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荐读|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

李君如 理论周刊
2024-09-17

点击“理论周刊”关注我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要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既要全面学,又要有重点。办法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决定》的说明,不仅要总体领悟这次全会及其通过的《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原则,还要深刻领悟这次全会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未来5年重点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的特点。我认为,特点之一是突出重点攻坚,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特点之二是突出创新发展,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特点之三是突出系统思维,注重全面改革;特点之四是突出总体安全,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特点之五是突出政治保障,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必须恪守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的系统思维,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要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治理、发展四个方面工作

我们看到,当以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的改革,同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相遇相联时,在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大舞台上,悄然登场的四位主角分别是“改革”“创新”“治理”和“发展”。它们必将在中国大舞台联袂演出一场有声有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大剧。

“改革”“创新”“治理”和“发展”这四位主角中,“发展”是作为“新时代硬道理”的高质量发展。如果把中国式现代化比作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高速列车,那么,“创新”就是通过对列车的动能和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集成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则是清理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破除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治理”则在改革进程中制定列车的行程规则、道路标准并设置红绿灯等,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协调“改革”“创新”与“治理”,使之达到“发展”的最佳效果,考验着这个系统工程的操作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由此决定了,提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治理”“发展”四个方面工作,驾驭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再创新的辉煌的关键。

正是基于这一道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战略全局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的改革决策落到实处。同时,在领导这场情况非常复杂、头绪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举措非常多且具体的改革时,更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和恪守的系统思维,学会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治理”“发展”四个方面工作,学会统筹协调各个领域改革。


要统筹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现代化,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定也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我们强调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因突出重点而顾此失彼、影响全局。尤其是,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人民福祉,更要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比如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是一篇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文章。做好这篇大文章,既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又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让人民群众失望,不辜负人民群众希望。又比如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我们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样既要学会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又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而不伤害人民群众感情和利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也就是说,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要按照“五位一体”原则统筹协调,并从制度和法律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要统筹协调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

改革,不可避免会涉及体制机制的评估取舍,涉及体制机制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不仅要解放思想、精心谋划,还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正确处理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尤其是,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还很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必须认真面对。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时要把握好时度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今天,我们在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候,既要从国情国力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发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而不能犯美国等国家在推进科技革命时“去工业化”的错误,努力促进传统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还不能放松农业发展,把14亿多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系统思维时,把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原则与实事求是原则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篇文章。

要统筹协调中央各个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两个大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既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方的积极性,又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尤其是,我们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既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又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部门各地方都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还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不仅在本领域本地区统筹协调各方面改革和现代化举措,还要服从大局和全局需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并且从制度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同步推进。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把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各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确定各地的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书,扎扎实实落实全会通过的《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历来强调“要有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要按照《决定》第60条的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抓落实,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这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

我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能不能贯彻落实好,能不能收到实效,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驾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能力。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充满信心、凝心聚力,以更大魄力、更优能力和务实行动,奋发进取,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辉煌。

(作者为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理论周刊(ID:lilunzhoukan)【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欣欣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推荐阅读 -


1、理论荐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完整准确理解这一指导思想

2、新质生产力:领航新赛道、新产业

3、刘守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一大看点

4、党史聚焦|“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5、重温100年前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

6、学习问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在哪里?

- 理论1点点 热门视频推荐 -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理论周刊视频号,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llzk123@126.com


推荐给大家,请戳在看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理论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