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分钟艺术 | HOHO+SONG:拒绝上班,也拒绝只做艺术

郊野艺术 郊野艺术JYart 2022-05-16


Hi~




这是3分钟艺术时刻的第五十八

全文共5008个字 阅读大约3分钟





艺术家HOHO+SONG



我们不想以什么具体的身份来创作和生活,我们更想以一个真实且自由的“人”来面对一切。我们的理想是策划快乐,大家的理想不也是快乐吗?


___



我们一直会保持工作和创作的状态,但不会上班!”今年刚刚毕业的HOHO和SONG对未来这样畅想着,语气里几乎听不到一丝焦虑和迟疑。


HOHO和SONG,一个来自浙江,一个来自湖北,一个跳脱活跃,一个是沉稳冷静。就像他们给自己组合取的名字“冧”,一边是“喜欢”的意思;一边是“倒塌、干掉”的意义,两个极端,爱憎分明,活得洒脱。也像他们今年的毕业作品《合奏》与《生息》,今年双双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一个以充满反差萌的唐宫仕女欢脱而严肃地观察社会;一个回到原点,以柔性气息舒缓平静地感知生息。


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HOHO和SONG告诉我们,他们想能尽自己的力量去传递快乐,去为这个地球做些什么。他们拒绝被定义,拒绝被身份捆绑,拒绝陈旧和干枯,拒绝上班,又或是拒绝只做艺术创作。他们对艺术和商业的结合有充分的想象和期待且积极实践着。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还有与年龄不太符合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他们直言艺术就是一桩很好的生意,商业艺术不仅仅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场发挥想象力的艺术交流,更是一种源源不断的生机。而这生机,来自两位艺术家的自由感与真实感,他们个性愈是强烈,责任感就愈重;他们的艺术愈是飞扬,就愈想让艺术落在实处,让它亲切地和人们在一起。他们想要不同表达都能绚烂,想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轻盈、更简单,当然还要更快乐。


年轻是什么?大概就是爱其所爱,畏其所畏,路始终在足下,天空始终看得见希望。什么艺术不艺术,商业不商业,生活不生活的,总有个“快乐”在罩着你,这已经足够,已是人间值得。



HOHO作品,合奏



SONG作品,生息






一起来策划快乐呀!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为什么会想要用并且是“交互体验“来呈现自己的创作?


人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而交互让设计与人的关系更融洽,体验感更深入。




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起艺术创作的?


开始挺早的,大一我们一起拍照,一个是摄影,一个是模特。那时候就发现我们特别聊得来,讨论一些事情都很有认同感。大二时,一起做了一组视觉设计,就发现工作起来特别通畅,频率、审美都特别契合,彼此欣赏。大三有了我们自己的公众号,平时会很佛系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了一些艺术相关的合作。



HOHO+SONG作品 ,乐园·一次奇怪的相遇  (收集大家儿时照片,做成专属邮票,在相册里奇妙相遇、玩乐),点击图二图片链接,可了解作品详情。



你们俩为什么会给自己的艺术组合取名叫冧lin?

选这个字是比较偶然,当时看到它的形态,我们就被吸引了,两个木非常有组合的感觉。


它也是一个粤语常用字,念一声lam是“喜欢”的意思,念三声lam是“倒塌、干掉”的意思。两个极端,这和我们的性格和创作状态都非常相似,爱憎分明,独立自由。




作为组合,你们有没有梳理过自己的艺术主张?


我们没有特别去限定自己的走向,很多事情都可以尝试,作为一个team,我们就会进行艺术创作,同时我们也是设计师。如果一定要具体地描述:我们只想一起策划快乐。




HOHO+SONG作品, 乐园·一次奇怪的相遇  



策划怎样的快乐?

很简单的,一种深刻的愉悦感。


就像做毕业设计时,创作过程中是快乐的,而后去看观众的反应又是另一种快乐。有很多小孩、老人去体验,连展厅的工作人员都会去,有小朋友会用自己的话来和爸爸妈妈去介绍我们的作品,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完全理解我们最终想要表达的内容,但他们沉浸在其中的状态,那些快乐的神情,已经是对我们最好的嘉奖了。


对我们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快乐,不管干什么,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快乐。




HOHO作品,合奏,交互现场







让艺术亲切地和人们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们的毕业设计《生息》、《合奏》双双获得今年央美毕业设计一等奖,并且《生息》还被央美美术馆典藏,当时创作初衷是什么?SONG先来谈谈《生息》吧。

《生息》源于我的一段生活经历,那是自己的一个蓝色时期,很失落很down。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遇到了很多善意,来自一些熟悉的朋友,也来自一些陌生人。这些善意对我的触动很大,就像你身处黑暗之中,突然有了星星。


这个感觉很奇妙,我很幸运地捕捉到了,但是我没有宣泄口,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想了很多方案,都没有过自己心里那一关。直到看到了柔体气动技术,那种带有生命力的律动与张弛,它就是我想表达的感觉,交互是在心坎的,心跳是可以感应生息的。




SONG作品,生息,交互现场



柔性气体技术是怎样交互在心坎的?

它的原理是用气去让一个硅胶单体的形态去进行变化,就像有人给你打气,一下子激活了你。虽然这种技术属于工科自动化的研究领域,但不同于传统的机器人那种冰冷和坚硬,它摸起来是软的,如果能让人直接上手摸的话,触感肯定特别好。


但遗憾的是现在只是一个初代版本,大家还不能上手触摸(目前放在亚克力盒子里,大家可以观看这种动态韵律)。这种技术还挺新的,它在公共艺术领域当中目前还没有相关案例,我没有可参考的,这是一个难点,又一个突破口。




看《生息》时,那些“小生物”一点一点张开,很轻盈很缓慢,好像是给现代生活一种警示,警示我们忘记原初生活的那种呼吸感。你个人是怎么理解“生息”的?为什么会选择那样一些“小生物”?

我理解的“生息”很简单,“生”与“息”本是两个相反的概念,但组合起来又是另一个概念,英文翻译成The circle of life。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也是互相传递的,这是一个循环。又或者说,正是因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相互连接,我们的未来才是不断螺旋上升的。

 

至于那些“小生物”很多都来自于大自然中的一些动态。我研究了很多植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生长不是从小直接变到大,而是有频率、有节奏地生长。这种节奏既是平和的,又是平衡的。我希望我们的生活也如此,大家都能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合适节奏。



SONG作品,生息,交互现场



大家体验《生息》时,有什么令你们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个孕妇妈妈,她在体验时,她说“我怀孕了,这是两个人的心跳带动的这个装置运动吗”,当时我们瞬间被击中,生命力的感觉啊。


还有一个大叔,他说在《生息》面前,他变安静了,那些“小生物”彷佛牵引着他,他的呼吸在慢慢缓下来。这个装置其很根据人的心跳联动的,我很感动也很欣喜它能让人有这样舒缓、放松的感觉。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SONG作品,生息,交互现场



HOHO的《合奏》为什么选择唐宫仕女来作为主角?

最重要的是因为喜欢,她们雍容典雅的状态,在视觉和审美上有极强的辨识度和解读空间。


这些仕女就是像宫廷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一样,沉浸在演奏和音乐的气氛中,全情投入,安然自若。这种状态正是我想表达和向往的,人们面对危机保持冷静的一种处乱不惊,超然物外深层精神世界。




唐·佚名,宫乐图

唐·周昉(传),调婴图

HOHO作品,合奏,人物形态提取



感觉这些仕女被“风”、“电”等元素捉弄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故事?你是怎么设置这些情节的?

这是一个六连屏的机械交互装置,也设置了六种干扰——被水淹、被电击、被风吹、被烟熏、被瓜砸,这些都源于一些社会的观察。比如爆瓜的场景,是源于前段时间各种“大瓜”漫天飞,吃瓜群众不亦乐乎,可是这些“瓜”说到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又比如“放水”的点,是源于前段时间海洋核污染的一些社会乱象。


创作《合奏》时,我们被隔离在斗室中,通过网络进行联通。每天都感到被信息、谣言充斥着,处于某种被挤压、又焦躁的状态。也是那个时候,我看到了这些唐宫仕女,又去读了庄子的《逍遥游》等等。我就想用交互体验的设计语言去重新构建中国古人那种心怀感恩、处乱不惊、超然物外的深层精神世界。所以在装置里这些“仕女”不管经历怎样的危机都是不为所动的,尽力地去弹奏好每一首乐曲。


其实在疫情期间,我们中国人做出来的反应是非常积极的一个状态,我也想表达我们直面危机的积极和乐观,以及东方文化中所崇尚的淡定超然。之所以叫“合奏”,就是一起奏响面对危机时的一首东方当代乐曲。


从视觉传达方面,面对仕女、房间不同状态下造型变化的展示使用了丰富的视觉效果,我也致敬了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样式,比如达利、玛格利特等艺术家的艺术范式,并尝试以六屏联动的形式增加戏剧性和矛盾冲突感,希望这个作品能在作品的张力上去表现一种东西方语境交织下的生存可能性。


作品根据主旨,对唐代仕女的形象进行了归纳、提炼、再创作,以便于进行动画创作,同时更贴近当下生活。


在听觉传达方面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以及旋律,整体装置作品尝试带给受众视觉、听觉、触觉的沉浸式多维感官体验,希望能够通过轻松、幽默的互动体验引发人们的思考。


在交互体验方面,将实体机械装置与虚拟影像相结合,体验者点击屏幕上的小道具后,可以触发对应位置的机械装置。机械装置启动后,联动影像,道具对画面中的仕女产生干扰。



HOHO作品,合奏,交互细节






艺术就是一桩生意

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希望艺术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比较喜欢的艺术家Olafur Eliasson,他在冰岛长大,他之后的工作室也一直在冰岛,他做了很多与自然相关的艺术品。比如说他做了一个时钟,格陵兰岛的二十四块冰运到了伦敦市中心的一个街道上,冰开始消融直至消失殆尽。这也是时间的流逝,警示人们,我们的空间与时间都与大自然紧密相连,我们要像爱自己那样去爱自然。


还有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很感动。他做了一些太阳能的向日葵灯,并把它们发给非洲的孩子,这些孩子白天拿着收集太阳,好像在收集希望一样,晚上又可以点亮黑夜,就像点亮未来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关注生活、关注大众、关注民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就是一个已经具有人类使命感的人,一个伟大的人。我们也想做这样的艺术,想让大家有快乐的感觉,并能一起为地球做点什么。




Ice Watch, 2014

Place du Panthéon, Paris, 2015

Photo: Martin Argyroglo

Ice Watch, 2014

Bankside, outside Tate Modern, London, 2018

Photo: Charlie Forgham-Baile

Little Sun, 2012

Milan, 2012

Photo: Marco Beck Peccoz

Little Sun, 2012

Addis Ababa, 2012

Photo: Merklit Mersha



这一代人其实是越来越个性的,而你们想要给大家策划要快乐,承担一些社会责任,那你们的个性和大众之间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平衡?

我们希望以一个更轻松的状态去理解两者的关系。我们本身学的就是公共艺术与体验。这其中有公共、有艺术、有体验、有设计。艺术来源于生活,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方式,我们恰好也有这么多表达方式。而且,我们的理想是快乐,大家的理想,不也是快乐吗?




刚刚毕业,你们想以怎样的状态在创作?

我们不想以什么身份来创作或者生活,我们更想以一个真实且自由的“人”的状态来面对一切。




问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有没有想过去找工作?

我们一直会保持工作和创作的的状态,但不会上班。



HOHO+SONG,创作现场



《合奏》也将入驻上海东方商厦,你们对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有怎样的期待和想象?

我们还挺期待在未来可以把商业和艺术更巧妙地进行融合和转化,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体验式的艺术设计。也就是让体验设计作为公共艺术,去应用在城市空间中,我们也不断研究怎样可以在商业环境里为大家去创造更好的体验。


未来的线下体验一定会被特别关注到,线下和线上的区别其实就在于“体验”这两个字。


未来线下的空间,不再只是单向的物理空间,而是能有不同时间感的体验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突破维度认知和感官认知的一个体验模式去取代原来的那种单一的体验方式。就是像现在进入商场,去感受的是全方位的服务和体验,而不是以前单一的购物。以《合奏》为例,它其实是模块化设计组装的,后期的应用场景非常开放,可以根据美术馆、舞台剧场台、商业中心的一些空间场域的具体需求进行重组和延展。




会不会担心商业化会影响到艺术的纯粹性呢?

村上隆认为,艺术就是一桩发挥想象力的生意。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是什么,这其实要看个人对艺术的定义是什么?你想要传递的是什么?对我们来说,艺术来自生活,回到生活,而这其中,就是各种各样的表达去和大众之间产生链接,商业本身就是一种表达。




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

会继续深化研究柔性气体技术,和机械装置结合,也会和一些音乐家、科学家来一起创作。希望以后的创作是各种跨界的,更好玩一点。





采访、撰文:张三2.0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版权为艺术家所有

\ END /



   ARTISTS 艺术家


王晨皓+宋若芯

 HOHO+SONG


我们希望以一种更轻松的状态去看待艺术对内以及对外的关系。基于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的专业背景,致力于研究将多维度、多感官的体验融入设计与创作之中。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和表达,我们更希望的是以一种亲和的状态去触及自己的内心然后再以柔软的语言去表达和传递。


教育背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修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专业


曾获奖项:

王晨皓

2018本科生在校优秀作业二等奖

2019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9城市亲历作品优秀奖

2019本科生在校优秀作业团队三等奖

2019大画中国节优秀作品奖

2019中央美术学院微摄影大赛优秀奖

2020本科生在校优秀作业团队三等奖

2020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

2021年度本科生优秀毕业作品一等奖


宋若芯

2021年度本科生优秀毕业作品一等奖

作品《生息》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2020本科生在校优秀作业三等奖

2020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9城市亲历作品优秀奖

2019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9本科生在校优秀作业三等奖

2019中央美术学院最美中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2018社会工作优秀奖

2018本科生在校优秀作业三等奖











3分钟艺术 | 黎朗:时间是我杜撰的

展览 | 陈抱阳:AI会做梦吗?

3分钟艺术 │ 庄旭帆:我的光,它会说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