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大流行尚未结束,预计会有更多变种

王文振 漂泊舞者之诗 2022-09-13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大流行尚未结束,预计会有更多变种


世界卫生组织的首席科学家 Soumya Swaminathan 周五表示,世界尚未结束 COVID-19 大流行,因为将会有更多的冠状病毒变体。


“我们已经看到病毒进化、变异……所以我们知道会有更多变种,更多值得关注的变种,所以我们还没有结束大流行,”斯瓦米纳坦在南非对记者说。


这说法如果变成事实,可能又一次打脸了一些所谓专家的说辞,就是奥米克戎是最后的变种,奥米克戎之后新冠就基本结束了。本来这个说法在免疫学领域也是不可能的,病毒会持续变异,也许会变得更弱,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强,至于完全消失,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它会持续变异,是不是人要持续打疫苗?每半年打一针,还是每三个月打一针?人的免疫系统有四道屏障(具体分析请看文章《有关疫苗,最值得关注的四个议题》),即物理屏障、粘膜屏障、先天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和T细胞免疫,疫苗只是在抗体细胞那一个环节起到作用——而且还很有限,这是其一。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本公众号曾有四个半月前的文章“《为什么你打了疫苗却没有发挥好的作用?》”其二是事实已经不断在证明,病毒变异的速度快过疫苗研发速度,变异毒株的免疫逃逸现象几乎是普遍性的,所以现在印尼确诊的人当中,很多也是打了三针、四针的,世界范围内也如此。其三是在防止感染、感染后转为中症和重症方面,不少药物也有突出表现,至少它们的表现不比疫苗差,这越来越成为医学界共识。其四是免疫学专业领域有“抗体依赖性增强”这个现象,就是细胞因子风暴,这个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有详细论述过(参见四个月前的文章《疫苗接种率过八成的新加坡疫情暴增给人怎样的提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一下。基于以上四个因素,笔者认为,在预防新冠病毒方面,过度依赖疫苗的想法可能走入了误区。



第二个问题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副作用,这是从疫情刚刚出现后很多人就重视的议题。这种副作用包括短期副作用和长期副作用,相信大部分人关注的是长期副作用。这种副作用能否避免,跟你感染病毒时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和治愈后的调理方式都有关系,当然还跟你本身的先天体质有关,所以它其实是个复杂的议题。长期副作用有可能不是你康复后短期内出现,也可能是一段时间后出现再长期存在,比如睡眠质量差、脑梗、心肌炎、皮肤炎、红疹、长期嗅觉不灵敏、长期味觉不灵敏、女士痛经加重(原来没有的,后来有了)、定期骨头酸痛、肌肉无力、没有性欲或男士早泄、勃起困难(跟染疫前明显不同)等等。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很多人试图逃避,就是你打了那么多疫苗之后,如果它最终在防止感染方面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你怎么就能够确保未来两三年之内不会因为这个出现副作用呢?体内放着那么多刺突蛋白,如果一直不去清理它,真的是安全的么?也许笔者是杞人忧天,但事实上笔者也看了很多专业论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相关资料来看,笔者就是把这个提出来供参考,其实我在很早前就提出来了,比如文章《警惕:这些是新冠长期症状,也是Covid-19后遗症。如何缓解?》和《30%人口打了第三针疫苗的以色列每日感染创记录,怎么做可以起到长期防护作用?》已经认真谈了一些。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疫情持续存在,也许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久都有,那有些地方是不是要一直封锁下去?这样经济怎么可能不受到严重冲击?很多人如何谋生呢?这是个最最现实的问题。你哪怕封个一年两年,乃至三年,三年以后怎么扛得住?2022年全球经济状况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高到可能会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大萧条。全球经济是密切联系的,只要你有全球产业链关系的常识,就知道,如果一些主要经济体出现危机,一定会波及全球,谁也难以幸免。在特定时期看似成功的防疫方式,有没有可能就一直持续下去?那么那些人就一直这样活着?那么请问,长期被关在一个地方或者长期面对隔离的生活,三年五年的,这样活着干嘛,关键这样有能力活下去的有多少?也许这样说有点儿夸张,但有些地方是不是真的要一直这样下去呢,显然这是行不通的。

接下来谈一些其它方面的,但是也和疫情下的自我关怀有关。

在2021所经历的一切已逐渐过去,我们在当中试着去理解这些经验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生活、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生命的意义上,有许多困惑,甚至产生焦虑、悲伤、失落、孤单等情绪。2022后疫情时代,当我们重新开始生活、重新与人连结的时候,有些小提醒让我们能照顾自己的情绪,让新的常态过得更好。因为很可能,2022年也是陪伴疫情的一年。

无论是忧伤、焦虑、孤单或复杂的混合情绪,都是正常的,是每个人都在经历的。人在这个过程要变得更加强大,更有独立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你发现似乎已经听了很多谎言了,你是不是该醒来了?

有时候情绪也是提醒我们做一些改变,例如:或许发现过去花许多时间精力在不那么重要的人身上,那可以重新调整重心,多留时间给自己重视的人事物;或许发现真的比较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那可以试着调整工作方向。

经验无所谓好坏,无论经历什么事件,中间必定有我们可以学习、更认识自己或别人的地方。重新定义不是假装、粉饰太平,把不好的说成好的,而是留意我们对事情的诠释,即使在我们觉得灾难的经验中,也试着找到正面的意义,比如认清了现实,知道怎样做才是“善”,也真的看到了善良的人(虽然也看到很多人性的恶)。

重点是,无论怎样,尽量保持积极健康地活着,带着善意。


近期部分原创文章:

自由的边界和误解:我们在保护别人的同时没有理由伤害自己

悲伤有巨大的力量,真正快乐的人也可能是悲观主义者

我们能够感觉到危机在逼近

缺乏维生素D者更加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并有更高症状变严重的风险

印尼疫情大爆发,新冠救援团为同胞保驾护航

从海外困难滞留工人这一现象谈谈深层次的问题

针对新一波印尼疫情,印尼新冠救援团发重要通告!

南洋日记(3)--春节前的随想

在印尼长期滞留的特困人士可以向印尼新冠救援团申请特别人道救助

帮助癌症患者和更多特困人士回家:印尼新冠救援团在行动

我和工人的对话:到底是什么挡住了滞留者的回家路?

不要忘记风雨中向你伸出手的人

收到很多求助,我们很心痛,但很多都无能为力

冠心病急需回国走投无路,救援团志愿者在行动

注意:以下几类人回国确实比较困难

假如现在是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

南洋日记(2)——奶爸的流水账

全球确诊人数过3亿,2022年会怎样?

南洋日记(1)

缺失人性后,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海外滞留工人2022年的愿望

年末随想:家庭 共情 感恩 信仰

未来两三个月是印尼防控疫情的关键

我在雅加达过平安夜,可怜我那么多滞留的难以平安的同胞!

印尼新冠救援团提请社会各界贤达关注滞留在印尼的困难中国人

辛丑年尾声的渴望

惊!又有人偷渡去马来西亚

当你看清楚真相后,更应该勇敢坚强地活着

他们真的要成为被牺牲掉的人么?

陪伴滞留海外的困难同胞走过人生至暗时刻

熬临近年底,提防猖獗的骗子,滞留人员愈发难

印尼新冠救援团志愿者在行动(二)

南洋生死劫(六)之至亲别离

印度尼西亚:新一代华人移民研究(二)

印度尼西亚:新一代华人移民研究(一)

感染Omicron主要有哪些症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