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宏杰:从俄乌战事看为什么人们喜欢听假消息?

张宏杰 少数派文选 2022-08-23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简读中国史》等。


乌克兰战争第一天起,中文网上充斥着各种假消息。当天下午,我老舅连着给我发了俄罗斯一小时二十二分拿下基辅、乌克兰总统已经被炸身亡的消息。过两天,他又给我发来一条视频,说是乌克兰国防部大楼被炸。我一看,那是2021年以色列攻打哈马斯时候的事。


每次我老舅给我发来假新闻,我都要耐心给他揭穿一下。但是我揭穿了一百条,他发来的第一百零一条,还是假消息。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猎人上山打猎,遇到了一只熊,没打倒熊,反而被熊强暴了。猎人又羞又怒,第二天又上山猎熊,又被强暴了。几天后他再次上山找熊,结果又被熊给那个了……完事后熊靠在树上说:你丫是来卖银的吧??

讲这样粗俗的笑话,不好。那么我们再换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法,一个人如果错了一次,那是错误。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错了几十次,那么错误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主动选择。

为什么要选择接受假消息呢?


第一个原因,假消息使人快乐。假消息往往让人感觉刺激,过瘾,爽。

应该说,对很多人来说,新闻的第一大功能不是接收真实信息,而是娱乐。所以咱们把看新闻说成是“吃瓜”。乌克兰战争起来后,多少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追踪新闻,连日参与群里的讨论,这可能主要不是因为他关注人类命运或支持某一国,仅仅是因为基因中的“快乐本能”。

新闻传播的规律是“人咬狗”才是新闻。真材实料不加调味品的新闻不好吃。往往是越假,添加剂越多的“瓜”,吃起来越过瘾。


传播力强的信息有典型特征:思路简单、信息量密集、有故事性、冲击性强。符合这样条件的真新闻不多,但是假新闻可以精准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追求刺激,过瘾,所以更受欢迎。

第二个原因,人们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

不得不说,很多人的判断力是非常低下的。有研究者发现,不论多假的新闻,只要在标题上加一个谣言作者的自我评价“真事儿!”传播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

前两天我发了一篇公号,写泽连斯基的,创造了公号“张宏杰写历史”的第一篇三十万+。这篇文章中,我说泽连斯基还在基辅。读者的评论中,至少有二十人质问我:不是已经跑了吗?我回复了几位读者:看一条新闻,首先要看信息源是什么。泽连斯基逃跑的原始信息源出自俄罗斯网站。

结果,我发现,有很多人居然不知道“信息源”是什么意思。确实,很多人看新闻时,从来不会注意来源是哪个媒体。很多人往往认为,只要是媒体发布的,都是真的。

所以,培养最基本的分析能力是在网络时代生活的必须。在信息量过载的今天,人们往往有新闻极大丰富,选择权在我,获得消息极度自由的错觉。事实上,很多人一直是被假消息精准投喂的。

分析真假新闻,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一个消息源发布的东西总是那么可你的心,让你感觉刺激,过瘾,爽,你就应该对它高度警惕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提高了辨别力,生活中就丧失了很多快乐。对很多生活中没有别的快乐的人,这是致命的伤害。这也是一个悖论。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成见,因为改变成见是痛苦的。

人们接受的假消息往往是同一类的。古人说,兼听则明,但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却喜欢“偏听偏信”。丹尼斯·库恩说: “人有着使各种思想、知觉和自我形象保持一致的需要。”因为“各种思想间的矛盾或冲突会引起个体的感觉不适”。

老舅是坚定地站普大弟的,所以他很容易接受任何有利于大弟的消息。他发我的俄军三弹击塌乌克兰国防部大楼的视频,里面的人穿着T恤,与乌克兰的气候明显不符,他居然毫不察觉。


有一个读者开始是质问我泽连斯基已经跑了,我和他探讨他的信息源问题,结果他不回答我的问题,转移焦点,开始质疑我的立场。这和我老舅和我的交流是一模一样的。我老舅说的一件事被证伪后,他马上就会转移话题,通过别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你说城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你跟着他说胯骨轴子,他又开始说大马猴子。。。他从来不会聚焦于一个事实,通过反思,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应该说,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占百分之九十五。我的经验是,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有反思能力,有改变自己的欲望。


第四个原因,在于你的朋友圈。你身边的朋友们是什么观点,你往往也是什么观点。你交的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你接受的信息的质量。因为从众的无意识心理机制弱化了独立判断。丹尼斯·库恩说: “生活在强调 ‘集体合作’的文化中的人们可能更容易从众。”

今天的假消息制造者因此总是要控制评论,制造氛围,无论文章写得多么离谱,只要评论里一大片赞同声,就能让更多的人相信。因此,如果你看到一个媒体的评论总是很整齐,你就要警惕了。

所以强调“群体”价值的社会,最容易被假新闻左右。古斯塔夫·勒庞说: 群体心理容易表现出智力低下、判断和推理能力下降、易受到暗示和轻信、性格偏执、情绪夸张等。“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我对我老舅深表忧心。我统计了一下,他分享在家人群里的消息,有百分之八十是假的。当一个人头脑中装了百分之八十假货的时候,这个人再怎么红光满面,也让人感觉忧心忡忡了。

参考资料:

断桥:《相比真相,为何人们更愿意相信假新闻?》

刘自雄、王朱莹:《被信任的假新闻———虚假信息的受众接受心理探讨》



张宏杰老师的主业是研究历史,他的历史写作,被坊间誉为“合金体”:避开繁琐的细节考证,融人性、性格、事件、命运为一体,在历史线索中展示社会发展的脉搏。


学者张越说,我读过的中国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所谓“严肃的”:相当学术化,无个性无情感无生命力。一是所谓“通俗的”:相当野狐禅,特爱讲政治阴谋宫廷秽闻,成全中国人民崇尚“厚黑”的阴暗心理。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价值观支撑,又有个性和趣味的表达,更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张宏杰的书属于这一类。


为此,万象文摘联合先知书店诚意推荐“张宏杰作品集”。他看中国历史,以“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人们要么被“戏说历史”和穿越剧扭曲了历史认知,要么被枯燥繁琐的历史考据消磨了历史兴趣,难得遇上张宏杰老师这样通俗而深刻的历史研究者。


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含5本签名版)。在有趣的阅读中,发现历史的另一面。


本文原载公众号“张宏杰讲历史”,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徐家祥:失去理性的“爱国者”,越多越坏事

“最难还原真相榜”,中苏关系大概可以挤进三甲

1969,一场流产的“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他们如此热爱战争,可能仅仅是因为不上战场

“三国论”、“阴谋论”、“分久必合”的认知,无法洞悉当代国际政治走向

历史在重演,我们却已经失忆

只因太真实,斯大林对这本书“深恶痛绝”

辨别“假消息”的八个步骤,避免自己的朋友圈成为翻车现场

怎样获取靠谱的信息?

钱颖一:教育要训练大脑会思考

什么是有思想的人?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标准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