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建刚:谨防楼市的“疫苗危机”

丁建刚 丁建刚房产 2021-07-25

读懂中国楼市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国经历了一次“疫苗危机”。

 

一个自媒体公众号关于中国一家制造疫苗的企业的报道,在社交媒体中广泛流传。尽管这篇文字随即被删除,但危机并未被阻止。


整个周末,中国人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铺天盖地的关于“疫苗”方方面面的传言。

 

舆论近乎沸腾。

 

最高领导人的批示: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

 

国务院总理批示:尽早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环境。

 

从以上表述可以清晰的看出,这是一次威胁社会安全和稳定,让整个社会陷入恐慌的“踩踏事件”。

 

随着事件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关注疫苗本身存不存在问题,也不关注这些问题的科学性和严重性,全民更多的是不安全感的恐惧情绪

 

这是一次社会信任危机的“塔西佗陷阱”。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潜在着“疫苗危机”的危险性。

 

在市场预期乐观的阶段,市场一片繁华。抢房源,摇号,买号子……

 

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措施,什么样的表态,大多数人都置之不理,仍坚定的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

 

反之,房价一旦下跌呢?政府能否有效阻止?

 

这种心态形成非一日之寒。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令公众眼花缭乱的政策变化。

 

这些措施之多,变化之快,某些政策之荒唐,使得公众对市场未来的走势时常迷茫。公众对政策稳定,甚至立法失去信任,陷入极大的不安全感。


  

01

十多年来政策反复无常  多番变化


2005年,出台严厉调控。

 

2006年,出台“90/70 政策”。

 

2007年,出台“双紧”财政和货币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新“国六条”开始救市大放水,拉动内需,鼓励公众买爱国房。

 

2010年,再次密集调控。

 

2011年,出台限购、限贷。随后长达四年时间,房地产市场近乎冰冻。

 

2014年,经济下行,不得已解除限购。但由于解除限购的过度拖延,只能继续救市,降准降息。


 

2015年,重大股灾后,无奈开始以“去库存”的名义重启楼市,“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并于2016年初,紧急出台了降低首付、降低利率、降低契税等救市政策,制造了一轮波澜壮阔的房价涨势。

 

2016年9月30日急刹车,出台前所未有严厉的“限购、限贷、限价”调控政策。要求房价以2016年9月为基数,实现环比零增长的目标。

 

2018年6月中美贸易战爆发,随后金融“去杠杆”转变成了金融“稳杠杆”,金融货币政策急转向。7月央行释放流动性超1.4万亿,并释放信息下半年将继续降准。

 

7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定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舆论普遍认为全面宽松政策基本确定。 

02

十多年来房地产税三易其名 屡次变换说法


2003年,政府换届之初,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物业税”,并确定:“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2010年,在“物业税”多年无法推进,房地产调控又急需有效工具的背景下,将“物业税”偷换概念成了1986年的“房产税”概念。

 

并于2011年1月27日,在没有法律依据的前提下,在一片争议声中,上海和重庆两地开始了征收房产税试点。当时引起了大量法学界学者,甚至整个社会的质疑。迄今仍没有停止。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事实上,这已经宣告了在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试点没有法律依据。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

 

2017年3月4日,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表示:“今年没有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安排。”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没有提及“房地产税”。

 

2018年3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工作计划,其中并未将房地产税立法列入今年计划。

 

近几年来,房地产税的说法仍不断变化。最近一次的表述来自既不是立法机构,也不是税收主管部门的国家统计局,在7月16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将“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

 

然而迄今为止,国家立法机构没有任何关于房地产税立法进展的信息披露。 

03

不动产信息联网一再拖延


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始于2010年下半年。关于联网的进展,说法不断变化,一推再推。

 

直至2018年6月,自然资源部终于透露,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但没有告知公众联网了能获得哪些信息。

04

房地产交易数据极度不透明


官方于2016年9月30日对热点限购城市提出了“价格环比零增长”的目标。

 

随即,各城市,特别是热点二线城市的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数据,神秘消失。

 

目前,各城市商品房成交及其二手房成交数据基本由政府垄断,公众基本看不到每套房的微观数据,甚至连宏观数据也看不到。



在国外,甚至香港、台湾地区,都可以查询、追溯到每一套二手房的成交历史等信息。

 

而我们甚至连一个城市的商品房、二手房均价等都对公众保密,更何况是每一套房子的交易历史,这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和困惑。

 

这是法律规定应该公开透明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行政机关应该主动公开。”


经历了这十多年来政策的反复无常和复杂变化,甚至不断的“翻烧饼”,市场对政策的免疫力大幅下降,公众对官方的信任不断被消磨。

 

加之政策和信息的不透明造成类似“疫苗危机”的“塔西佗陷阱”可能性越来越大。

 

如果不尽快消除这些隐患,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和社会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疫苗事件”。

 


 往期文章阅读

丁建刚:酒店式公寓还能买吗?——杭州酒店式公寓市场新动向(下)

丁建刚:杭州酒店式公寓市场新动向(上)——增加一间房的需求

丁建刚:是什么让央行和财政部的官员如此互掐?

丁建刚:杭州楼市预期正发生微妙变化

2017杭州楼市研究分析报告



END


©丁建刚房产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读懂中国楼市


 

楼市智库

长按二维码订阅

 

【买房攻略】2018年7月 | 三季度

【丁建刚课堂】

第五期:2018年中楼市总结及下半年展望

【浙江城市报告】 丽水 | 舟山 | 金华 | 嘉兴 | 湖州 

| 绍兴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楼市智库

也可在微信公众号

"住在杭州网""杭州口水楼市""丁建刚房产"

底部菜单栏“付费内容”中订阅

或回复关键词“楼市智库”

▼点击阅读原文,拥有你的买房宝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