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微短剧,2023年两大文娱风口
而这些,无论是指向未来的风帆,抑或如此前一样空有概念的资本游戏,都在2023年成为行业最重要的风口记忆。
其带来的影响,还将在2024年继续发酵。
以年初Chat-GPT为AI技术飞跃的标志,这门技术正在成为各个行业领域颠覆变革的产业动力。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AIGC产业规模约为143亿元,而2028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202亿元。
而过往两年,生成式AI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文娱领域。无论是图像技术,还是在动漫、游戏乃至实拍中的应用,都在改变行业的生产效率。
也因此,文娱产业被视为能吃到AI红利的前沿。到了年底,电影《非诚勿扰3》直接把AI话题拍进了电影。
年初已经出现了上海电影等多支“妖股”;随后,包括华策影视、慈文传媒、百纳千成等把AI布局写入2022年财报,光线传媒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长田更发布了一封内部信,把公司的AI发展思路推动出圈,再度带动了狂欢。
(涨幅较大的4月12日)
如果说百度、华为等大厂的发力点是打造基础AI技术产品,文娱公司往往着力于打造垂直应用。比如阅文推出的大语言模型“阅文妙笔”。
而视频平台、公司们则纷纷尝试打造真正有行业价值的AI产品,谁能先结合AI技术革新的风潮,打造适用于影视降本增效期的产品,或许就会成为下一个产业阶段的抢跑者,并深刻影响公司市值和未来行业地位。
但一年来的现实证明,这种飞跃显然还需要时间。
“相关技术还没有完全用在影视产业的流程上面,目前大家都还是在测试。”视频平台AI负责人Candice向狐厂娱乐观察介绍,“比如文心一言现在就有剧本评估功能,但使用者反馈都比较一般。目前最切实的功能可能还是GPT的文字处理,也还是需要人做优化调整。”
科技记者岑雨则会更兴致勃勃地谈到一些前沿科技,比如配音,目前乍一听已经很接近真人;又比如近半年Pika在生成视频领域的成绩,在他们最新的宣传片里,只需要输入文字比如“女孩和烟火”就能出现对应的画面,“文娱领域对人工替代最高的,可能是视频生成。”
但Candice也指出,这些技术投入实用都需要时间,“产品很多,但都很像半成品,最多做一些海报、短视频什么的,但耗时都很久,可能相关工种的人上手就传统方式做了。内容行业最容易实现价值的,我们过去以为的是动漫,但现在其实也遇到了瓶颈。”
按照AI领域的技术发展,目前在图像、视频、配音、音乐等领域的进展,其实已经满足制作一部动漫的要求,但显然人工智能还不足以真正形成有价值的作品。而早于实际应用价值而来的,却是其给从业者带来的焦虑。
“比较悲观的观点是,AI创造的内容不被认可,却会把不少人挤下岗,现在就处于一个很拧巴的状态。”岑雨说。
在2023年的好莱坞罢工中,关于大制片厂对AI的应用就成为关键话题,编剧们恐慌于自己未来的工作可能会变成给AI“改作业”,这会大大影响其在行业里的内容权重。虽然最终的合同里限制了AI的使用,但有大量声音认为这份合同的限制不足。
接近年底,咪蒙团队四部短剧全网下架的消息,给微短剧这个炙手可热的赛道蒙上了一层迷雾。从11月开始,各方面对微短剧的管控力度在持续上升,给行业方兴未艾的狂热泼了盆冷水。
2023年,“八天破亿”、短剧出海的新故事,让微短剧产业成为了破圈的大众话题。狐厂娱乐观察此前也有过深度分析(点击查看原文)。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以下沉市场、所谓“三保”(保安、保姆、保洁)人群为目标的小程序剧,在吸引受众“上百元看一部剧”之后,也在遭遇对应的反噬。
《中国消费者报》等媒体已经频繁报道观众举报小程序剧诈骗的新闻,尤其涉及到部分小程序管理不严,观众退出后需重新付费、充值后小程序关闭等事件层出不穷。
加上内容争议巨大,各级监管趋严,在2023年11月抖音宣布近期累计下架小程序内违规微短剧119部,处置违规推广微短剧的抖音账号1188个,快手、微信也有相关动作。加上咪蒙团队《黑莲花上位手册》等剧被下架,影响进一步扩大。
微短剧接下来能不能赚钱?
“这个市场还在急速膨胀,总有人能赚到钱。”微短剧导演杨深表示,“问题就是,大家都想来赚钱的时候,赚不到的人会越来越多。”
“而且微短剧生意本身九成的钱是渠道的,相当于每个项目都是前期高投入、高风险、盈利10-15%的生意,那么接下来怎么卷呢?大家就要比谁口袋更深、项目走得更快,门槛肯定越来越高。”
制片人赵婷也认同,微短剧的蓝海时期已经过去,“下半年每个月备案的微短剧都有300多部,这还是走备案的平台项目。最后的结果,我觉得就是留下三四个九州这样的头部平台,制片方交渠道费,这部分利益就算是瓜分完毕,暴利肯定是没有了。”
更重要的问题或许是,微短剧这门生意还能红火多久?
一方面,下沉市场对微短剧的高额付费已经表现出情绪,接下来能否持续;另一方面,微短剧内容的品质和价值观问题,已经成为监管重灾区,小程序剧能否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在赵婷看来,这些问题其实不算问题,“目前已经形成的需求是,下沉市场在为微短剧付费,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问题可能在于管理混乱、诈骗等等,但如果形成几个有品牌保障的大平台,用户焦虑和监管的问题其实都能解决。”
在过往两年行业降本的大背景下,大量公司正在涌向微短剧这一风口,包括各大影视头部厂牌。这或许会加速推动产业的正规化、系统化,但目前的竞争加剧,也会成为各方接下来必须迈过的坎。
无论是有望推进行业生产力革命的AIGC,还是为行业开源的微短剧,其共同点都是在前景并不明朗的阶段,提前带动了市场的热情和行业的匆忙下场。
而三年来类似的“风口”事件不绝,表现出的是行业内外对增长前景的迷茫。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虽然过往一年多长视频迎来了公认的内容升级潮,观众的信心也更强,主要平台的财务数据也明显改善;但从绝对数据看,会员数量这一指标仍保持在大约三年前的峰值,增长基本见顶。
而在电影行业,非头部档期的数据表现,也表现出市场的疲软。
影视行业新的增长点在哪?是动漫,是联动游戏,是IP多元化、商业化?每条路都有人探索,但也都没有明确的成绩。而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从业者,都试图找到一些更具确定性的指征。
过去两年里,行业的整体逻辑也在快速调整。平台侧的降本增效,把合作窗口仅仅面向具有头部制作能力的对象,大量中小从业者的机会减少;而在内容创作上,市场的快速变化促使长、短视频创作成为一门To C生意,也迫使从业者自我调整。
对于许多从业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迷茫的时期。也正因如此,他们和背后的投资者们,都需要一个答案。
“元宇宙、NFT、AIGC,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这是一个未来式的方向,真正投入实用必须要至少五到十年。但市场就会追着故事跑,说白了不只是影视行业,现在大家都迫切需要一点新的可能性。”Candice说。
这种对风口的追逐,不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