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剧集“待爆”前瞻

胖部 狐厂娱乐观察 2023-10-24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 侵权必究】


每年三季度末,主要视频平台都会放出接下来一年的片单,可以结合目前公开的项目,做一个剧集市场前瞻。


过去两年的内容升级,让观众对国产剧逐渐有了新的期待。剧集行业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回暖期,比较明显的是今年暑期档,根据云合数据,2023年暑期剧集上新125部,比2022年同比增长28部,且有效播放量同比上涨6%。


另一边,平台方面也在2022年的降本增效之后,在今年普遍实现了更好的财务状况,主要平台在内容开发上也喊出了“高质量增长”,更多头部项目开始摆上桌面。


哪些项目有机会成为爆款,还要看后续的内容完成度和营销力度。但至少从目前的几份片单里,可以读懂视频平台下一年内容布局的思路,以及其对爆款风向的预判。





核心“待爆区”,流量基本盘


网友时常会发问,每年长视频平台总会有大量古偶仙侠和现偶甜剧,这些看起来非常同质化的剧集,却集中了最头部的演员及其他制作资源。


其实很好理解,这些内容一方面长期以来经过长视频验证,是年轻观众偏好的最大公约数;而且多年来已经培养形成了观众的观看习惯,构成了平台的流量基本盘。


另一方面,这也是剧集行业基于“流量+IP”逻辑的类型适配方案,虽然近期在转换思路,但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事实是,在过去两个暑期档,从去年的《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沉香如屑·沉香重华》《苍兰诀》连爆,到今年现象级的《长相思》,古偶剧依然是头部爆款最集中的类型,也是最核心的剧集“待爆区”。


《长相思》


接下来一年的片单,依然将延续这种发力方向。九月以来三份片单总计340+部新剧中,“古装+”剧集超过100部。


头部大、小花的古偶剧一直是平台的头部资产,新片单里有如杨幂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赵丽颖的《与凤行》、杨紫的《长相思2》、赵露思的《神隐》《珠帘玉幕》等,差不多预告片发布后基本能拿下百万级预约,一些未开拍项目也话题不断。


或许因为市场升温,85花将在下一年集体回归,刘诗诗和唐嫣时隔多年重新担纲古装大女主,前者的《一念关山》或于四季度上线,目前拿下72万+的预约量,《狐妖小红娘·竹业篇》也放出了新的物料;唐嫣新剧《念无双》也放出了一条短预告,已在近期开机。


同时,男女头部明星领衔的都市、爱情题材剧或近两年热度较高的悬疑类作品,往往也能快速拉动关注,比如《玫瑰故事》《哈尔滨一九四四》《承欢记》《要久久爱》《在暴雪时分》等;王一博主演的《长风破浪》,刚发布一张海报就上了多个热搜。


除了演员影响力拉动关注,还有一类准爆款,就是前爆款的系列剧,比如“拖更”4年的《庆余年2》,预约人数破600万。


还有《长相思2》《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大江大河3》《唐人街探案2》《猎罪图鉴2》以及“鬼吹灯”系列的《南海归墟》等,比单纯的IP改编更有保障。


而准爆款加上“拖更”buff,更会形成巨大讨论度,比如片单里的《繁花》《宁安如梦》等,后者预约人数已近700万。



看起来,这似乎依然是“流量+IP”两大因素决定的爆款逻辑,但其实行业和市场都在发生变化。


2022年整体的降本增效之后,内容升级开始带动市场对剧集品质要求的提高。观众对头部内容的热情,也是基于过去一年形成的行业信心。


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凭借表演出圈的明星,也具有了较强的市场号召力,比如张颂文的谍战剧《孤舟》的热度也不低;尤其是口碑更吃重的现实题材及悬疑探案类型,孙俪、谭卓、高叶及于和伟、郭京飞、秦昊等名字反而更能带动期待。


流量要有演技,IP也要有好内容,这是当前市场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古偶、现偶等核心“待爆”区,更需要以此对冲高投入的风险。





IP开发的新风口



进一步说,什么样的IP才更有内容价值,判断标准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开发逻辑。


此前多年的女频IP开发热,大部分作品来源于晋江文学网;从《庆余年》开始的男频热,则让阅文IP迎来改编加速。


而今年以来,多部晋江IP改编剧如《长月烬明》《偷偷藏不住》《我的人间烟火》等,频频遭遇内容争议,传统IP豪门迎来了挑战者。


近期在播的《好事成双》,就是改编自豆瓣阅读作者郎朗所作女性小说《双喜》,已成为九月的热门剧,同样来自豆瓣的IP改编剧还有此前的《装腔启示录》和《九义人》,剧集口碑都不错。


此外如待播的《为有暗香来》,改编自知乎“三绝”之一的《洗铅华》。



这些IP新贵的特点是,输出的都非传统的网文内容,作品的故事性更强的同时,认知也相对熟龄,更能带动成年市场的话题热度。这也证明了行业对IP内容价值的需求。


IP源头多元化,已经突破了传统网文为源头的模式。


这不意味着网文IP价值的下滑,相反,真正具有流量和改编价值的IP在增值,而且平台改编也更加坚决。


比如近两年较火的男频IP《大奉打更人》《夜的命名术》等已经火速进入片单,《斗罗大陆2》再度重启,还有《凡人修仙传》《遮天》等IP改编也颇受关注。



但平台也把目光投向更多严肃文学和传统出版作品,如茅奖小说改编的《北上》,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两京十五日》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创下天价版权费的IP《清明上河图密码》,终于进入开发轨道,新片单信息显示将由张颂文领衔主演。


更明显的是,近两年漫改、游改剧集的快速增加。


这要归功于内容升级,相比于文字层面的小说作品,这些本身就是视觉化的IP,改编显然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在今年初的《少年歌行》获得市场认可之前,许多演员甚至不愿出演漫改剧,没人敢和纸片人比颜值或表现力。但如今,这类作品大大增加。


漫改剧有《狐妖小红娘》系列以及《大理寺少卿游》《镇魂街之热血再燃》《镖人》《少年白马醉春风》《暗河传》《师兄太稳健》等;游改剧也出现了“仙剑”改编扎堆,《仙剑》《仙剑四》《仙剑六祈今朝》等进入待播。



行业的IP新需求,与IP开发能力的提升,大大拓宽了以往IP改编的局限性,并形成了若干潜在风口,这或许也能改善现有IP剧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




分众题材的未来战场



其实针对内容单一、同质的问题,行业在2020年就喊出过“分众”时代已至,即随着市场进入“亿级平台”时代,单一垂类市场也有孵化爆款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发力更多剧集类型。


此后,每年也确实都会有新的类型题材孵化爆款。


比如2020年是悬疑元年,也出现了《三十而已》《我是余欢水》等现实题材佳作;2021年则出现了《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主流爆款;2022年年代剧《人世间》《风吹半夏》出圈;今年有科幻剧《三体》……



这些已经验证过的类型,先后成为行业发力要点。比如悬疑剧今年迎来各平台全面发力,各家片单里累计有超90部;当代都市等现实题材内容更是片单重头戏,已经形成了平台的开发惯性。但这类作品如果口碑不行,基本出圈无望,爆款门槛不低。


而基于台网融合需求,平台在年代剧、谍战剧等领域下了不少功夫,主要年代剧有《南来北往》《北上》《大海道》《艰难的制造》等,谍战剧有《孤舟》《哈尔滨一九四四》《长风破浪》《孤战》《梅花红桃》《暗夜与黎明》等,大多都有着头部制作体量。


包括今年刚刚形成热度的科幻剧,也有《火星孤儿》《球状闪电》《梦之海》《夜的命名术》《我们生活在南京》等一批新的作品紧跟尝试。


同时,行业也在探索新的类型风口。


比如武侠剧,或许是基于古偶多元化的思路,各平台都在加大力度。今年《少年歌行》《云襄传》《莲花楼》基本都有不错的成绩,为平台探索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作品体量较大的有《金庸武侠世界》系列剧,目测后续热度不低;《一念关山》也值得期待。其他项目还有“少年歌行”系列和《云海玉弓缘》《只此江湖梦》《镖人》《解甲》《长陵》《七夜雪》等。


喜剧也是去年开始的尝试,近期还出现了口碑不错的《鹊刀门传奇》,在今年的片单里启动了新一轮尝试,如《重返青春》《一年一度喜乐会》《多大点事儿》和德云社出品的《万春逗笑社》等剧。


在分众领域的发力,是长视频为了跳出内容陷阱,面向未来的思考和尝试,也是在“内容为王”的新时代,寻找属于长视频的新主流类型。但这种拓荒的难度不小,后续作品能否坚持近年来内容升级的要求,还需要平台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行业回暖期,各平台这份下一年的剧集片单堪称豪华,有多少剧能够如期和观众相遇,又有多少能成为爆款,不妨拭目以待。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热播谍战剧,网播“沉默”
内娱的时装周“优待”,仅粉丝可见?
“好评”观影团,撑起首映礼
陈凯歌《志愿军》的399天
漫改剧不具有全民属性|专访《异人之下》导演许宏宇
好剧烂剧,CP出圈就是爆剧?
谁在电视上围观年轻人职场?
周冬雨 “叛逆”地走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如需投稿后台回复【投稿】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