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类文明底层的密码
人类的生命,通过效法超自然存在所启示的“典范”而变得有意义。生而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宗教行为,因为采集食物、性生活以及劳作都因此而具有圣事的价值。换言之,作为人或成为人,就意味着是“宗教的”。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广远而深刻的影响。至于这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积极还是消极,则需要从其历史实际发展和评论者所处地位及立场来看,不能绝对而言。
一般来看,一种宗教的特色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特色,其作用亦看其对这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能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当然也包括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宗教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存在有许多本质联系,这种社会自身的发展演变为其宗教提供了生存形式和发展空间,而宗教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到这一社会形态的现状和前景。
对于宗教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宗教与人类社会结构的关系”、“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和“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
在人类群体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宗教现象或其影响的存在。
从社会结构来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部落、民族、国家、联盟等都曾经或迄今仍与宗教相关,在许多历史时期或国度地区,社会结构和宗教结构乃合二为一或相辅相成。
从社会象征来看,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政治主张等往往是等量齐观的,在有些国度或民族甚至是三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所谓基督宗教国家、伊斯兰教国家或佛教国家,正是源自宗教所具有的社会象征意义和其代表的社会文化传统。人们所熟悉的社会象征符号如十字架、新月标志和佛教的万字饰等,其蕴涵的宗教传统和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大体而言,宗教与社会政体即国家的关系表现为政教合一、政教协约和政教分离这三种模式,由此构成其不同的社会结构。
其一,政教合一在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和信奉基督宗教的西方国家中较为突出,尤其由中古到近代时期颇为明显。此外,历史上在东南亚一些信奉佛教的国家和地区亦存在政教合一的现象。
其二,政教协约在许多欧洲国家得以实施,它是欧洲尤其是西欧由近代政教合一走向现代政教分离之进程中的产物,或者可以说为一种过渡形态。这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瑞士等地比较突出。
其三,政教分离是目前大多数现代国家所采取的方式,它反映出宗教与国家、与政治和政权的一种新型关系,被宗教和国家双方所认可。当然,这一般在有多种宗教并存或呈现宗教多元现象的国度较易实现,在这些宗教中并没有某一种或某一教派能占绝对压倒优势,而其所在国度的政体则相对强大。
当然,目前人们对政教分离有不同理解,各国政教分离的方式亦不同,对其分析判断应基于对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的了解。
二
人类文明的进程与宗教的兴起和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貌及其民族文化特色,有助于我们对蛰居其中的宗教的认识,反之亦然。
不过,民族性宗教与世界性宗教对其相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进程会有不同的适应或影响。一般而言,民族性宗教为保护本民族及其文化的生存而对其他文化会持自我封闭或明显排外的态度。但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及发展却得益于其开放性体系和兼收并蓄的能力。
所有世界宗教固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发源,受到某一民族传统的影响和约束,但它们在传播过程中会克服这种自身传统的约束而渗入其他文化,形成与之交融互渗的多元局面,由此影响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 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成为犹太民族所独有的宗教,并成为其民族的精神象征和寄托。犹太人的信仰观念及其民族意识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犹太教支撑了犹太人“爱国”和“重返家园”的信念。这一宗教情结使以色列建国后宣布其宗教“圣殿”之地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与不可分割的首都”。
· 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后,对南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自公元以来,佛教传入亚洲各国,形成东方的世界性宗教,亦铸就了一种以佛教为主体的东方文明形态,即发展为一种与西方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对比鲜明的东方佛教文化圈,它界乎亚洲的印度教文化和儒道文化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沟通作用。
· 在“两希”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影响下形成的基督宗教,则对西方两千年来的文明进程和近代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基督宗教对西方文化发展及社会构建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得到了绝大多数西方人的肯定。但这种发展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作用及影响,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问号或一言难尽的感叹号。
· 伊斯兰教兴起以来,阿拉伯人开始走向统一和强大,自此他们以“伊斯兰教革命”之狂飙扫荡欧陆、席卷东方,大举向外扩张,建立起幅员辽阔、影响广泛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一种以伊斯兰教为特色的阿拉伯文化。这种结局是阿拉伯人的“福祉”,却是被其征服的其他相关民族的灾难。
· 在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衰亡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过程中,俄罗斯东正教异军突起,在东正教世界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并影响到俄罗斯和东欧广大地区。这种东正教文化特色及俄罗斯正教的作用,现正在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当代发展中逐渐体现。
三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有其复杂的构成,因为文化本身既有精华、亦有糟粕。所以,宗教也有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任务。
实际上,宗教的许多社会功能都是双向性的,关键在于人们对宗教如何审视、如何引导,从而才能达到趋利避害、弘正抑负之效。在此,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心理调适功能和文化交往功能。
首先,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宗教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聚合作用,可对其社会成员进行价值和行为两个层面的整合。如果宗教能与其存在的社会相协调、相适应,这种整合则是一种积极的正功能,其带来的影响和约束力会远远大于其现实社会本身对信徒的影响和约束,它起的是社会求同、认同和向心作用。
但如果宗教与其现存社会相脱节,有着离心倾向,那么这种整合对社会而言则表现为一种负功能,即会影响到其信徒对这一社会主体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认同,从而导致群众离心离德、社会分化多元的现象。
其次,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重要层面,一是对人们外在行为举止的控制,其特点带有某种强迫性;二是对人们内在心理精神的控制,其特点则可带来某种自觉性。在许多情况下,后者引起的社会效果会更为明显、更加重要。
同理,如果宗教与其社会有共识、相吻合,那么它则会协助其政府加强对社会的良性控制,起着积极引导作用。当然,宗教在与此社会不相协调的情况下,其社会控制作用亦会走向反面,造成信徒对社会不满和反抗,引起社会的冲突。
再次,宗教具有对社会群体或个体的心理调适功能。这种“心理安慰”、“心理治疗”在社会发展尚不太健全、不太平衡,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条件尚不太完满、不太理想时尤为重要。在此,宗教为其信徒提供的安全感和精神慰藉能使其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生、老、病、死,贫、富、祸、福,解除其心理烦恼和精神压力,从而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当然,这种心理调适亦有可能导致其信徒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逃避现实和退缩保守,因此也潜藏有不利于人文素质提高、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
此外,宗教还有文化交往功能,使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得以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乃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其“宣道”(mission)即是一种文化交流。
当然,这种文化交往应基于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如果依仗政治强权来强迫推行,导致一种“单向性”流动或灌输,这种功能则会嬗变为一种“文化侵略”或“文化霸权”。在宗教传播史上,这种经验教训亦极为深刻。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与宗教的存在密切相关,宗教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今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国际局势的发展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宗教加以更多关注和研究。
一个人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人是意义的动物,在人类历史相当长的一部分,宗教都是生产意义最强大的机制。各大宗教,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一样的,就是一种意义生产机制。可见,宗教对人类文明而言,具有永恒的价值。
许多现代国家的形成,宗教都曾起到关键作用。不管是西方,还是中东,宗教几乎无处不在,可以说不理解宗教,不仅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意义世界,也无法真正理解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精神结构和行为的逻辑。
为此,特别推荐先知书店独家好书:米尔恰·伊利亚德《探寻:宗教的历史和意义》。本书对宗教的分析,并不局限在其历史意义,而是让我们能够在信仰危机的时代,从那些被遗忘、被误解、被忽略的意义世界获益匪浅:
◎探寻宗教的起源、危机和革新:作者在本书中,除了回顾现代的宗教史研究,讨论和评述各种关于宗教的“起源”、危机和革新等问题,在论述中,作者重点讨论了那些不太为人熟悉的宗教中的材料,也对宇宙诞生的神话、天堂与乌托邦、入会礼、宗教二元论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释。借此以强调宗教在去世俗化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破译宗教的密码,丰富意识世界:在本书中,作者所描述的“宗教”并不一定是关于上帝、神鬼的信仰,而是关于神圣的经验,故而他的描述更加具有广泛性,是和人类的存在、意义、真理相联系的。作者认为对于神话、象征及其他宗教结构的意义所进行的破译,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意识世界,这对我们当下这个日渐沉溺于世俗化的社会,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权威作者,独家好书:在宗教史研究领域,鼎鼎大名的米尔恰·伊利亚德是个绕不开的存在,他的著述和影响,使他在20世纪60到70年代开创了“伊利亚德时代”。他的宗教史学研究跨越了纯粹的科学研究,融入了很多的视觉与哲学思考 ,体现出了对人类处境和现代人精神世界的鲜明观照,在后现代语境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意义。先知书店甚至此书价值,取得独家授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探寻:宗教的历史和意义》:
▍延伸阅读
罗素诞辰151周年纪念:“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