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撬动城市更新,力使在哪儿好?

梁贝卡Rebecca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连锁反应


楼房、街道、天桥、树木,这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元素本就有相互增进、补充价值的状态,好的规划应该是通过给一个地方引入新的元素,可以额外对其他现有元素产生影响,并激发动态效应、链式反应,连锁带来的积极效应扩大到其他区域,带动片区持续更新。


这样的元素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不仅自身已经具有价值,还能提升其他物体价值,还拥有一个很直观的说法——城市触媒。


城市触媒可能是一间旅馆、一座购物区或一个公共景观,一个艺术品或者艺术活动。它追求得到的不一定是终极结果、事物的最终形式,而是一个对城市空间重塑的探索再提升的过程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上的作品“步く方舟”

这个艺术节是以艺术为触媒复兴岛屿的代表




城市化进程进入“下半场”,从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向存量争取增量,增的应该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盘活长期存放、闲置着的土地和物业。


另一方面,规模化开发会使得许多旧城的历史文化消逝在建设中,衍生了无数边界与边界间的消极场所,成为人们眼中的“鸡肋”。


所以,面对“集体失忆”的城市病,粗放的大规模推倒重建开始转为小而灵活的“针灸式治疗”——理想的老城区治疗方案,应该是把脉诊断、对症下药、动态微调、可持续的新陈代谢。


深圳·南头古城报德广场改造


到底怎么理解城市更新?


a. “更”什么:渐进更替掉那些不安全、有障碍、失去生态平衡的生存环境、社会机能,以及杂乱无序、不产生功能效益的形式化语言,适当的留白和留灰


b. “新”什么:注入催化剂,新介质、新土壤、新动能,能调动起公众参与、区域营造,能够对周边地块发展产生连锁反应、切身变化。最终实现是对人的更新,对文化观念的更新,促成人的技术和能力落地,使他们成为城市更新的机会玩家、获利者。




城市更新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如何选择触发点,牵一发能动全身,用更省时省力的方式来推进、运转自发更新,万科南方区域商业提供了来自四地、对症下药的四套思路。



深圳南头古城——

以“新驻民”为触媒,培育深圳原创力和野生力


深圳南头古城


在城市发展步伐最快、也是问题产生最多的深圳,更新多是照规律用套路、多是讲求效率的颠覆再造,平地起高楼。但作为港澳源点的南头古城因特殊的血脉文化、城市记忆、建筑风貌让其免于“拆”字的命运。


过去十年里,城中村的身份也让这里包容了3万多的人口,孕育了来自深圳基层的活力,仿佛是高速进化下南山硅谷的平行世界。


针对看似普通,甚至没有什么基础造价成本的握手楼、贴脸楼,万科仍然提供了真诚。在古城十字街交汇处,最中心的位置,杂交楼和紧邻的报德广场是拥挤逼仄的自建房之间罕有的公共空间。



负责杂交楼改造设计的都市实践团队维持了建筑原有的空间格局,表面没被损坏的材料被保留,添砖加瓦的材料都是从城中村采样而来的马赛克、瓷砖、涂料,映射着城中村杂糅、拼贴的视觉特质。


在这样一楼一策的单体精心改造计划下,主理人品牌、口袋空间、设计师建筑一点点地成为南头的新面孔、邻居和日常,握手楼、杂交楼之后又迎来了植物楼。


新旧人口和空间的矛盾趣味、城中村内精神绿洲的反差感,让南头在开街几年间逐渐展露出了人文的性格,成为深圳这座快节奏城市降流速的开关,甚至孵化出了深圳本地从无到有的青年文化、原创品牌。(点击阅读往期推送“在南头慢下来,给深圳以自在”)


ok center深圳南头古城社区店


“离其他有趣的品牌近一点,方便以后可以一起玩儿”,这就是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也是他们选址开店的决策点。更多想法相近的主理人愿意走进南头。


于是我们看到了公共场所上对理想邻里关系的再现,我们还看到了装载着个性和抱负、从南头起步成长、又往外走出去的主理人品牌。这是对深圳整座城市创新商业活力的触发。


新居民、新品牌在给南头十字主街上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事情,也为背街小巷内更多有想法开店的原住民起到了打版示范的作用。主理人情愫渗透延展到了没被纳入改造范围的小巷深处,改变了城中村里市井原住民生活情趣。


近一年,南头古城借由“奇庙”营造计划,召集了年轻设计师、志愿者给背街小巷提供力所能及的引导,帮助店铺小摊们自主改造,用实际支持建立起新式的熟人社会。这样非单一中心式的触媒效应,同时也发展出了一种集聚力量。


深圳·南头古城社区营造“奇庙”


“南头以小村之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深圳很多城中村的命运,至少延续了他们的命运。(都市实践孟岩)”从一楼一策,到一村一策,这是南头最大的功绩。


“一楼”或者“一村”的声量虽小,但是能够迈出这第一步,很可能后面就有人会跟上,就有很多的社会的力量会跟上。新旧南头的走近、村到城的调和也是对广深地域特殊现象的可持续回应。




福州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

以“微设计”为触媒,还原摩登到现代的穿越


福州烟台山


位于闽江南江滨沿线的福州烟台山,作为首批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是福州对外交流的接口。万国博物馆群、兼容中西的背景让这里生来自带洋气。时代变迁,这里的领事馆、自宅别墅沦为闲置楼宇。


在面对百废待兴的烟台山时,万科遇到了重启前的现实问题:庞大的居民人口、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景观遗产,要旧貌换新颜但也要克制改动。着眼在公共空间上的改造,便成为了这块场地的破题之道。



基于规划前期提出的保护原则,景观设计师主导的微更新干预手法恢复了一个大尺度历史城区,用尽量少动刀子的方式,还原了当地人脑海里深埋的山地街巷、石厝教堂、古树花园、口袋公园。


支路无数的乐群路系统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于巨大的烟台山山体。设计师在狭长的线性空间中增设了一系列舒适的小场所和外摆休憩区,并通过铺装的界定形成了停留区和通行区。大量的微型口袋花园就在巷道的死角空间应运而生。




围墙从全封闭修改成了半通透,利用了围墙内外的高低差,做到了窥探度,既保护了里面居民的隐私,也让大量的植物和建筑的细节能够从墙中透出。以历史照片为灵感,石厝教堂原有封闭的围墙被打开了,美丽的银杏树和静谧安详的修道院显现出来。


盘根错节的榕树和百年银杏树在街区中比比皆是。设计师决定最大程度地尊重树木的根系和场地的共生关系,尽力救治即将倾倒的古树,甚至围绕这些天然奇景布置一圈植物群落。原生种植营造出生机和诗意,新景观又与烟台山和谐共生。



招商落地问题,还是用设计来解决。


在那个并没有对“主理人开店”有过多理解的城市和时期,要做到商铺最终呈现效果既能表达个性,同时又不乱、不突兀、不打破街区立面秩序感,对店面形式适当的“控”和“放”是项目方尤为关注的。想要高效地达成共识,与其站在老房子面前凭空臆想,不如拿来改造后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效果图。


二期规模尺度更大的独栋有了一期的对照,把摩登芳华和当代潮流、青年创意一并推向高潮,定点了福州跨世纪融合文化根据地。


细化到每一栋单体的装修导则成了招商手册以外重要的交底材料,是烟台山招商团队主动走多一步、只为形成的与品牌之间更好的沟通机制而做的努力。




广州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

以“新字号”为触媒,亮化怀旧文化源点


广州·永庆坊


岭南源心看西关,地道西关在荔湾。


在永庆坊,你可以用最怀旧也最时髦的方式寻迹广府文化。万科与地方政府共同见证过这个旧城改造试点项目的十年漫长周期,从危房拆迁、保护建筑回收、骑楼街修缮,一直到个个鲜活又接地气的品牌、非标的门店进入成为恩宁路的“新字号”


从广府非遗活化、设计师工作室到二期慢调水岸落户的享有本地盛名的餐酒吧,永庆坊招商选择上一方面兼顾文化认同,表现新装下的传统,另一方面搭建起地方性新兴实力派品牌展示的舞台


喜茶永庆坊店


喜茶代表着第一代走出广东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茶饮之光,跨界永庆坊里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技艺传承人翟惠玲,从其经典作品《松下品茗》汲取灵感,推出“永庆有喜”非遗礼盒,帮几乎失传的非遗技艺打入了流行圈。


还有本地咖啡品牌急急脚fastfoot,联手广州人的精品生活指南公众号“Livin广州”,成立的新世代青年文化空间——Livin Fastfoot。在这家同时拥有咖啡和新媒体基因的文化空间里,每款产品都在玩味创意,每个月都会引进不同的潮流IP和“得意”品牌,竖立展览和POP-UP,在老西关打造成的别树一格的会客厅。



在原本老龄化严重、商业繁荣景象一度消弭的老荔湾,也开始有了咖啡香气最浓郁的一条街,城西的年轻人不用再往东边跑。老城夜生活有了细分,不起眼的青砖老屋子里藏匿着speakeasy日式威士忌静吧,伴着粤曲带人魂穿。


悄无声息地,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回流到西关,也和十多年前一样,踢着人字拖,但现在手里多了一杯花式冰啡,身上多了文气。




我想“新字号”不止于指代那些土生土长的年轻消费品牌,也是对主动思考怎样放大体验性、用新一代口吻传播价值观的老品牌尝新进化“潮牌”的尊称。在永庆坊,你不会错过的“景点”,还有从神坛级的老字号变身成为“潮牌”的广氏菠萝啤1934品牌馆、华辉拉肠博物馆。


这里的每家老店都是引领那个时代消费潮流的佼佼者,创新正是他们诞生发展的基因。“老字号”三个字既是招牌也是压力,光靠情怀已经卖不动所谓的经典出品了,突破固有的印象、产品追新才能让品牌越活越年轻。




上海上生·新所——

以“第三产”为触媒,办公生态社群牵出新商圈


上海上生·新所


从上世纪20年代侨民度假娱乐俱乐部,到封闭有序的生物制品科研实验所,再走到今天的国际公共性活力社区,百年更叠的使用功能给曾经的上海西郊留下了数栋欧式花园洋房、自宅别墅,以及研究所时期所留下来的现代主义大楼。


历经两年的更新改造,万科把这片封闭园区的大门重新打开,让这些来自不同年代的辉煌建筑再次展露在市民面前,让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业态功能进入到那些文保建筑,让故事和艺术爬上老旧的围墙。


早期开园之际,海军俱乐部的Tiffany蓝露天泳池一举出圈,超高出片率使得第一时间来拍照的游客多了,但店铺量过少且分布稀疏终究还是会导致园区可逛性弱、停留时间短、复游吸引力低等痛点问题。



于是,园区开始发动不断完善自身的复合生态circle计划。文化创意公司、明星工作室成为了各栋历史风貌小楼的新主人,并且鼓励办公品牌在园区形成社群,发生品牌经营类活动。强产业租户维持了上生·新所的基本盘,办公租户转业又补充了店铺数量和商业内容丰厚度。


两年间,文化书店茑屋来了,为园区培养感性,把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建筑和内涵都变成可阅读的。海派社交、生活方式新品牌和试验性的品牌跨界活动也随之慢慢加入,在打卡属性之外增加了更为实质的消费兑现。


近期开张的素然,作出了集团多品牌孵化的标准示范。首层规划为旗下户外品牌线An Ko Rau的展示门面;二层安排上在产品风格上同样主打环保运动的KLEE KLEE的品牌展示;三层及以上则为母公司素然的办公区。


klee klee & friends


孙科别墅前草坪的投入利用一直没有被提上日程,万科拒绝了市集合作、舞台表演,就是希望找到能尊重场地并且有审美高度和品质的、代表年轻活力的品牌伙伴,首次对外便是去年9月底,搭档An Ko Rau作第四届安高若运动展。


玉兰树下,最新潮的户外运动生活方式在一一展现,乐在其中的欢声笑语仿佛与百年前在这里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人们,形成了一场时空对话。现场的新品发布、产品订货、运动体验、二手闲置交易等,则为园区里一众原创运动品牌提供展示交流和对接专业资源的机会。



时尚创意公司、新消费品公司这样一类第三产业给了零售商业反哺,同时也在园区里形成商办同圈,有联动和共创之余,还因为强大的企业自传播能力及品牌效应自带IP。在企业的带动催化之下,园区、租户与消费者间形成相互吸引的天然属性,让园区类商业面貌完整呈现。




曾经,这些历史街区是每座强商贸往来城市中,舶来文化和本土人文的融合,如今演变成了新浪潮和慢流速的交汇


在打造这些项目之时,万科目光所向的是历史街区的“人文”和“原初”,关注的是这个地方在过去一两个世代的历史延续,以及未来数个世代的发展之间能如何融合。


从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福州烟台山,带着这样的使命感,面对林林总总的场地复杂性、棘手的矛盾之时,万科南方区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更新思路。


被遗忘的历史档案保存、传承,植入新“触媒”开始培育出可持续的人文营造,商业创新。众志营城,招呼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进入创新场,不断用人的力量为地方解题的实践。


历史街区更新产品线逐步形成,终极的理想与使命是代表“所在城市文化之最”,是最人文、最具有文化辨识度和文化识别性、最能代表城市精神的缩影,活化在地人文、再造城市记忆,讲述商业发展与人文情怀,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每个地方都应该“活”出一处最人文的城市地标,培育出内容自造力,城市记忆会从这里流出,找回他们走向诗和远方不可或缺的底气。





在南头慢下来,给深圳以自在

福州,让城市的流速变慢

玉鸟集,寄情良渚的山水之间。

城市更新的乐与苦

2023年,商业场景往何处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