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承美 | 女性行为艺术家探索的人性与身体政治

向承美 向承美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 2022-04-12


        

《对话》,肖鲁, 行为图片, 1989年

       最近在准备我们主编的学术期刊《观看:中国当代艺术思考》的线上艺术讲座, 有幸邀请到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其中好几位是中国有名的行为艺术家。著名行为艺术家肖鲁老师的讲座,将围绕“身体的意识转换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在通话过程中, 她讲诉了自己曾经做作品是从个人情感出发, 作品的呈现和自己的感知尤其是生理周期变化有很大关系;近些年的作品,有意识地去回应社会上的事件或者现象。她的讲座,将通过几件行为艺术作品来探讨这个变化过程。她认为现在的自己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关心人本身。同时,我们也谈到了中国女性艺术家在现在的生存处境下的迷茫。这种群体现象的存在原因,使中国的女性艺术家处于边缘,尤其是给予女性艺术家的关注和研究还太少。她希望女性研究者从女性的角度给予中国女性艺术家更多的关注。


     说句实话, 我一直也不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艺术家, 可能这和我一开始学艺术就接触社会性题材更多相关。我的博士课题研究内容是十个中国当代艺术家, 但是学校要求我必须有一半的艺术家是女性, 如果没有这个数字我就不能毕业。在某种程度上,我被绑架, 没有研究的自主权。这种研究不以我的课题主题为导向,却是以政治正确为导向, 这是我比较懊恼的地方。只是,幸好有几个女性的作品符合我的研究主题。


 


《节奏0》,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74年

很多人把我归类为女权主义艺术家,其实我真的不是,即使我做过《女娲复苏》之类看上去很女权主义的作品,实质我想探讨的是臣民和统治者的关系,用了古代男女关系来隐喻之。不是我不敢承认,而是在我眼里我根本没有先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在我看来,男人不是女人的敌人。男人和女人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人, 其次才分男女。我只关注人,那么,这个人就包括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孩子等。我关注的是人与权利、权力的关系,而非女人和男人的权利或者权力关系。女人掌握特权,照样会以同等方式对待比她们弱势的男人,所以我提倡的并非是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而是人作为人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在女性被保护的特权下,很多女人利用她们的特权不公平地对待男性。当然,这是在现代文明发达和权利保障比较健全的国家中发生的。当然,在中国,一个没有完成现代文明洗礼的国度,现阶段提倡女权意识很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它还处于一个男权意识很强的社会,女性没有得到该有的尊重和尊严。



那么,这篇文章我就介绍几个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女性行为艺术家, 也许对艺术圈的人来说,她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对于大众来讲,了解女性行为艺术家如何用身体表达政治、社会诉求以及用艺术探讨人性, 这也许有一定的常识普及作用。限于篇幅,此文仅对部分作品作详细阐述, 先从国外女性艺术家介绍开始, 以后将重点介绍大陆女性艺术家以及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文化的艺术家。



《节奏0》,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74年

20世纪中叶的女性行为艺术,与第二次女权主义和政治行动主义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的作品越来越具有表现力和挑衅性,为新的女权主义声明和抗议铺平了道路。

许多女性艺术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表达方式:行为艺术。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其早期与各种抗议运动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包括女权主义运动,它通常被称为女权主义的第二波。即使很难总结不同的女性艺术家的主题, 她们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点:她们大多按照“私人即政治”的信条行事。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女性艺术家在其行为艺术中对女性本身、对女性的压迫进行了批判,或者将女性身体作为其艺术作品的主题。

      乔安·福特(Joanie Forte)在1988年发表于《戏剧杂志》的文章《女性行为艺术: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解释道:“在这场运动中,女性的表演作为一种结合了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具体策略而出现,在固有的对现代主义的破坏性批判中,加入了对性别/父权制的批判。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妇女运动相一致,女性将表演作为一种解构策略来展示女性及其结果的物化。”据艺术家琼·乔纳斯(Joan Jonas)说:“女性艺术家进入行为艺术领域的另一个原因是,行为艺术不是由男性主导的”。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她还说:“关于表演和我进入的领域,其中一点就是它不是男性主导的。这不像绘画和雕塑”。很多女性艺术家在投身行为艺术之前,首先完成了绘画或艺术史的基础教育。



《肉乔伊》,卡萝莉.斯基妮曼,1964年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行为艺术史上绕不开的女性艺术家。她的创作对行为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早期作品中,她主要致力于与身体有关的行为创作。在1975年的作品《艺术必须美丽》中,她反复梳理自己的头发,同时越来越疯狂地重复着“艺术必须美丽,艺术家必须美丽”这句话。后来,玛丽娜与她的伙伴、艺术家乌雷的许多联合表演。1988年,两人甚至在中国长城完成了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艺术《情人-长城》后公开分手, 她们各自从长城两端走了2500公里走向对方后,他们的艺术合作和私下关系都分道扬镳。


后来,这两位艺术家在一场表演中再次相遇。玛丽娜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实施行为《艺术家在场》的同一张椅子上坐了三个月。艺术家在现场的行为表演,极富开创性,她坐在一把椅子上,直面观众,每天八小时, 与总共1565名参观者对视, 直到乌雷出现在她面前。他们见面的那一刻,显然让这位艺术家非常激动,泪水顺着脸颊流下。这些观众往往要等待数小时才能和艺术家对视, 当他们坐下的时候, 其实他们也会被其他人观察, 被相机拍, 被摄影机拍, 也被玛丽娜观察;他们无处可逃, 只能逃进自己的内心, 当注视着一个人的眼睛的时候, 会看到那么多的痛苦和孤独, 那么多美妙的东西,因为在这凝视的过程中, 尽管对方是个陌生人, 你一言不发, 却胜过千言万语。行为艺术给予时间, 如果开始怀恋,就只能凭借记忆, 或者让别人告诉你当时的清醒, 但是实际上你怀恋的是正常表演 (玛丽娜语),因此图片和视频是纪录的最好方式。


《节奏0》,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74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在追求增强个人意识和个人改变的过程中不断拉近观众和艺术家的距离。她说:“如果你总是用相同的方式做事,生活将会波澜不惊,我的方法是去尝试自己害怕的事情,不明白的事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

这里,我尤其想介绍一下玛丽娜的作品《节奏0》。1974年, 玛丽娜23岁。她一张白布长桌上,放着72件物品, 有的物品带来快乐, 有的物品带来痛苦, 其中还有玫瑰、 鞭子、斧头、颜料、外套、 鞋子、水、 银勺、针线、书,还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枪。玛丽娜在行为之前写了说明,内容是:“我是一个物品, 你可以将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用在我身上, 我会承担所有责任,即使你要杀死我, 时间是6小时”。

行为开始之前很顺利,有的人给她递水喝, 有的人给她玫瑰,但不久之后, 有个男人拿起剪刀剪她的衣服,有的人把玫瑰上的刺扎在她肚子上, 还有人用剃须刀划破她的脖子, 喝她的血。玛丽娜到现在都还带着这个伤疤。有的女人给男人出主意, 现场男人没有强暴她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 而且他们的妻子也在身边。有的人把她抬起来放在桌子上, 把刀摆在她的两腿之间, 有的人拿起枪和子弹对着她的太阳穴,然后另外的人把手枪抢走后开始打架。六小时之后,玛丽娜开始走向人群, 她当时光着半身, 全身是血, 眼泪不停下流, 然后所有人都逃走了,一个不剩。他们无法面对艺术家, 因为她终究还是一个正常的人类而不是物体。玛丽娜回到酒店已经凌晨两点,她对着镜子看自己,竟然生出了几丝白发。

《室内长卷》,卡萝莉·斯基尼曼, 1975年


这像极了我们现在的网络, 躲在虚拟的网名和带着面具的头像之下, 无限张狂地暴露人性中的恶, 肆无忌惮, 这几天一名自闭症儿童在网络上被嘲笑, 被拿来和正常孩子对比, 进而嘲笑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可想这母亲会遭受何等痛苦, 带着自闭症儿童已然痛苦, 还被拿来对比。昨天昨天我和几女性因声援这名自闭症儿童而被网络谩骂, 现在的网民, 在不用负责的前提下,躲在网名和面具的头像之下, 人性的善恶昭然若揭

行为艺术是心灵和身体的结合, 是表演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和特定的空间内 面对观众所呈现出来的并由此产生的一种能量的共鸣。行为由观众和表演者共同来完成。行为艺术和戏剧的差别是巨大的。在戏剧里,刀不是真刀, 血不是真血, 但是在行为艺术中,血是材料, 剃须刀片和剪刀是工具, 所有东西都是实时呈现的。行为艺术没办法排练,具有偶发性,因为很多行为是无法重复也无法预料的。大家都知道, 人类害怕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 害怕受苦,害怕疼痛,害怕死亡。玛丽娜把这些恐惧呈现在观众面前,尽可能忍受这些恐惧,然后再将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 就如同观众的镜子,让观众看到自己的良善、正义、友好、温情、 残暴、阴暗和其他邪恶。这印证了勒庞在《乌合之众》里的看法:“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当没有道德和责任约束的时候, 人性中的丑陋和邪恶就不断被释放出来, 毫无底线。


《剪成碎片》,小野洋子, 1965.

 

小野洋子是行为艺术和女权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驱之一。她出生于日本,与激浪派(Fluxus)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60年代,她在纽约的公寓曾多次实施各种行为艺术项目。小野洋子本人活跃于音乐、诗歌、艺术等领域,并在她的表演中多次将这些领域结合起来。她最著名的表演之一是《剪成碎片》。1964年,作为当代美国先锋音乐会的一部分在京都首次演出,后来在东京、纽约和伦敦演出。《剪成碎片》遵循一个明确的顺序,同时也出人意料:小野洋子首先在观众面前做了简短的介绍,然后跪在舞台上,旁边放着一把剪刀。观众被要求用剪刀把艺术家的衣服剪成小块,然后随身携带。通过这个动作,艺术家在大家面前慢慢脱光了衣服。这种表现,既可以被理解为对女性的暴力压迫,也可以被理解为许多女性遭受的偷窥癖。

 

奥地利艺术家瓦利·厄柯斯波特,因其参与行动艺术、女权主义艺术和电影媒体而闻名。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1968年首次在公共场所演出的《触摸影院》。后来,在欧洲十个不同的城市演出。这种行为表演,也可以归因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场名为“扩展影院” 的运动。该运动,测试了电影这种媒介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在《触摸影院》视频中,瓦利戴着卷曲的假发,化着妆,拿着一个盒子,在她裸露的胸部上有两个开口。她上半身的其余部分盖着一件羊毛衫。艺术家彼得·威贝尔通过扩音器做广告,并邀请旁观者参观。他们有33秒的时间双手穿过盒子的开口,触摸艺术家裸露的胸部。和小野洋子一样,瓦利用她的表演将偷窥式的凝视带到了公共舞台上,挑战“观众”通过触摸艺术家的裸体将这种凝视推向极端。


《触摸影院》,瓦利·厄柯斯波特, 1968-1971年


卡萝莉·斯基尼曼,不仅被认为是行为艺术领域的一位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也是该领域女性主义艺术的先驱。这位美国艺术家,还因喜欢用自己的作品震撼观众而出名。这包括,例如,1964年她的表演《肉乔伊》。1975年的《室内长卷》这个行为中,卡萝莉赤裸地站在一个长桌子上,面对着以女性为主的观众朗读一本书。后来,她取下围裙,慢慢地从阴道里抽出一卷窄纸,大声朗读。纪实照片恰恰展示了她朗诵的这一刻。图片侧面的文字是艺术家从阴道中抽出的纸条上的文字。

女权主义艺术家汉娜·威尔克与艺术家克拉斯·奥尔登堡从1969年开始交往,她最初因自己的绘画作品而出名。她用口香糖和赤陶土等各种材料创作了女性形象。她的目的,是用这些来抵消男性阳具的象征。1976年,威尔克在费城艺术博物馆表演了一场名为《透过大玻璃》的行为,她在马塞尔·杜尚的作品《赤裸新娘 》后,在观众面前慢慢脱衣服。

《Mirror Piece I》琼.乔纳斯1969年,


凭借她的艺术,威尔克也一直倡导对女权主义的广泛理解,被认为是这个领域中一个有争议的人物。1977年,有人指责她的裸体和美貌复制了女性的经典角色模式。对此她做出了回应,她的海报上展示了她的裸胸,写着“马克思主义和艺术:当心法西斯女权主义”。与汉娜·威尔克的作品整体一样,这张海报是对女性自觉的明确呼吁,也是对艺术家被归类为任何来自外部的模式和类别的一种防御。


琼·乔纳斯,是那些在转向行为艺术之前,首先学习传统艺术工艺的艺术家之一。乔纳斯以前是一位雕刻家和画家,但她把这些艺术形式理解为“精疲力尽的媒介”。在她的表演艺术中,琼·乔纳斯以各种方式处理感知的主题,这贯穿她的作品母题。这位艺术家,深受特里莎·布朗、约翰·凯奇和克拉斯·奥尔登堡的影响。乔纳斯自己的作品经常采用戏剧和自我反思的方式,使用类似仪式的手势、面具、镜子和服装,对女性身份的描绘提出质疑 。


Marxism and Art: Beware of Fascist Feminism by Hannah Wilke, 1977,

在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琼·乔纳斯将她的女权主义方法与感知问题相结合。在展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在反映一个女人的下半身是作为观者关注的中心, 也是观者注意力的焦点 。通过这种对抗,琼·乔纳斯以一种批判性的方式,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对女性的认知以及女性被简化为物体的现象上。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上述这些女性行为艺术家们的作品,与政治、抗议和女权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强有力的女性人物,无疑推动了女权主义的发展。然而,她们作为女性的存在绝不是其作品中唯一重要的主题。她们首先是人,选择了行为艺术这种表达自己生存观念的形式,并在其中吁请观众和自己一起成人!

《观看:中国当代艺术思考》读者群

往期回顾: 

《王浛旭抄袭艺术家向承美作品?》讨论观点展览征集

向承美个展 | 《最后的晚餐.幸福88》将在澳洲BUNBURY 美术馆开幕

向承美 | 不是应该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 而是应该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向承美| 留守儿童的哭喊声, 其实是社会的撕裂声

向承美策展 | 《骰子命运—亮》当代艺术纪念展

 

关于向承美


自由艺术家,当代艺术研究学者, 出生于重庆,  艺术史论在读博士,《观看, 中国当代艺术思考》杂志主编。作品关注中国当下农村现状及农村人的生存处境,代表作有《农民志.全家福》,《农民志.幸运88》《庚子见证录》《庚子流民图》,先后参加悉尼Head on摄影节主题展, 中国连州摄影节主题展, 在澳洲、中国、美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多次举办个展及群展,。作品曾发表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法国摄影之眼、Pro Photo、Australia Asia Society、澳洲artlink等杂志。获奖有2019 Lensculture 艺术摄影Top 25, 2019  澳大利亚APA研究奖, 2019澳洲利亚Margaret&Herbert Horllsfall艺术基金、2017“中国在场”海南国际艺术节新锐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