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门记忆】炮竹厂记事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2-07-23


澳门记忆

炮竹业是20世纪澳门传统手工业,亦是当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被推许为“华南地区保存最好、最具工业文物遗迹意义”的益隆炮竹厂,不仅为本澳仅余的炮竹工业遗址,更是已消失的炮竹业文化及传统的载体,同时为澳门文遗之城再添一份独特人文色彩。

文化局正对益隆炮竹厂开展活化及局部开放计划,读者们不妨看看影片,将遗址内的建筑先睹为快,并了解益隆炮竹厂过去的建构和历史。




昔日用地八万二千平方米

益隆反映炮竹业盛况


遗址占地约20,000多平方米,保留30多座建筑。

炮竹业是20世纪澳门传统手工业,且是当时澳门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大半个世纪前的氹仔四面环水,仍然是贫瘠的小渔村,经济全赖炮竹行业支撑,从益隆炮竹厂的规模可见当年炮竹业的盛况。



建厂依法远离民居




胡少泉
文化局文化遗产厅代表胡少泉表示,根据1863年颁布的危险设施管理条例,炮竹生产的厂房设施建造必须远离民居。所以20世纪初各炮竹厂先后选址建厂于人口相对较少的氹仔。

当1925年澳门台山炮竹厂严重意外事故后,澳门半岛的炮竹产业只可从事危险性不高的黑药炮生产,和需要大量人手的工序,如造纸、搓壳、上皮、锥壳、摈炮、包炮等工序。而生产电光炮、制药、药引制造、入药、凿炮等较为危险的工序,则由氹仔的工厂负责。70年代后,随着炮竹市场的转变,氹仔各炮竹厂相继结业。



全盛时员工五百人




邓壁堂(黎鸿健提供)

益隆炮竹厂由广东南海人邓壁堂创办,邓氏早期于佛山及南海经营炮竹业,拥有均益、邓均益、益隆、广隆等商号。1925年获准在氹仔建立益隆炮竹厂,采用股份公司方式经营。早期的益隆规模并不大,从数份分别为1931年、1936年、1943年的资料记录中可见,益隆炮竹厂的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充。


文化局正对益隆炮竹厂开展活化及局部开放计划

20世纪50至60年代初炮竹业的全盛时期,益隆炮竹厂在氹仔全厂使用土地逾82,000平方米,占地广袤,而当时益隆每日的起炮量平均超过2,000饼,雇用工人多达500名,是规模仅次于广兴泰爆竹厂的氹仔第二大炮竹厂。由1925年正式设厂至1984年结业为止,益隆经营近60年,也是本澳营运时间最长的炮竹工业遗址。



生产销售一体企业




昔日运货的河涌水道,今已变成泥坑。

益隆炮竹厂是邓壁堂炮竹生意版图的主要生产工厂,与其旗下的其他公司、工场配套组成生产销售一体的大型企业,邓氏的炮竹生意旗下公司除了益隆炮竹厂,分别还有设于康公庙前地的益隆炮竹公司总发行,即邓氏名下各号的总部;设于下环街负责制造炮壳的均益炮竹庄,同样设于下环的和记纸厂,设于内港6C号的益隆码头,以及在香港的益隆分公司、宏益公司等,是总揽从造纸制壳、生产炮竹、包装,再到外销的企业。


炮竹业是本澳上世纪的支柱行业,承担起不少家庭的生计。(黎鸿健提供)

益隆炮竹厂作为本澳仅余的炮竹工业遗址,其保存完好的建筑布局和环境,不但保留和呈现了炮竹生产及制作的工序流程,亦成为已消失的炮竹业文化及传统的载体,也收藏了氹仔人民的生活片段、经济生产活动,以及集体回忆。



遗址活化局部开放




炮竹厂中央的大水塘,为工厂防火防灾系统至关重要的一环。

文化局正对益隆炮竹厂开展活化及局部开放计划,将保留该址内的建构筑物和原有布局,对受损的建构筑物进行排危加固,计划铺设栈道连结各分区及设置休憩设施等,沿途设置说明牌讲述益隆炮竹厂及本地炮竹业的历史故事、建筑功能及炮竹制作工序等内容,在保障公众参观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开放局部空间。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