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思想的当下化和与时俱进
文/周伯通
解读毛主席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若是对号入座,就感觉到他写的东西读不下去,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回避或淡化,也有人读他革命年代写的东西,照章搬来,对应现在,杀气腾腾。这都是不对的,任何一种思想的诞生都是有历史背景的,那拿到现在,有没有指导意义,当然有,那就要解决当下化和与时俱进。
我党早期的时候,留洋归来的人指导革命,所用的理论武器也是马列思想和苏联经验,和毛主席掌握的理论基础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洋博士搞起来屡屡失败,而毛主席用起来就成功了,后来的总结就是他将马列思想中国化了,这就是当下化和与时俱进。你要是搞“原教旨派”,那是橘生淮南和橘生淮北了,虽然都是同一种橘,但结果完全不一样,要想橘不变成枳,那么到了淮北之后,就要改造了。
就像袁隆平爷爷去非洲指导种水稻,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经非常成熟了,他为何一去不直接大面积铺开来,而是要去种试验田呢?因为当地日照气候、土壤性质和中国都不一样,要想获得好的品质和高的产量,你要适应当地情况,去做技术调整。种个田,都要讲究因地制宜,更何况思想理论呢,它自然也要迭代升级的。
那有人就疑惑了,你是不是在篡改原意?原意好端端地在那儿,谁能去篡改呢?后人要去用其理论,有一个当下化的问题。中国古人写了很多书,我们常常会分为两部分,“精华和糟粕”。
精华指的是客观规律,一直可以用的,比如文以载道啥的;糟粕,是用现在的人眼光看的,但是却是当时临时采取的必要方法,比如西汉初年,女子15岁不结婚要罚款,那是因为战乱过后全国只剩下1000多万人口了,只能选择了强制。但是这个规定在人口上来了之后,自然后来的朝代就不用了。
我一提到毛主席思想,有人就紧张了,你是不是想“斗地主”?尤其是像老胡的那种认知,认为某些传播会把“企业和企业家都搞成了惊弓之鸟”。这种认知比麦克阿瑟差的太远了,麦克阿瑟虽然打仗不咋样,但却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天父”。
麦克阿瑟到了日本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把神秘的天皇拉了出来,照了张相,告诉民众,你们的天皇不是神,是个普通矮个子男人;第二件事情把地主的田地全分给农民了;第三件事情打击财阀,建立工会,给工人定合理薪酬以及双休。做这些事情当然遭人反对,但是他就是强制做的。麦克阿瑟离任时,有上百万日本人送行,他们发现自己从军国主义下的畜变成了一个人。
我们是不喜欢麦克阿瑟啊,但是一个人不可能一无是处,总归有点优点的,改造日本的路子还是对的。1945年的日本,原本是交给老蒋代表的中国去管理的,老蒋忙着筹备内战,就没去,幸亏他没去,去了之后,我估计他又要和财阀勾肩搭背了。
那美国人会不会认为麦克阿瑟在日本搞“社会主义”呢?并没有,那是战时的做法,你不这样搞,一无所有的日本民众照样极端,宁愿和你玉碎,也不后退。他们现在有田有地有的吃,自然就不愿意再跟着军国主义一伙走了,麦克阿瑟也知道方法的灵活运用,居然也知道走群众路线呢。
我们学习西方要学习什么呢?不是搬运其10年前的书,也不是搬运其100年前的书,更不是搬运其1000年前的书,西方人的精神内核,就是“灵活的当下”,搞市场对他有利,他就搞市场,搞计划对他有利,他就搞计划,什么手段都没利的时候,他就动武。
西方的理论都是短效的,就像勃起障碍之人吃了蓝色药丸,突然之间很勇猛,然后我们有些知识分子路过看见了,说,还是美国的制度好,我们要抄回来。结果发现,并不好使,反而造成了很多问题。那要不要学习,当然要,但是要和中国国情结合,把他的短效优势和我们制定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现在中国法律人很活跃,常常指点江山,我以此来举例,来谈谈理论运用的“历史”与“当下”,1950年去西南剿匪,按照现在的法律人理解,你这不对啊,不符合程序正义啊,应该是把匪抓起来,然后加以审判,再定罪。你这就是宋襄公的思维,按照你这样搞法,人民受大罪了。
知道1983年严打么?大家可以搜一搜,朱德的孙子都被枪毙了,给你们自由过了火,开始践踏法律了,当法律管不住了,那就必须上政治。现在好多讼棍,欺负小摊小贩,欺负夫妻老婆店的店主,打着的都是侵权的旗号,甚至钓鱼执法,我个人建议,别讲法律了,严打一批,这群人干了好多年了,已经是团队在配合,严重扰乱个体户经济。
现在为什么大家愿意大大方方地谈西方的学说,而不愿意读毛主席的书呢?因为西方的学说谈人文谈经济,不谈或少谈政治和历史;而毛主席的书里讲到政治,所谓的精英们不喜欢他,这就是完全没有读对,你没读对的后果就是被西方人收割,就像赵长鹏那样,美国忽悠他说,“你来美国,罚你43亿,事情就和解”,然后他兴匆匆过去了,人被抓了,钱也没了,赵长鹏被老美杀猪盘彻底收割,而且这还是政府行为,你说哪有离开政治的经济行为。
西方的政治是隐藏的,是让你别谈,不是他不谈。毛主席也看西方书的,他看的时候是带有目的性,从中去找是否有适合中国所用的方法,他的涉猎很广,1912年的时候,他看过达尔文的《进化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法律书、哲学书,他还崇拜过康有为和梁启超,他还敬佩过胡适。在清末之后的100年,各种思潮都在中华大地试验过,最后大部分都失败了,唯有毛主席将吸收的理论中国化之后,才带领人民走出一条胜利的路。
1950年,刘做了一个《土地改革的报告》,其中也参考了西方的土地改革,毛主席回了一封信,这样写道:“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法国在拿破仑第一时代及其以前比较彻底地分配了土地。英国是经过资本主义侵入农村,破坏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并不是我们这样的土地改革。德国、意大利大体也是如此,但比英国还不彻底,还保存了许多封建遗踪。日本则封建的土地制一直严重地存在,直至日本投降后才由美国人进行一种不彻底的‘土地改革’,现在仍有严重的封建主义。美国则从来没有封建主义,由欧洲移民进去一开始就生长资本主义的农业,各国历史既如此复杂,大都和我国现在这样先进行土改,后发展工业的情况不相同,故以不写国际历史一段为宜。”
所以毛主席看西方,一般能看到优缺点,哪些可以拿来用,哪些不可以用,他都是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看问题,面对落后,他不是自卑,并不会认为照抄照搬就能成功,他说:“看他们18世纪的小说,里面还没有提到铁路、火车、电灯、汽车,到了 19 世纪,他们的这些东西也还不多,西方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这100年的事,关于西方自然科学,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毛主席对资本主义是什么样的看法呢,在第五卷中,就提到过“混合制经济”,还有个名词叫“国家资本主义”,“要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达到社会主义分配,共同富裕不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之上。”
他反反复复提到“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关系,1959年,他说:“社会主义社会要有‘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精神鼓励’拿老子的话来说,就是要‘尚贤’,但‘尚’得过头了,也像‘物质鼓励’过头了一样,会变成个人主义。”
“你们从很远的地方辛辛苦苦地来延安学习,我看是已经有了决心的。什么决心呢?延安没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你们来此一不为升官,二不为发财,那末远道来此,究竟为什么呢?无疑的是为了抗日救国,所以你们是有抗日救国的决心的。”
这是战争年代,人们来延安的动机,那么在搞建设的时候,也要讲一个度,有人说,只要钱到位了,一切事情都好办,那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拜金主义盛行,一切向钱看,以钱论英雄,最后必然滑向为有钱人服务,拉大贫富差距,增加社会裂痕。
毛主席的思想,其实是一直在发展的,不能静态地去看。比如他写过文章,抨击大汉族主义,要照顾少数民族,是因为在长征路上,他看到的少数民族太苦了,有的是部落制,有的是农奴制,他要求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和全国人民一起进步,为何西藏家家挂毛主席像,他们一下子从农奴变成主人,谁不感激呢?
如果你读到这一段,理解为少数民族要永远地照顾下去,那就是读死书了。如果少数民族过的比你好,教育资源也达到了一线城市标准了,他就不需要特别倾斜的政策了。
而且每个时期段的矛盾也不一样,清末的时候,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可能存在的是民族矛盾,所以刚解放,就要批评大汉族主义。而现在呢?西方人为了挑事,还是拿民族矛盾说事情,如果我们不发声,就上当了。现在所谓的边疆问题,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我们与敌对势力之间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
毛主席思想,作为他本人来说,也是在一生中不断完善的,矛盾论、辩证、否定之否定,他也会有错误的时候,在国共合作的时候,他总结了经验教训,得出结论,只团结就没有团结,只斗争也没有团结,只有既团结又斗争,才有团结,这个定律后来在战场上也适用,谈判需要战争的支持。他选集的前四卷是自己同意出版的,写到1949年,他说,这个经过检验的,并在后来还提出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革命斗争理论以及诗词艺术创作上,我想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这个没人能够否定他的成绩。唯一争议的是经济建设年代,从49年到57年的著作,曾经出版过一次,后来再也未出版。那么60-76年写的,一般人更见不到,我陆陆续续收集了一些,尝试以后去阐述他。
后面的很多理论是没有机会进行实践检验了,但是可以剖析他的初衷,以及对当下是否有参考意义,如果大家从哲学的角度去读他,或许会得到更多的感悟。
西方的哲学书很多,为何大家接受起来容易些,因为他们写的是“目”,就是简单。而中国的哲学书,无论是古代人写的,还是毛主席哲学,他们写的是“纲”,要达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需要脑子里呈现一个立体图去理解。
中国的哲学和中国汉字一样,它不是一棵树,而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一幅画一样,整个中国哲学贯彻在生活方方面面,它不好量化,要靠个人的参悟,比如厨艺是这样,中医学亦是这样,生活中与人相处也是这样。
你像“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然后又有“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那到底是先动手,还是后动手呢?让人很迷糊,但是西方的哲学往往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虽然答案很鸡汤,没啥用,但是你觉得人家一点就明了。
毛主席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曾经有一批语录流传于世,就是为了通俗易懂,满足群众需要。全世界很多人有这个“红宝书”,这个口号式的朗朗上口,但真正看过他书的人极少的,这个语录盲目理解都会犯错误的,比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
现在很多网友论战,喜欢引用毛主席语录,都是脱离本意的,你像“反对和拥护”,是1939年接受三家报纸的记者采访,他是针对汪精卫的,汪精卫是反共、亲日的,毛主席说,那我就要联共、抗日,然后后面跟了句反对和拥护的话。
西方哲学是可量化的,对自然科学的贡献很大,毛主席也是认同的,培根的唯物主义和笛卡尔的方法论,毛主席也经常看。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兼顾了中西方的。而后他又强调了理论要适应当下化和与时俱进。
毛主席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任何国家的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一战二战的时候,西方哲学书,一本一本地出来后,毛主席是非常焦急的,他在1940年延安新哲学年会上说:“中国革命有了许多年,但理论活动仍很落后,这是大缺憾。”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哲学的治国思想,是不得要领的。
后来他在全军扫盲,49年之后,全国扫盲,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要上夜校,因为毛主席哲学思想影响,现在的人民群众的素质要远远高于西方的普通人。不过西方的精英还是厉害,尤其是哲学和人文输出,常常牵着别国的知识分子走。
我会从哲学角度重新叙述毛主席的思想,同时也聊聊西方的哲学优缺点。
支持的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