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陷阱”: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
在这一点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两位经济学家最有发言权。
他们对全球贫困问题做出了精妙的研究,深入调查了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揭示了穷人的生活及他们做出相应选择的原因,对于消除全球贫穷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穷人?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贫穷线,吃不饱饭的人“穷人”是极端的贫穷,他们是“每天消费只能控制在99美分以下的人”。
按照现在的汇率,99美分大概就是不到7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个煎饼果子或者不到三斤劣质大米。
每天99美分的生活意味着,可能连饭都吃不饱,更不会有多余的钱和精力去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追求当中。
令人震惊的是,全世界至少有8.65亿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吃土度日,在世界某些角度真实地存在着
▌为什么会落入“贫穷陷阱”?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风险。在农村极度贫困地区,半数以上的人靠给人打零工挣钱。
运气好的话,他们可以在建筑工地或农场找到能持续几周甚至数月的工作;但他们永远都不知道,手头的活儿干完之后还能不能找到别的活儿。
也许遇到一些天灾人祸,这份工作就很可能会立即消失。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百思买(Best Buy)表示将解雇5.1万名小时工,其中包括所有兼职员工;皇家加勒比邮轮宣布将裁减四分之一员工。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中有高达2200万人申请了失业救济,约占美国劳动人口的13.5%。
穷人不仅过着风险更大的生活,而且同样一场灾难,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可能只需要少吃几顿肉,或是少逛几次商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就能缓过来。
但是对于本来就没有多少钱的穷人来说,收入削减就意味着要减少一些必要的开销。
因为穷,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只能从事廉价的工作;因为穷,就没有物质资本的投入,错失许多赚钱的机会;因为穷,可能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从此一蹶不振。
所有的这些都影响着将来的收入,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陷入贫穷陷阱的人会变得越来越穷。
健康问题也可能产生很多不同的陷阱。
生活在有害的环境中,工人可能会无法正常工作;儿童可能会因病无法正常上学;孕妇可能会生下不健康的婴儿。
每一种情况,都可能使当前的不幸转化成未来的贫穷。
根据世卫组织《2019年世界疟疾报告》,5岁以下儿童是受疟疾影响的最脆弱群体,占全世界疟疾死亡人数的67%,并且大多数来自南亚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约每5名儿童中就有一个死于疟疾。
疟疾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研究表明,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
我们来做一个保守的估计,一个肯尼亚儿童从出生到2岁一直睡在这种蚊帐中,那么他较之其他儿童感染疟疾的概率会减少30%。儿童成年后的全部工作时间每年都会带来88美元的收益——足够每个家长为其子女买一辈子的蚊帐,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
但情况恰恰相反,在这些贫困地区很少有人会采取这样的预防性措施,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在肯尼亚西部,只有约40%的农民用过化肥。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研究者向一组农民免费提供化肥,让他们在自己的一部分土地里试用,然后与那些没使用过化肥的地对比。
结果表明,使用化肥的土地年均收益多出70%。也就是说,每支付1美元购买化肥,就可以额外收获价值1.7美元的玉米。
但跟踪研究发现,虽然大多数农民都表示自己相信化肥的效果,但他们在下一个季节仍不会使用化肥。
似乎对穷人来说,存钱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他们总会有要用钱的问题出现:有人生病、有人需要买衣服、有客人需要招待。总之只要钱一放在家里,就总会有事情发生,钱就会被花掉。
穷人期望拥有的东西很多,受到诱惑的可能性就更大。
一台电视机或一辆车都较为昂贵,所以当穷人的手中只有一点钱时,他们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永远都买不起那辆车,还是买点零食吧……”
在他们看来,与其把钱花在遥遥无期的未来上,不如买点粮食改善伙食,存钱的吸引力就变小了,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只要有一点点钱,就立刻会用掉;而如果不存钱,就会一直穷下去。
为什么有的人始终贫穷,有的人却可以变得富有?为什么有的国家成功,有的国家却深陷失败的泥潭?其中原因除了地理、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外在限制,人们对财富和财产权等概念的理解,这种内在因素其实更为重要。
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如果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常识,不仅换不来自由和繁荣,反而可能带来一次次的贫穷和乱世——按需求分配财富,会缺乏效率,无法激励人创造财富;按权力来分配财富,将通往奴役之路;按权欲结合来分配,会形成特权利益集团来掠夺财富......
只有回归常识,才可能远离贫穷。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剖析贫穷的根源”三书:《贫穷的本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破除对财富的误解,从个人、制度、文化三个维度剖析贫穷的根源:
◎《贫穷的本质》:探究个人如何逃离贫穷的陷阱
穷人如何摆脱贫穷?政府扶贫是否真的能对穷人脱贫起到决定性的帮助?这本书证明:不应该低估穷人自主决策的能力;基于直觉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政府良好的初衷,很多时候反而会限制穷人改善自己生活水平的途径。本书的两位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艾丝特·杜芙若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阅读这本书,不仅是一次智力上的提升,还可能会是一次价值观的重塑。
▲《贫穷的本质》内页展示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从制度层面揭示国家失败的根源
对经济成功(或经济不成功)至关重要的,是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15年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建立了一个跟当今社会重大问题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包容性制度带来富裕,汲取性制度带来贫穷”。本书从制度层面揭示了国家成败的根本原因。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价值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源泉
然而,很少有人看到文化对财富创造的影响。韦伯不但看到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更是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由此,韦伯彻底颠覆唯物主义理解世界的方式,揭示了价值观念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源泉。本书是韦伯作品中最出类拔萃的代表作,给现代资本主义崛起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解释,在现代社会科学诸领域皆有深远影响,引用率极高,是教学研究的必读经典。
人们对财富的诸多误解,是制约人们勇敢地追求财富的最大内在阻力。以上三本书则是帮助我们破除误解、回归常识非常有力的书籍。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场观念的冒险与革新,也可能是一个思考致富的新起点。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掌握经济学思维”五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