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轻视宗教的人,陷入了某种无知,而不自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一提到宗教,很多无神论者都视其为反智、虚无、精神鸦片。


但正如思想家索维尔所言: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轻视宗教的人,往往因为没有理解宗教的价值和意义,陷入了某种无知,而不自知。


对无神论者而言,理解宗教的价值,不仅是一种智识空缺的弥补,更是成为一个清醒现代人的必修课。


事实上,宗教对无神论者至少有四个意义。



▌宗教不是消遣,而是最稳固的意义生产机制


很多无神论者认为宗教只是一种消遣或谈资,充其量能为人生提供一些意义,而这个功能完全可以被理性、艺术、良心所取代。


但其实,宗教是人类最重要的观念来源,是最特别的意义生产机制。


正如宗教学大师米尔恰·伊利亚德,在《探寻:宗教的历史和意义》中指出的:宗教的起点是“超验世界”,它不依托现实,反而生长出现实。



宗教为生活赋予神圣涵义,对生老病死等日常现象提供超验的终极解释。这些解释,是理性与艺术完全不能替代的。



▌宗教不是历史的绊脚石,而是文明的孵化器


无神论者常以为,宗教即便可以提供一些灵感和秩序,也不是人类进步的核心动力,甚至还常常是历史的绊脚石,比如宗教战争、宗教审判。


▲祭祀场景

但事实恰恰好相反,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指出:宗教是最早的“想象共同体”,其起源与发展对人类合作的帮助,同语言一样重要。伊利亚德在《探索:宗教的历史和意义》中甚至认为——宗教是一切文明的母体:


●宗教创造了最美、最丰富的艺术。一部人类艺术史,就是一部宗教文化史。东西方最美的美术、文学、音乐作品,几乎都是源自宗教。


●宗教决定了东西方文明的走向。传统中国“君、臣、民”的政治依据,来自祭天、祭神、祭祖的宗教等级。日本的“士农工商”,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出于宗教。很多现代文明组织,如金融市场、大学、医院等,都起源于基督教。



●宗教是保护弱者的最后屏障:宗教是信念体系,更是生活方式,它教化民众、制衡国家暴力;宗教的抗压能力,可以超过主义、血缘和利益关系。



▌宗教不是科学的死敌,而是良师益友


无神论者认为,非理性的宗教和理性的科学天然对立。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的科学发现,都曾受到宗教的残酷打压。


但其实,二者更多是良师益友,冲突只是插曲。


在古代,宗教就是最先进的科学。例如占星术是最早的天文历法,很多教规戒令背后都有生物医学的支持。


近现代的科学观念,如数学公理、定量实验,都直接诞生于基督教经院哲学。著名科学史家吴国盛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在当下,二者再次有了融合的可能。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起源等最前沿的科学探索,与其说证明了宇宙的精妙,不如说拓宽了人类对造物主的认识。


伊利亚德在《探寻:宗教的历史和意义》中甚至断言:科学如果缺少宗教的“超自然”前提,就得不到任何确切的知识;一个族群倘若不能认识宗教的意义,其科学就没有未来。




▌宁愿“迷信”宗教,也不要“迷信”科学


一些无神论者主张,即便宗教有如此多的好处,宗教终究是迷信、是最坏的选择。


但其实,迷信科学才最危险与邪恶。迷信宗教,最多就是盲从神的道德律令,选择愚昧的善良;但迷信科学的人,敢于摧毁一切道德,把人变成“非人”。


上世纪纳粹、苏联以“科学”改造人性和社会,把人当成数字;如今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神话,把人视为机器……



这是一个理性狂飙、道德扭曲的时代。无神论者亟需理解“宗教的意义”,不是为了皈依宗教信仰,而是为了纠正思维误区,真正理解科学理性与信仰的价值,成为完整的现代人。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宗教史研究大家米尔恰·伊利亚德《探寻:宗教的历史和意义》。这本经典著作仅有200多页,但不是简单的通识梳理,而是深刻洞察宗教的功用、危机、革新和人道关怀,是解决当下信仰痛点、宗教迷思的案头必备书。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独家好书):



▍延伸阅读

科学与宗教:不可不知的六个认知

为何新教对资本主义如此重要?

宗教——人类文明底层的密码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

马国川:历史之痛不可忘记,历史之恨不可永记

中美关系的四个阶段

如此真实,中文版竟然没有删改(且看且珍惜)

豆瓣9.0,这本书写透20世纪历代政治思想的内幕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面临着四大挑战

人类的一切政治困境,都逃不出这四个难题

俞敏洪对话薛兆丰:平庸的人千篇一律,优秀的人以终为始

什么让人成为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