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击的喜剧,终成内容风口?

胖部 狐厂娱乐观察 2023-10-24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 侵权必究】


今年暑期,《鹊刀门传奇》《我有一个朋友》和《兰闺喜事》三部喜剧类型剧集的口碑突围,绝对是行业的一大惊喜。


从豆瓣评分来看,三部剧的豆瓣评分目前依次为8.2分、8.5分、7.8分;而且口碑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化,《鹊刀门传奇》《兰闺喜事》的站内热度都在26000上下,达到垂类热门水准;缺乏流量基础的《我有一个朋友》也跑出了较长尾的播出数据。


之所以说这三部剧是惊喜,在于喜剧作为剧集类型,多年来堪称长视频“苦手”,更是口碑方面的重灾区。


而如今,在行业对喜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明确的背景下,连续三部作品打破口碑魔咒,是否意味着行业找到了新的内容风口?




喜剧得到掌声,不容易

谈到这三部剧的成功,许多评论会从背后的制作团队说起。


《鹊刀门传奇》不必多说,辽宁民间艺术团是国内顶尖的喜剧内容团队,赵本山领衔弟子们,多年来保持着《乡村爱情》《刘老根》两大IP的持续输出。


《我有一个朋友》的导演毕鑫业,作为《一起同过窗》前两季的导演为人所知,两季豆瓣评分分别为9.1分、8.9分,是公认的口碑之作。


《兰闺喜事》团队曾经在2018年制作过首部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今年来随着短剧发展获得了更多关注。


但即使如此,说这一轮喜剧出圈是行业的水到渠成,肯定不确切。


辽宁民间艺术团天花板明显,多年来的作品热度不低,但也很难更高,在舒适圈里待得舒舒服服;毕鑫业导演此前的作品都是校园题材,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轻喜剧风的青春剧;《生活对我下手了》的口碑热度等数据,也只能说一般。


事实上,国内喜剧领域近十年并不存在成熟的喜剧团队。包括头部喜剧团体,开心麻花、辽宁民间艺术团或德云社,都在往长剧集方面使劲,也都没有拿出多少成果。


那么,这一轮喜剧出圈,到底凭什么?


这么多年来,喜剧可以说是行业里公认的难做。


一是难写出真正让观众笑的剧本,尤其是进入短视频时代,观众已经厌倦了各种低级套路和网络梗,要求喜剧本身的结构和包袱技巧必须够高级;二是演员的表演,必须达到足够高的水准。


比如《鹊刀门传奇》,剧本本身其实不算出色,很多前期评论都指出“还是小品那一套”,但赵本山的存在实现了“人保戏”,极佳的表演状态让该剧能留住观众,后期对娱乐圈内幕、诈骗等社会话题的嘲讽才得以带动共鸣,口碑评分走高。



而《我有一个朋友》和《兰闺喜事》,基本是剧本设定够出彩,有了好的“梁子”,加上最少及格以上的表演保证了品质。虽然如此,后者还是出现了“烂尾”质疑。


同时,三部作品都是古装喜剧,这也很有意思。



其实近两年,行业里也出现过评分不错的喜剧,比如《破事精英》系列和《今日宜加油》,也是豆瓣8分剧级别,但围绕职场的玩梗和讽刺,却多少有些叫好不叫座。反而是离生活稍远的古装、武侠时空,更能让观众笑得痛快。


从中不难看出,当下观众为喜剧鼓掌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十年,看喜剧的类型限制



在2007年之后,电视剧行业逐渐对喜剧失去兴趣,是基于创作环境的改变。


一是中小成本的喜剧,很难与越来越多的头部大制作争夺档期;二是喜剧创作的质量快速下滑,加上同质化内容带来的市场钝感,让喜剧不再是一门好生意;同时,喜剧的讽刺功能,在行业审查环境中逐渐减弱。


互联网视频早期,喜剧再度成为中小成本内容突围的又一法门。


前期的短片如《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十万个冷笑话》等,别具网感的搞笑风格都吸引了不少粉丝;平台启动自制后的《暗黑者》《废柴兄弟》等,也以此为主要方向。



但伴随着网播内容的发展,喜剧再一次表现出乏力,几个跑出口碑的IP先后选择了走向大银幕;保持内容输出的在层出不穷的新内容冲击下,也因为观众失去新鲜感难以为继。


在电视端、网络端的两度失守,表现出的是喜剧的类型限制。


一边是对剧本依赖度高,表演难度也不低,有着很高的制作门槛;而另一边是体量上很难做大,有很明显的地域分界,打造跨地域的全民爆款难度极大。所以在资本入场后,喜剧被认为不是一种主流内容的好选择。


但喜剧的另一大特点是,相比于其他类型,让观众笑的内容是市场刚需。


就在喜剧逐渐推出小屏幕的同时,大银幕上以《泰囧》《美人鱼》为代表的喜剧正成为票房榜的弄潮儿。



观众对喜剧始终是有需求的,在喜剧类剧集发展乏力的几年中,喜剧综艺的崛起继续印证着,这类内容是观众的刚需。


这也为行业留出了口子。尤其是在2020年开始,观众对喜剧的强需求越来越明显。


《脱口秀大会》等节目的出圈程度上了个台阶,《德云斗笑社》《麻花特开心》等喜剧团综也取得了超预期的数据;再到郭麒麟凭借《赘婿》成功升咖,长视频的喜剧风口似乎格外明显。


平台侧的反应也很快。行业从2021年开始,不但产出的各类型剧集都集中表现出轻喜剧风格,主要平台也先后打造了喜剧主题的线上剧场,最近的片单各家依然都有相关动作。


但此前效果并不明显,几个喜剧场的内容孵化速度都较慢,而联手头部喜剧人打造的剧集《瓦舍江湖》《医是医,二是二》等口碑热度表现不佳。即使是口碑不错的《破事精英》《今日宜加油》,口碑也没能转化为热度。


直到今年暑期以来,三部作品的口碑“连捷”。





观众需要怎样的喜剧?



先回答一个问题,观众需要从喜剧中得到什么?


从当下这个节点来说,观众的需求其实很明确,首先能解压地笑出来,其次也需要对一些话题的共情和讨论。


但笑出来不易,能共情更难。


在2006年的《武林外传》打造收视奇迹之后,崭露头角的喜剧就只有争议缠身的《爱情公寓》。而这两部在喜剧领域留下印记的长剧,表现出类型内容流变过程的中间态。


一方面,其内容已经与互联网深度关联,前者的编剧是号称早期网文“三驾马车”之一的宁财神,而后者更是各种互联网梗的综合体;另一方面,此前以“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喜剧创作,开始进入无厘头的后现代叙事。


这种变化其实让喜剧创作越来越难。


从前者来说,“网感”喜剧的竞争者不再只有剧集,在网络梗、相声、脱口秀、sketch、搞笑短视频等喜剧门类及海量创作者的包围下,让剧集依然能释放具有惊喜感的内容,是一件门槛极高的事情。



而后者则意味着,如今的喜剧很难拿出被大声叫好的内容力度;但喜剧这一类型,又注定与生活和现状紧密相连。


以口碑不错的《破事精英》为例,第二季豆瓣评分8.6,站内热度最高6602。围绕裁员、削减开支、办公室恋情等内容展开讨论,更像是话题集中的网络留言帖,不但同类的梗大家司空见惯,而且聚焦职场生活,该剧的讨论有话题、情绪,却没办法给打工人找答案。



由此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古装喜剧反而连续出现爆款。


一来,离观众的真实生活远一点,却可以离现实问题近一点,《鹊刀门传奇》把娱乐圈、诈骗等问题放在古代逻辑下,就是妥妥的新鲜感;《我有一个朋友》在武侠世界里,可以大胆讲讲人性;而《兰闺喜事》把婚恋问题放在古代,也脱离了同质化陷阱。


二来,这些剧本质量获得认可,就在于更能发挥长视频的优势,以更完整的故事,把其他内容不具备的喜剧结构和人物形象做好。



背后,显然能看到长视频内容升级带来的影响。而未来一年,类似的“喜剧+”尝试还将继续。


无论是德云社的《万春逗笑社》、开心麻花《请和搞笑的我谈恋爱》或者《鹊刀门传奇2》,还是更多喜剧人们带来的《喜卷长安城》《多大点事儿》《一年一度喜乐会》等内容,都将在未来一年持续亮相。


已经让行业看到潜力的喜剧,能否有望冲破类型天花板,要靠未来这些内容的品质说话。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偶像剧,消失了?
宁浩新片,辣评内娱
秀人演唱会,粉丝特供?
横店代拍,已经用上无人机了
张艺谋被骂冤不冤?
《好事成双》,国剧“刚”学宝典
2024剧集“待爆”前瞻
热播谍战剧,网播“沉默”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如需投稿后台回复【投稿】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