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击中国CLL诊疗难点与痛点,大会主席这样说......

Sunny 医学界血液频道 2021-12-24




大会主席李建勇教授——深度解读CLL诊疗现状与进展。



2020年10月16日-18日,第八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美丽古都--南京举办,国内血液领域大咖云集,聚焦血液学研究最新进展。

2020年10月17日,第八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慢淋中心的李建勇教授带来题为“如何提高中国CLL研究水平”的精彩报告。会后,医学界血液频道特邀李建勇教授进行了深度对话,回顾和分享报告精彩内容。




差距尚存,“同志仍需努力”


医学界:请您谈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发病情况和特点?CLL患者的生存现状如何?复发/难治性CLL患者有哪些需求仍未被满足?

李建勇教授:中国CLL的发病情况与欧美国家差距显著,CLL可以说是一个西方疾病,西方老年人的CLL患病率较高,而CLL在中国的发病率明显比国外低,发病率是欧美国家的1/10-1/20左右。此外,中国CLL的发病年龄较轻,整体发病年龄比国外低10岁左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学因素,在美国的中国人CLL的发病率依然是比较低的。诊疗方面,由于中国CLL的发病率较低,此前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导致医生对于疾病的关注度不够、了解不够深入,使得我国CLL的诊断不够规范,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时至今日,CLL的诊治依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对于复发/难治的CLL患者,国内国际的新药开发进展较快,尤其是小分子靶向药物进展飞快。进口药伊布替尼、国产药泽布替尼已经上市,奥布替尼也会很快上市。此外,不同作用机制的BTK抑制剂,包括BTK的降解剂、非共价结合BTK抑制剂以及PI3K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药物国内药企也在研究中,非常值得期待。

目前复发/难治的CLL患者可及的药物是伊布替尼和泽布替尼,很多新药、好药国内患者还用不上或者用不起,因此我强烈呼吁国内符合条件的患者尽量参加临床试验,能够少花钱或者不花钱接受治疗,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



亟待规范,CLL工作组助力提升诊疗能力


医学界: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随访的整个过程中,中国CLL临床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建勇教授: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规范化,从诊断、治疗指征把握、分层治疗、副作用防治、疗效评估到随访都要规范化。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来制定,例如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年龄、伴随疾病、细胞遗传学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等。国内的医生还要加强诊疗的规范化,而整体随访方面我国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成立了中国CLL工作组,选出了中国CLL工作组的示范规范中心、卓越中心。同时成立地方CLL工作组,例如广东、广西、海南、吉林CLL工作组,今天下午我们也会成立江苏工作组,以工作组的形式促进当地CLL的发展。


此外,我们也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宣教活动,例如中国CLL学院,在推动CLL治疗的规范化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以后我们还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规范化病例比赛,让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对CLL感兴趣,逐渐拉近跟国内外CLL诊疗差距,提高我国CLL诊断和治疗的综合能力。



未来可期,新药不断涌现


医学界:能否请您谈谈近年来CLL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出现了哪些“令人鼓舞”的新药?

李建勇教授:我们期待卓越的新药在国内尽快上市,目前有一些国内的医疗公司紧跟国际步伐,很多国产药物虽然较进口药上市晚,但疗效、副作用方面都优于进口药,我非常期待国内新药的不断出现,除了当前的BTK抑制剂,还有BCL2抑制剂。

但是BTK抑制剂的一个问题就是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并且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是否能够达到更深的缓解,也就是达到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后可以停药。做到这点需要不同药物的联合,例如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不联合CD20单抗。我们团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伊布替尼、泽布替尼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期待。这项研究意味着以后一些CLL患者停药后也能够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对于特别难治的患者,CAR-T细胞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疗效,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探索,也非常期待CAR-T和双特异性单抗以及其他新药结合的探索。



道阻且长,扭转耐药颓势仍需探索


医学界:您认为CLL领域还有哪些需要探索的方向,以进一步精准分型、精确治疗?

李建勇教授:对于CLL来说,进一步提高疗效并较少副作用是接下来努力的目标。精准治疗方面,中国人群的细胞遗传分子生物学特征还需要做进一步探索。此外,利用当前新的技术,可以分析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新药的不断研发明显改善了CLL患者的生存获益,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因此及早地检测耐药的机制至关重要,早检测、早干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专家简介


李建勇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第五届名誉主任委员、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本文首发:医学界血液频道
本文作者:Sunny
本文审核:李建勇
本文编辑:Amelia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


【领福利篇 ● 医路同行】

医学界血液频道,与您一起“浴血奋战”


评论区留下您的“血液故事”分享您遇到的“难搞的case”和漫漫求“血”路!获赞最高医生有机会获得医学界为您设计的个人画像及专属定制2021年台历一份!



往期精彩回顾



少见浆细胞疾病的诊疗到底有啥难的?专家这样说……
一文读懂——蒽环类药物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合理使用!
跟着指南走,手把手教会你——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干货,建议收藏】


扫码查看更多大会内容

(淋系肿瘤专场+髓系肿瘤专场)

 

 

(骨髓移植和细胞治疗专场)


本次大会更多精彩内容及回放,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