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观念塑造的世界

先知书店 少数派文选 2022-08-23



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

文:景凯旋  编:R先生


有位友人曾对我说,知识人应当关怀社会,在公共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自然是没有疑义的。


但他又说,看到周围的人多是居有房,出有车,于是心里也常疑惑: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


我知道他的意思,这话不是想要说现实已经十分美好,而是想要更深刻地认识现实。

  

世间万象纷呈,每个人的经验视野却是有限的,就像那个瞎子摸象的古老寓言。


我们今天回头看二十世纪,产生了对“民国范儿”的眷念,继而产生了北洋军阀时代言论较自由的认知,最后产生了晚清立宪时期的社会才是最有希望的看法。


▲ 民国时候的街道


这些印象不是今人的亲身经历,而是来自当年的文字材料。但任何记载都是社会的一个碎片,是文本的历史。


此外,身份背景的观念也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有的人看到的是开元盛世,杜甫看到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且,越是到现代,文字写下的东西越是被观念所左右。

  

可以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观念塑造的世界。


自从明白这个道理,我就再也不相信好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镜子之类。好的文学首先是作家个人的世界,这个世界折射出最幽暗的存在,并且与制度有关系,哪怕这个存在不是普遍的现象。


我觉得,认识历史与现实,都应当做如是观。


否则的话,历史上就没有不幸的时代了,文学史上最真实的文学就应当是汉大赋了,它反映了汉武盛世的煌煌功业,又是劝百讽一,曲终奏雅的。


用今天的话说,是建设性的意见。


▲ 图片来自贾樟柯电影《天注定》  


文学是批判的,也是具象的。这就是文学的功用,它往往比各种统计数字和庆典活动更有“诗可以观”的认识价值。


有时候,要认识我们置身其间的现实,还真的需要文学的眼光。


看一个社会,若只是看它的中上阶层,那就没有一个时代是不美好的。所以,那些具有人道主义眼光的文学家看社会,往往是看它的底层,看社会如何对待底层。


假如你是一个处在社会急剧变化中的雨果式作家,也许你会关注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住在狭小简陋的出租屋里,夜里突然闯入几个歹徒,女人拼命要护住身上仅有的一百多元钱,结果她被杀害了。警察在破案时,发现这女人是个“失足妇女”。


多年前,她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但由于警察没有抓住肇事者,社会又缺乏救济的制度,她得不到任何补偿和救助,为了抚养三个幼小的女儿,她不得不只身离开家乡,到外地城市挣钱,在繁华似锦的都市里干起了那种古老的营生,她从来舍不得花钱打扮自己,总是定期把钱寄回老家,要女儿们好好读书。


▲ 图片来自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 

接下来是故事的转折,办案的警察起初瞧不起这个女人,但当他了解了她的经历后产生了同情心,觉得她真的是不容易,打心眼里感到她的确是别无选择。


女人的大女儿从家乡赶来了,穿着破烂的衣服,大大的眼睛里充满惊恐。办案的警察和同事为孩子凑钱办了丧事,又凑钱送孩子回家。


这位警察开始替这几个失去母亲的女孩捐款,资助她们生活和读书。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其中有警察,有官员,有富豪,也有普通的打工仔。

  

几年过去,那位警察从未与孩子见面,只是偶尔从电话里得知,几个女孩一年年长大了。


大女儿考上了大学,接着两个妹妹也考上了大学。她们经常的话题就是那位帮助她们的警察,但他们彼此都将关切藏在心里,互不吐露。


每当提起她们的妈妈,警察就会告诉大女儿,她的母亲很伟大。

  

故事还没有结束,但读者或许已经明白,这不是一个雨果式的虚构故事,而是媒体报道的近年发生在杭州的一件社会新闻。


当年那个女人遇害的地方,已经矗立起了高楼大厦。

  

十九世纪的西方作家往往相信人性是善的,有问题的永远是社会。就是一种观念,观念可以改变人们的眼光,也可以改变世界。


以这样的眼光看今天,也许这个真实的故事才代表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充满了矛盾:贫穷与富有,悲伤与快活,冷酷与善良。



只有认识中国的城乡变化,才能认识一个完整真实的中国。

在当代的中国,城乡之间的距离依然明显,却又逐渐模糊,似一条若隐若离的分界线。化历史为文字,为苍生作传,这是对抗遗忘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原子,活跃在时代的旋涡中,这些原子相互交错,因缘际会,反映出了时代的深沉的逻辑走向。关注社会底层的命运,就是关注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

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梁鸿作品“梁庄三部曲”:《出梁庄记》、《梁庄十年》、《中国在梁庄》和伊险峰与杨樱的《张医生与王医生》。分别从城乡两个维度解剖现代中国。

梁鸿的梁庄三部曲,以一个村庄的个体故事,洞察了一个时代华丽背后的另一面。在书中,我们能看到社会食物链的的底层运作机制,看到生命的异化,脆弱与坚韧,感受作者在探寻芸芸众生的自救之路。
 
《张医生和王医生》的特别价值,在于以这两位医生的半生经历为线索,呈现了沈阳过去四十年令人叹息和沉默的民间社会史;更在于作者以知识人的认真态度和故事人的写作能力,描摹了他们所思考的问题的核心答案,即促使人们精神腐败的社会因素。

▲《张医生与王医生》内页展示
 
正如著名历史学者罗新所说,一部令人震撼的大剧,充斥着既悲壮又无力、既切肤又旁观的历史感。
 
不要简单地去判断一个事物,乡村也罢,城市也罢,实际上都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面相,是值得我们去细细思辨的一个面相。

化历史为文字,为苍生作传,这是对抗遗忘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拨开时代的迷雾,更清楚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更清晰地看待生活的这片土地,更真诚地面对眼前擦肩而过的行人。我们不仅要活着,更要清醒的活着。数量有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两套书均含签名版)。


▍延伸阅读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很难,在认识后坚持真理更难

周其仁:民贫国必衰,民富国才强

阿城:很多人在思想上,还不属于现代

为什么“人间天国”的构想,总是将人类导向地狱?

为何有人不懂什么是自由?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开历史倒车”的精英

清华教授: 人人都自称弱势群体, 却对深层病根视而不见

关注社会底层的命运,就是关注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

命运之歌:“社会”如何塑造与摧折了自我?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