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提纲并注2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第三章格致

此章乃广维之开始,着眼点在通过格物使人发心立志,即发起此一生命觉醒之知也。有此发心立志,方有后面之工夫实践也。广维以下之诚正修齐治平,深维以下之止定静安虑得,皆以此为前提。故说深维亦以此章为开始可也,对于非能生而知之者,格物乃所以发起此知故。

 

第一节提出物与知:格致之对象

此是本章之起头语,相当于下文之所谓诚其意者、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等等,其作用正是在标出本章所要解说之条目。王心斋先生曰:格物即格物有本末之物,致知即致知所先后之知。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物即事也,乃即下文明明德于天下此一大事。论列此一大事之本末与先后其所包括之范围则有不同:于第二节中论先后则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件事。于三四节中论本末则唯指诚正修齐治平六件事。按:本章之所以难以把握,在于存在一个难以觉察之自相缠绕故。本来格致乃是考察诚正修齐治平之本末先后,故若本章只论此六条,则甚为简单。然问题复杂即在于本章并不只论六条,而是于第二节中将格致自身亦加进去一并论之,自相缠绕遂成。也即物事不仅包括所考察之诚正修齐治平,亦竟包括属于考察本身之格致!难把握,乃因此缠绕未能清晰觉察故;既已察觉,则把握亦非难矣。格致之解说被认为失传,格致章摆在面前竟视而不见,或亦与此一难以觉察之自相缠绕有关。第二节八事一并论之,于三四节则唯论诚正修齐治平六件事。故自相缠绕只在第二节也,三四节中则无。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者,言明明德于天下此一大事有本有末有终有始,知晓此中之孰先孰后,则能与道接近矣。 


凡夫之所以迷而不觉浑浑噩噩背道而驰,正由茫然不知事物之本末先后,甚至认识颠倒,以本为末以末为本,故以身而殉物,放失其心而不知求,终其一生,不知自反,向外找求,去道愈远也。若有朝一日忽然意识到以前认识之颠倒,外物非本,心身真是根本,必然从向外看转而看自身,从对外物之逐求中发生一种回返,从放心逐物转而求其放心,生命之方向从此转换,昔日背道而驰愈行愈远,而今则向道而行愈行愈近。此一知字,乃背道与向道之转捩点,附近于道从此而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是如是。总之凡夫不知不觉浑浑噩噩乃因其对本末先后之认识全然颠倒,故大学下文不厌其详反复开示先后本末之正理,为令其觉醒发心立志也。

 

此节所提出之物也事也本末也先后也,在下文皆有极切实之着落。物即事也,乃即下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诸事也。本末者。此诸事之本末也。先后者,此诸事之先后也。观二三节之节题乃一目了然。故本提纲以此为格致章之起头语,必不谬。前人多将本段文字附于七证之后,以为乃结束上文者,误矣!

 

第二节说先後说八条目之先后次第也。

八条目虽形式平等逆说顺说皆一气贯下,然此中却要分为两类,不可一律平等视之也。格致为一类为发心立志,为考察修道诸条者;诚正修齐治平为一类为工夫实践,为格致之所考察者。先后关系亦从而有两重:其一、发心立志在先,工夫实践在后;其二、工夫实践则诚意在先乃至平天下在后也。

 

第一小节说先逆说八条目先后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致,达到,招致。知二义,一所知义,即有关本末先后之知识;二能知义,即生命由迷蒙而觉醒从而有自反自觉自知。二义密切相关联相配合。致知即由获得本末先后之知识,从而发生生命之觉醒悟此自知同时发心立志也。按:其一悟此自知之悟名为解悟,以从知解上得来故也,亦未甚能离开言说知解也。不同于从修证而得来之证悟。其二悟此自知与立志发心亦是一事。大日经云谁寻求一切智?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又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可知立志发心能求者所求者皆即此自知也,是自心寻求自心也,自知寻求自知也,乃在迷之自心寻求本来大觉之自心,乃见在微明之自知寻求本来大明之自知也。

 

格,依说文段注:木长貌者,格之本义。引申之,长必有所至;故释诂曰格,至也。物,犹言事也。故格物即是至事,至者親历,事者修齐治平诸事也,即亲身参与从事种种人生社会实践也。

 

经文云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此有浅深二重理由:其一、欲起行诚意之工夫实践,必以先已发心立志为前提。此其浅者。其二、欲作诚意工夫,先须寻到作工夫之主体,能为此诚意工夫者,能毋自欺慎独者即此见在微明之自知也。于此无所体认,工夫亦无法做。此其深者。只有先致知,方能获得做工夫之主体,方能有工夫可做。此是吾人说工夫在诚意上做,不在格物上做之究竟理由。格物时,志亦未立,知亦未得,工夫之动力也无方向也无,主体亦无,如何有工夫可做?故格物属于生命觉醒前之经历,彼时尚在浑噩迷蒙之中,尚不知工夫为何物,又如何有做工夫之事乎?

 

经文云致知在格物者,凡夫亲历种种事相种种苦痛种种快乐累积种种经验获得种种识解,虽浑噩迷蒙一味逐物,然内心之自知亦时有冲动显发之势。一旦因缘成熟,或因苦厄之刺痛而自得之,或由圣贤言语触发印证以自身之经验而得之,忽有生命之觉醒:从一贯向外看,忽知回视自身自反自觉自知,真知一味向外找求终究是苦终无结果自性乃一切福乐之源泉,从而以此微明之自知立志寻求大明之自知。经云致知在格物者,其深义如是如是。

 

此节经文言古人有欲将自己之光明性德彰明于全天下者,即先治理好自己之国;欲治理好自己之国,即先整齐好自己之家;欲整齐好自己之家,即先修好自己之身;欲修好自己之身,即先端正自己之心念;欲端正自己之心念,先要诚实自己之意志;欲诚实自己之意志,先要发生生命之觉醒悟此自知发心立志,欲发生生命之觉醒悟此自知发心立志,先要亲历诸事。

 

第二小节说後顺说八条目先后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至,到来。郑康成先生言上文致知之致或为至。此节经文言诸事既已亲历,而后有生命觉醒之到来自知之获得。生命之觉醒既已到来自知既已获得,而后意志能够诚实。意志既已诚实,而后心念能够端正。心念既已端正,而后身能够修好。身既已修好,而后家得以整齐。家既已整齐,而后国得以治理。国既已治理,而后能有天下太平。

 

子曰书之重辞之复,其中必有美者焉。以上于八条目之先后次第所以回环往复说之者,因此乃全书之重点,欲读者留意焉尔。   

                            

第三节说本末

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事之本末关系也。本节与下节之论本末,皆只就修道而论之,故已不存在自相缠绕矣。先后与本末不同,先后无论同类不同类可一并论之,本末则唯可于同类之集合内论之也,若将不同类者并置一处,颟顸笼统,以在先者为本在后者为末,则无有是处。上文已指出格致与余六条非是一类,故论先后当然可将八条一并论之格致确在诚意等之先故。论本末,固不可因格物在八条之最先,即曰明明德于天下以格物为本也,以二者不同类故,论本末唯可于自类之集合内而论之也,故明明德于天下只可说以修身诚意为本,不可说以格物为本。此意再申说之:第一节已云知为远道与近道之转捩点,故吾人可以知至为分界线,将八条分为远道与近道两个过程,格物致知二条属前者,乃知至之前于世间事相中之茫然经历过程,由尚不知回头故,仍是背道而行,去道愈远也,故属远道。诚意等六条属后者,已然知至,已然回头向道而行,去道渐近,故属近道之过程也。故吾人论明明德于天下之本,自当以作为近道过程始点之诚意为本,格物尚在茫然逐求境界,尚属远道,如何可得为平天下之本哉!再者本末与重轻同,老子曰重为轻根,根即本也;庄子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言身为本为重家国天下为末为轻也。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亦言君子当自尊自重也。故为本者当重,为末者者当轻,乃无例外。先后与重轻却无此种必然联系。在先者非必为重,轻者可先作以为重者之铺垫故;如一齣戏,先出场者往往系配角,其高潮亦不可能置于开头。由上可知先后不同于本末。格物虽在先,以系引入诚意工夫之铺垫故,可有可无故,却非重,故可说明明德于天下以格物为先,却不可说平天下以格物为本也。总之论先后可将格致加上一气贯下而论之,论本末则不可也。

 

可曰宋明人多将格物误以为工夫所在,正由未能区分本末与先后,将二者混视之也。即因将先后混同于本末,见格物在八条之最先,即误以为明明德于天下以格物为本也,从而错视格物为工夫之关键。此意在大学本彰彰明白,其说先后以格物为先,说本末却以修身为本,明示先后之与本末不同也。按:说修身为本,犹言诚意为本也,诚意又为修身之本故;修身亦摄正心诚意在内,修身工夫本即包含正心诚意在内故。此意汉唐人优能传承不失,观孔疏全能抓住诚意之核心以为工夫之关键可知也。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壹是,一切也。本乱,根本混乱,谓身不修也。末治,末梢整齐有序,谓家齐国治天下平也。厚,敦厚也。薄,轻薄也。此段经文言: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一切人皆应以修身为本。若根本混乱即身不修,而望末梢整齐有序即家齐国治天下平,此是无有之事。比如与人交往,应出之以敦厚,却出之以轻薄;欲自己以轻薄相待之人对自己回报以敦厚,此亦是无有之事也。言己以厚施人人亦以厚报己,己若以轻薄施人人亦轻薄报己。言所遇之厚之与薄,皆以身为本也。

 

第四节真知修身为本即物格知至

此是本章之收束语,相当于下文之故君子必诚其意,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此谓治国在齐其家。其作用仍是再一次强调本章所解说之条目也。此谓知之至也,其知至两字正是上文顺说八条目一段中之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之知至,朱子之补传亦承认此乃格致解说之收束语;故此一节乃本章即是格物致知之解说之最确凿证据!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知本,即真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真知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着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若真知者,当下即能树立修身之志向,从而发起修身之实践;知而不能立志起行者,非真知也。仅自文字上得来仅得自他人之相告,多非真知。于人生实践中由自己悟得或将聖贤文字由自己之经验印证过者,往往是真知。知之至也即物格而后知至,诸事既已亲历,从自己之经验中真知一切人皆当以修身为本,真知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从而有生命觉醒之来临也,发心立志从事修身之工夫实践也。

 

仅从形式上看,由本章之起头语与收束语即可知本章所要解说之条目乃是格物致知也。朱子补传之起头语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云云;收束语则是: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几全然模仿诚意以后诸章之格式,此是昧于二点:其一好文章讲究变化,若呆板生硬全然整齐划一,必面目可憎令人生厌也。其二格致两条与后六条在八条目中非是一类。盖八条目可分二类:格致一类,乃立志发心所以引入工夫实践者,格致非工夫实践;诚正修齐治平一类,乃工夫实践之内容。因类别不同,其起头语与收束语之格式有所变化,乃顺理成章之事。盖格物致知非工夫所在而其重心唯在一知字,致字只是附带,逆说顺说前用致字后用至字亦可证明并无一种致知之工夫也;故格致章之起头语只提出作为格致对象之物与知,而可将作为附带字之致字省去。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是工夫所在,其重点显然皆在前一字,若省去前一字只余意心身家国天下则全不成工夫,故不可省也。收束语未及格物者,八条目中诚意是中心与重心,故后六章诚意单列一章,余条皆二条合列一章。不仅此也,余章二条之重轻方向皆向此重心倾斜也,总皆以距诚意近者为重远着为轻也。如格致章格物为轻致知为重,在诚意前故先轻后重;余四章如正修章正心为重修身为轻乃至治国为重平天下为轻,在诚意后故,先重后轻也。表现在起头语与收束语之格式上,诚意后四章除修齐之收束语有所变化外,其余一律采用所谓后后在前前者此谓后后在前前之格式,不断强调后轻先重也;真一步一回头也,文章向后进展,却不断回望在前面作为重心之诚意。格致章在诚意前,其起头与收束之格式自应与诚意后诸章不同,事实亦如此。本章中起头语先说物后说知,顺先轻后重之势将文气指向诚意之重心也。本章收束语直将格物省去未及之,更是突出重点之作法。格物可有可无,若生知及部分学知者,尚未曾亲历诸事,既已得此一知,则可将格物省去,直接开始诚意修身之实践。此如道家修炼,童真入道者,可省去筑基一段,直从炼精化气入手也。知至方是目的与关键,此知既至,格不格物可不必问也;虽曰未格,吾必谓之格矣;故格物可省去不言。

 

本经之立格物一条集中体现儒教教法重理性不迷信之宗旨。此格致一章之文字乃聖賢反复申说本末先后之正理,欲学者起信也,从而立志修行也。所说多反乎凡夫之见解,理解接受非易,然聖贤并不就此强迫人不理解即迷信硬信也,必欲人心悦诚服发自内心而信也,此种儒教所倡之信乃智信与真信。而智信真信之得来,必以自身之直接经验为根本。冯达庵大阿阇黎所谓以事迹经验为基,显教开示为鹄,从而契会万法之正确条理也。聖賢言教必须与自身之直接经验相印证,乃能成为真信与智信之对象。无自身直接经验为基础之信,只是迷信与硬信而已。而直接经验之得来,必须亲历诸事也,此即本经立格物一条之理由:由格物即曾经或即将之亲历诸事而获得直接经验,将此与聖賢言教相印证,即可获得对圣教之智信与真信矣。有此真信与真知,方能树立真志,真心志于修行也。                           

 大学提纲并注1

——摘自孟晓路《大学提纲并注》

 

论  周  官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如何治经解经复兴经学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原始社会后继形态是奴隶制社会吗

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性质

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1

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2

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3

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4

中华传统文字和语言的重要性

西学之中学渊源:古希腊文明不存在1

西学之中学渊源:古希腊文明不存在2

《西学之中学渊源》:中国哲学的问题

《西学之中学渊源》西方伪史考辨简析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

七大缘起论破异

《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简介

《佛学与西学》

佛教真面目1

佛教真面目2

佛教真面目讲记(全集)


高僧传1

神仙传集锦1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2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