径予以证明,并能用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过程,以此考查逻辑推理素养。

3.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处理,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以此考查数学建模素养。

4.通过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观察以及图形与数量关系的分析,通过想象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直观表达,看学生能否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感悟事物的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考查直观想象素养。

5.通过各类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问题的处理,看学生能否做到明确运算对象,分析运算条件,选择运算法则,把握运算方向,设计运算程序,获取运算结果,以此考查数学运算素养。

6.通过对概率与统计问题中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加工,看学生能否获得数据提供的信息及其所呈现的规律,进而分析随机现象的本质特征,发现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以此考查数据分析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


1.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过去只提听、说、读、写,现在多了一个“看”。这里的“看”在英文里对应的单词是viewing,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语篇的意义。理解这类语篇除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


2.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3.思维品质是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思维品质主要指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关联性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1.听:能通过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能通过听,抓住日常生活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


2.说:能口头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介绍中外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口语表达中,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身份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进行日常交际,表达意义和意图,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能通过重复、解释、提问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维持交际。


3.读:能在阅读中抓住日常生活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能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能识别语篇类型和结构,能辨识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手段,能识别语篇为传递意义而使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能识别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4.写:能以书面形式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或续写结尾,或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介绍中外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文化;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表达主要意思;能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构建书面语篇、表达意义,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

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三)高考命题的要求——

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4性)

【学习哥解读】

第一,强化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增强基础性不是要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第二,强化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第三,强化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查解决现实问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9年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第四,强化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四)高考命题的方向——(12方面)

  • 1.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

【学习哥解读】

  • 2.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哥解读】

信息加工能力被放在第一位予以强调,对我们的启示有两点

  • 3.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学习哥解读】


目前高考提供给考生和高校的只有各科目分数,对分数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开发不够、利用不充分。


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就必须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在高考完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架构的内容设计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


直观统计图具有4大功能:

  • 向学生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 向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 向高中提供群体评价数据;

  • 向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


直观统计图的目的:

  • 对学生和高校而言,今后高校录取学生,凭借的不仅仅是几科成绩,而是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高校将依据这份报告,判断学生是否符合进入本校学习的条件,以及是否满足某个专业的培养要求。

  • 对高中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可以为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科学评价导向作用。



在学科、专业齐备的前提下,认真遴选并建立命题教师数据库,以满足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考查要求,促进高考考试内容更加贴近高中教学改革新要求。

【学习哥解读】

目前的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教研员)。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学科命题组组长都是大学教授。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一个专家库,为了保持高考试题的稳定性、连续性,专家库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人不多。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每年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主),充实进命题专家库。


为什么高考命题人要以大学教授为主?这是因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精神,又引导着高中教学。显然,高中在职教师与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有太强的主观性。


那么,哪些大学教授和高中教师,可以成为命题人呢?标准可概括描述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都是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或研究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

三非:

1非:指的是高中教师不能是高三课任教师。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命题中。

2非:指的是不能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高考。

3非:指的是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教辅资料等工作。



现代化题库是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对保障命题质量和考试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 要大力推进适应改革要求的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建设,构建覆盖命题全流程的题库系统,形成完备的命题工作机制。

  • 要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征题的机制,集思广益,丰富试题来源,大量吸纳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素材。

  • 要加快建成现代教育考试题库管理体系,完成题库由试题的存储库向全流程、多功能、信息化、智能型的题库系统的转变,为保证命题的质量和安全、优化分数的阐释和使用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学习哥解读】

国家考试题库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我国已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建立国家考试题库,可以保证试题出来后的科学性、稳定性、保密性。相对人工出题,不太可能泄露题目。也提供了命题的安全性和考试实施的便利性。同时对于考生来讲,用题库出题这种考试办法,相对增加了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性。 

建立考试题库是不少国外考试统一的做法,比如托福、GRE考试的题目就是从题库中随机选取的。

高考国家题库已于2013年基本完成。建设高考题库不仅是为了考试安全,更重要的是要改变高考命题的理念、方法、手段和技术。基本完成后,我国的高考国家题库实现40倍量的库存(也就是存有试卷题量40倍的备选试题),相当于国外标准的4倍。

为了配合题库建设,教育部考试中心还建设了命题基地。在保密性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从技术手段上实现了无纸化命题。


以上的政策解读,可能偏重于宏观层面。那么,对于将要参加高考的2020届考生而言,上述政策走向,对接下来的备考复习有哪些具体启示呢?

以下内容对2020届考生进行一轮二轮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



本部分素材来源于免费下载站,转载请务必联系原作者!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各模块分布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概率统计(理)概率统计(文)立体几何(理)立体几何(文)解析几何(理)选考函数导数(理)函数导数(文)


2019年高考新题不断,断臂维纳斯时隔千年热度再次升高,让无数学子“为之一振”。那除了断臂维纳斯,与近年高考对比,2019年高考数学考查知识点有哪些变化?即将迎接2020年高考的同学们一定要知道。
本部分素材来源于免费下载站,转载请务必联系原作者!
本部分经授权转载自企鹅辅导学生会(qiefudao1607),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NO.1 数据解读

近5年全国卷阅读理解考情


1. 文章体裁 表1:2015至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区)阅读理解·文章体裁分布
 上图是对2015年至2019年所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的“体裁”和“主题”搭配情况的统计,色块越深表示两者的搭配次数越多,色块越浅则表示搭配次数越少,白色表示没有搭配。由图可知,以历史、社会与文化为主题的说明文在英语高考中出现次数最多,占比18.2%,也就是说每一张高考英语卷都会出现一道该类型的阅读题;而以科技与技术为主题的说明文排第二,占比14.5%,也就是说每三年高考都会出现两次该类型题目;而排在第三位的则是以文学、艺术与体育为主题的应用文,紧接着又是以历史、社会与文化为主题的应用文。


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阅读理解的难点就在于对专有词汇的认识与了解。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不能把目光只放在课本上,要多阅读报刊杂志等,多了解时事热点、传统文化,扩宽知识面。这样,即使在面对很多专有词汇、陌生词汇时,同学们也能依据日常所了解的知识猜测上下文的意思,从而较好地完成阅读理解。


 表2:2015至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区)阅读理解·文章顺序体裁 纵观近5年考题可知:A篇应用文占比最大,为85.71%;B篇记叙文占比最大,为57.14%;C篇说明文占比最大,为78.57%;D篇说明文占比最大,为71.43%。 2. 考点分布


近5年来,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考点要求保持不变,主要包括6项考点:1. 理解主旨要义;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4.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我们选取了2018年和2019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对考察技能进行了统计分析。

2018
2019

卷I
卷II
卷III
卷I
卷II
卷III
理解主旨要义
2
1
2
2
2
1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9
5
10
7
4
9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1
0
1
0
1
1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
0
8
2
6
7
4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1
1
0
0
1
0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
0
0
0
0
0
合计
15 
15
15
15
15
15
 表3:2018、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区)阅读理解·考点分布 由此可见,近两年最常考的3个考点分别是: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以及理解主旨要义。 在3套全国卷中,高考英语全国I卷一直都是命题的风向标,堪称模板。而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依然延续了其高质量的命题水平。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考命题新动向,我们还以全国卷Ⅰ为例,对近5年的考点进行了划分。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理解主旨要义
1
1
1
2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8
10
7
9
7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1
1
2
1
0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
0
0
0
0
6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2
2
4
1
0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
1
1
2
1
合计
15
15
15
15
15
 表4:2015至2019年全国卷I 阅读理解·考点分布 这5年来,全国卷I的考点数量变化体现在:对“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考查减少;而对“理解主旨要义”的考查增多;最多考查的考点一直是“理解文中具体信息”。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增加学生的深度思考训练。 总的来说,针对英语阅读理解,备考过程需要多关注:
1. 多元话题:注意将语言能力和生活实际结合;


2. 语篇分析:突出语言分析能力,加大语篇层面的考查;同学们做题时,如果只能看懂单词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行文逻辑,理清答题要点;


3. 文本解读与深层思考:如主旨大意、推理判断、态度观点等。这些类型的题目在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考查。


NO.2 真题拆解

高考命题趋势


为了高效备考,除了了解阅读理解总体考查的技能点,我们还需要从具体题目出发,了解每一道题目背后的套路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接下来,带大家纵览2019新课标1卷,拆分每道题具体的考点和难点。表5:2019新课标1卷 阅读理解·阅读梯度难度 针对每篇的特点,我们做了以下归纳:


A篇:标题选项皆定位,小坑准备心理战



B篇:生活百态是内容,替换:同义+释义



C篇:反义替换是高潮,花式难句重否定



D篇:Hello Kitty纸老虎,词汇升级理解易



总体来说,这套题目设置相比往年难度略减,而最核心的变化是词汇难度有所提升。在做题时,不仅需要同学们快速定位关键词、理解语篇的逻辑,还需要细心地绕开题目依照文章内容设置的干扰语句。

NO.3 揭秘阅读套路

练就“火眼金睛”


那么,如何在35分钟内读完长达2000-2200词的五篇文章,并且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得到满意的分数? 这是一个关键却也较难的问题。 对此,我们总结出了以下高分答题套路:


从定位选项词,到排出干扰项;从长难句分析,到读题出诀窍;从逻辑论述,到词汇点睛...
必修1


(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必修2(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1(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2(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3(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4(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选修3-5(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实 验(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分析总结(上下滑动查看)高中生学习(gzsxuexige)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建议


建议1:基础知识要扎实,一二轮复习最关键。

建议2:思维方式要适当发散,不能仅仅局限当前的方法和思想,也应该去关心当下的前沿技术,这些往往是出题的来源。建议3:计算能力要加强,多动手算,少拿计算器。2018新课标1卷几道题计算量较大,但题目本身难度却不大,很多学生到此都望而却步。建议4:平时上课笔记一定要记,隐含很多高考考点与题型,譬如选择题14题、16题、19题、20题在平时上课都曾出现过类似图像或问题。

化学学科的特色即是,知识点如满天繁星,看似繁杂却暗含规律,每个知识点,又都可以用不同的线索穿起。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线索,更多的专属线索还等待大家发掘1.元素化学的“3条线”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可以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1)知识线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2)方法线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3)价值线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3个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 (1)与基本理论结合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来源:聿怀政治(ID:yhzz2004),转载请务必联系原作者!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聿怀政治,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原作者!
点击放大查看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建议


建议1: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复习 ①中国古代主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②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③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生活变迁、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调整及其纵横交错的联系和影响。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⑤教材所涉及重要历史概念的分类集合复习。⑥当代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建议2:构建立体式知识体系1、 抓“点”:即坐标,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
如“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有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串“线”: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
如古代中央集权制涉及的“点”有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这构成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的“线”。
3、 铺“面”:即某一时期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可以总结为:一是巩固政权(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二是恢复经济(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三是完成过渡(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四是民主法制建设(《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五是外交建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等);六是科教文化(“双百”方针、教育方针等)。
4、 织“网”:即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而应该纵横联系,前后贯通,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建议3:在文明史观统领下,“中外关联”、“领域结合”1、注意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角度进行复习。如复习希腊罗马历史时,应侧重在雅典民主和罗马法律上;复习孔子思想时重点放在“仁”上,因为“仁”对于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有积极影响。2、“中外关联”是指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复习。近年学科内综合大题从这个角度命题的频率非常高。3、“领域结合”就是阶段特征,即某一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所反映的阶段特征。4、从新的史学视角下复习:
①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比较。
②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文明对东西方科学技术不同发展道路的影响。
③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结果的比较。
④中国近代主流思潮演变的原因,以及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联系。
⑤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不同政体形式的各自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⑥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方式的演变及其原因和影响。


建议4: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1、关注周年历史事件。2、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型社会等。建议5:演练真题,提高能力(1)重点训练阅读能力,强化对文言文、半文半白的文字,世界史译文及一些外交文献,这些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文字进行专项训练。(2)进行语言表述能力方面和知识迁移能力专项训练。(3)在进行训练时最好采用高考真题作为载体,因为真题是最接近高考的,真题训练是最好的训练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 。


高考地理的42个必考点(上下滑动查看)1、自然地理(23)必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测    必考点2 地球运动的特点   必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必考点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必考点5 时间计算和季节判断              必考点6 大气受热过程必考点7 热力环流                               必考点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必考点9 三圈环流                           必考点10 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判定必考点11 天气系统                             必考点12 地壳物质循环必考点13 地质构造                            必考点14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必考点15 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必考点16 水循环  必考点17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考点18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必考点19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必考点20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必考点2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考点22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考点2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2、人文地理考点(11)必考点24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必考点25 农业地域类型必考点26 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必考点27 工业地域的形成必考点28 交通运输布局                   必考点29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必考点30 人口迁移的成因及影响      必考点31 城市区位因素必考点32 城市空间结构                   必考点33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必考点34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3、区域地理考点(8)必考点3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必考点36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必考点37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考点3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必考点39 产业转移必考点40 区域位置描述                 必考点41 区域特征分析必考点42 区域差异比较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上下滑动查看)建议1:巩固基础研读《课标》,紧扣主干知识,以自然和人文协调、人地协调为主线,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做到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紧密结合。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白彼此之间是如何影响的,注重各种图表的积累,要做到心中有图。自然地理复习关注原理;人文地理应注重深度及整体答题思路;区域地理加强运用地图的能力;尤其要重点训练从图表提取信息并解决的能力。


建议2:勤于总结注重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善于总结错误的知识,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对于高考试题要典例精做精析,熟悉高考题的脉络,总结自己的答题思维模板,进行活学活用;同时建立一个积累本,把我们在考试、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一时未想起的口诀,公式,答题模版,总是记不住的知识点,都可以整理在这个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对错题想想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的错,对不熟的知识反复记忆。


建议3:注重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思维建模,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注重题目的每个细节,练题过程提高语言表达逻辑能力;强化主干知识在现实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建议4:关注热点对于社会热点加强关注,并将热点与区域地理相结合,重视图表信息深度剖析,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核心素养。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高中生学习公众号(ID:gzsxuexige)、自主选拔在线(ID:zizzsw)、高中学习资料精选(ID:gzxuexiziliao)、免费下载站、企鹅辅导学生会(qiefudao1607)、聿怀政治(ID:yhzz2004),由高中生学习公众号(ID:gzsxuexige)编辑整理,转载务必按文章内所标注来源标清本文准确来源,删除水印及未标清来源者,侵权后果自负。. 转载请注明出处!


乐学数韵:我学习我快乐、品数味好韵来

Vlxsy8 :    微“乐学数韵”吧 我们乐学数韵吧

(注:“V”:微的谐音,也是英文We的同音)



高中数学公众号联盟

   

乐数近期部分新作,敬请指导

1.《高中数学优秀科组建设报告》,2019年顺德区大教研会议发言稿,2019.9.11

2.《高三解析几何解答题解题模式分析及教学建议》,广东省中学数学(高中组)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讲座稿,2019.5.18

3.《对2018年全国高联竞赛广东预赛第9题的深入探究》,发表在《数学通讯》2019.1期

4.《突出学科素养,提升应用意识》,个人学术讲座,2018.11.8

5.“携手共进,相辉相映”——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暨高考专题讲座,2019.3.7

6.《依托米勒问题,传播数学文化》,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19.2期

7.《利用三个特征点求解一类含绝对值的最值问题》,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19.5期

8.基于“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理念下的高一数学《2.3幂函数》的教学设计

乐学数韵:您贴心的高考好帮手

ID: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尽在”好老师高中数学Q群"(群号:314559613).在公号后台输进:“入群”即可了解详情.    看在小编那么努力的份上请赐个“在看"吧,您的转发和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一百多篇精彩原创文章,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