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吞并莱芜,“弱省会”绝地反击
文丨西部君
中国存在感最弱的省会是谁?想不起不要紧,因为它即将绝地反击。
最近,一份有关济南和莱芜区划调整的内部文件,在网络流传,引发猜想无数。关于文件中的具体内容,目前仍未见有官方正式回应。与此同时,今年9月发布的《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又被媒体再度聚焦,作为一种间接的官方证明,引发各种解读。
因为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城市发展。
文件中直接与区划调整有关的表述是这样的:
推动实施北跨东延区划调整,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优化要素组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强化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地位作用,尽快形成万亿级引擎,促进全省东西部协调发展,助推山东在全国东部地区竞相发展格局中加速崛起。
严格说,文件也并未直接道破莱芜将与济南合并。但弱省会济南的壮大势头,已不可阻挡。
1. 济南到底有多弱?
要了解山东为何这两年开始频繁提及壮大省会城市,先得看看济南到底有多弱。
2017年,济南GDP总量728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3名。在26个省会城市中名列第十。单看排名,是不是也不算太差?但要知道,山东可是仅次于广东、江苏的第三大经济强省。
在全国范围看,这些年济南已被过去追赶自己的合肥、西安、郑州等甩在身后;15个副省级城市中,济南的经济体量排到了11位。
在省内,作为省会的济南可谓省会尊严全无。论首位度,在26个省会城市中居倒数第一位,是强度唯一一个低于10%的省会;论GDP总量,跌到了省内第三,人口甚至排到了第六位。
虽然说全国有“双子星”的省份不少,如广东有广州、深圳,福建有福州、厦门,辽宁有沈阳、大连,但济南,已弱到无法与与青岛撑起真正的“双子星”。甚至有人调侃,莱芜不愿并入济南,是因为济南实在是太弱了。
正因为山东是经济大省,省内各城市的发展也较为均衡,弱省会一直以来都不被认为是个问题。但面对近些年其它省会城市普遍崛起的大环境,济南有些坐不住了。有媒体报道,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该市一位负责人说,郑州此前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
其实,山东的“群山无峰”状态,导致城市间的凝聚力缺乏,随着近年强省会时代的到来,已越来越感到压力。不管是提升区域存在感,还是夯实经济发展后劲,山东都需要一个具有带头作用的省会。
当然,省会崛起没那么容易。合并其它区域,从合肥分拆巢湖,到成都代管简阳,被证明是一个相对便利的捷径。
但其实,即便济南顺利吞掉莱芜,也依然称不上是强省会。毕竟,作为全国最小的地级市之一,莱芜的人口只有一百多万,GDP总量不到1000亿,全部纳入济南,与青岛还是有明显差距。济南要强起来,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2.最弱的省会崛起,是一种信号
不过,济南正式走上强省会之路,对于其它弱省会将具有标志性的激励作用。
众所周知,强省会一般都在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因为没有“山”,“峰”就显得更有必要。近些年,西部地区的西安,中部的郑州、南昌都纷纷提出要壮大省会,都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但正如有分析认为的,作为东部经济强省的山东,也开始注重打造强省会战略,则意味着将宣告一个普遍性的强省会时代将真正到来。因为强省中的济南都坐不住了,南昌,贵阳,西安,郑州等,还有什么理由无动于衷?甚至不排除,同样属于“强省弱省会”的南京,也将启动强省会战略。
来源:第一财经
强省会的利弊,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一个省的崛起是不是必须要以省会的崛起为前提,一个强省是不是必须要有强省会作为标配?这些疑问至今仍很现实。
但随着城市间人口争夺战的兴起,中心城市竞争的激烈化,以及济南这样的“强省弱省会”都不再甘于沉默,做大做强省会,对于一些省份而言,就将不再惧怕争议,因为行动才是硬道理。
西部君在此前的推文中就说过,并不认为所有的省都应该必须打造强省会。但是,在整体的强省会时代,弱省会所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却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比如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参与,对重要政策、资源的争夺,若缺乏拿得出手的头牌城市,机会就要小得多。
一句话,你不行动,不代表别人不行动。稍一迟缓,便可能错失良机。
3.省会竞争时代来临
当然,打造强省会,并不一定是必须通过赤裸裸的“大鱼吃小鱼”的方式来实现。其主要内核和路径,应该还是指,必须要树立起省会城市应有的担当作用和龙头效应,从规划到定位,都要将省会的“中心”功能壮大到名副其实的地位。
在我们的国情下,任何一个省,即便有“双子星”,省会城市在代表省一级参加区域竞争、突出存在感、争夺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作用,都不可替代。
一个常拿来作为对比的例子是,为何四川似乎比山东更具存在感?按理说,山东经济实力明显比四川强太多,山东也有“中国青岛”,不应该在存在感上输于四川。究其原因,很可能就是后者有一个能够全方位代表自己的省会。这种说法或许有点以偏概全,但未必不是现实。
省会城市的重要性将继续提升,还体现在,未来中国要有足够多的超大城市,而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在省会城市中诞生。因为无论基于基础还是政策地位,省会城市都应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顺位竞争者。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就分析称,中国是一个总人口接近14亿的大国,是美国、日本的多倍。但目前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仅有北上广深四个,未来这一数量将达到10个或以上。这是省会城市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省会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看待强省会现象时,有一种常见的偏见,即认为做大做强省会,仅仅是让一个城市得了好处。实则不然,省会省会,顾名思义,省会的地位和作用,就应该更多放在整个省的层面来考量。
因此,相较于定义“强省会时代”的来临,西部君现在更倾向认为,“省会竞争时代”的到来或许更贴切。说得更透彻一点,未来省与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或将越来越寄托在省会等超大城市的表现上。
强省会不一定带来强省,但弱省会的“红利”,已经越来越见顶。
--- E N D ---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
往期好文
欢迎关注“杠杆游戏2号”(杠杆游戏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