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参悟年轻人,need了解下NEED!

江建国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去年6月,我第一次去NEED!FLEA,是冲着DJ去。


一支上海来的几乎没有任何本地基础的团队,此前未曾办过任何一次线下市集活动,那时还和朋友们讨论,如果他们不是精准找到了chiyokoo(成都本地一位充满活力和能量的promoter兼DJ,她同时经营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找到了CUE合作(成都最年轻的club,现已停止营业),NEED!的市集之路大概开启得不会那么顺利。


第一场NEED!FLEA

图中这位就是chiyokoo

成都本地一位充满活力和能量的promoter兼DJ


确实,那场活动举办得格外成功,完全可以用爆火来形容。


延续了club的传统,DJ们有足够的权利去邀请ta们熟识的guest来玩,市集的中央舞台挤满了爱跳舞、爱打扮、无惧于展示自己的年轻人,而这样的场景和热闹氛围,以往你只能寄希望于有熟人带你去成都的club玩耍时窥伺一番。


NEED!FLEA成都


一个月后,NEED!FLEA完全成为成都的流行品。


那时候,只要你刷小红书,就一定知道NEED!这个标签几乎和亚划了等号。首场市集的物料,在活动结束后依旧不断发酵,各种照片、视频、博主经验分享的次生内容铺天盖地袭来,NEED!甚至成为了一种形容词,“看ta的穿搭/气质,嗯,一定是会去NEED!玩的人”。


无论有意无意,大家心里都迅速构筑起一种认知,穿得好看、有个性的人都会去NEED!,去NEED!的人也得穿得好看、有个性。紧接着第二场市集,滚雪球式地,NEED!生生开成了一场真的“亚运会”。


NEED!FLEA成都


再过两个月,NEED!出征去了北京隆福寺。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小团队,赴京首次出场,就和本地重要的几家电子音乐俱乐部都打成了一片,bbb, zhaodai,wigwam, S!LK,还请来黄觉打碟。市集玩成了小春游(创立于2013年的音乐节)、小招待会(zhaodai在阿那亚举办的派对)


NEED!FLEA北京


然后是上海。


市集活动的场地合作方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免去租金,盛情邀请NEED!去集团的另一个场地,位于番禺路的幸福里,开一个快闪店。当然,那时候的NEED!已经是个香饽饽了,上海、成都等地的不少商业地产、创意园区都想办法找他们聊过天。


NEED!FLEA上海


开业派对那天,我和梁益铖(NEED!创始人之一)站在冷风中碰杯,聊起这半年,都觉得有些恍惚。


“我还是很想写一写你们的”,没说出的下半句,我在等梁益铖的回答。


这一两年是市集品牌的大年,做得热闹的团队不少,NEED!算是火速冲到了第一梯队,已经很了不起。但下一步怎么走,会不会止于只是个市集品牌,等着被竞品迭代掉,内卷或挣扎,不用点破,NEED!自己也会预见未来的瓶颈。


梁益铖给了我两个答案,让我真正觉得,NEED!会继续有意思。


NEED!上海快闪空间


第一,NEED!要产品化


比如市集产品NEED!FLEA,会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流程,高效地管理每个项目,由此,NEED!FLEA能迅速走入任何一个NEED!想去的城市,而不至于变形。


第二,NEED!一定会是文化品牌,而不是单纯的市集品牌。


NEED!要做的是文化事件的制造者,是文化部落的搭建者,“市集不过是目前能找到的一个适合表达的途径。”


你会发现,NEED!是在以超越市集活动策划者的角色,去重视音乐板块,重视自己的视频媒体。用赚流量的角度去解读,可以,但更本质的原因是,NEED!其实在找各种路子传达同一个声音:年轻人可以做自己,如果你需要找到组织,那NEED!或许可以给你what you need。


NEED!FLEA北京


梁益铖回过头,指了指快闪店里正在DJ的如昊,以及坐在观众席里的方舟,那是NEED!的另外两位创始人。


“能想象吗,以前我们仨都是程序员,而且两三年前,我们甚至还在玩鞋。”都在最典型的消费陷阱里纸醉金迷过,这是真事。


梁益铖公寓里的潮鞋


曾经,三人都为亚马逊打工,有着一份毕业即年薪百万的工作。这份收入支撑着他们体验过所谓最潮流的生活。


疯狂地买限量款联名,买奢侈品,花高价玩鞋,去夜店放纵,去电音节玩,“潮流在哪,我就在哪”。或者直白一点,他们也愿意承认自己当时的状态,就是最典型的Hypebeast,跟风模仿式消费,“潮流指哪儿,我就去哪儿”。


直至疫情爆发,被迫居家办公,当24小时面对家里堆满的球鞋和几个月就已过时的潮流服饰,他们开始厌倦和反思,我真的需要这些吗?这就是酷吗?


前hypebeast们开始逛vintage店


经历了两三个月既被动又主动的消费禁欲期,三人重新开始逛街,在布鲁克林街边的vintage店,他们被另一种生活态度震撼。


原来标价20美金的衬衣短袖有这么多精彩的款式,原来他们所追逐的如Kanye一类的潮人名流也会经常在这里淘货、获得灵感,时间会让大logo、让上一季度的时尚鞋服贬值,但总有东西经久不衰。那些中古爱好者一样可以用一眼看不出牌子的单品,搭出独特的个人风格,而你会发自内心觉得,ta们好酷。


总结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循环时尚等等词汇的新风潮,实际是物质生活高度丰富、信息高度互通的时代背景下,精神世界的贫乏、对未来与自我存在意义的迷失,让人们再一次呼唤起真实,重启思考的能力


NEED!FLEA上从来不缺

穿着有想法的时髦人类


并非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也并非是九十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中国的年轻人正处于这种状态的正在进行时。


2020年年底,梁益铖他们回到上海,再次看到相似的情况。


“这里繁华时尚却也虚荣浮躁。在年轻人的夜生活场所,典型的「江浙沪穿搭」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只穿真假难辨的联名限定,另一种则是全身堆积各种不同的奢侈品大logo。


没意思,好无聊。人们就永远只能在短视频巨头或者电商巨头上,被动地接收所谓的潮流信息,并为之买单吗?”



紧接着,Stooping、Swap、Remake、Recycle在国内陆陆续续火了,反消费主义的情绪翻涌,环保可持续的理念从口号式空谈逐渐落到地上,诞生出一批环境友好品牌。


一部分人开始进化为更聪明的消费者,用不消费、手作、资源置换和支持更环保的品牌来表达自己绝不被消费主义裹挟的态度;一部分人懵懵懂懂地开始接受,城市里的中古店越来越多,闲鱼原来包罗万象,从服饰到家具,消费新品也不是唯一的“变成更好自己、收获更美生活”的选择。


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现在看到的NEED!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既拥有亲历者的身份,又在一个恰好的时机踩中了风口



当然,NEED!不是全靠运气,ta们也很有策略。


比如视觉。


NEED!的视觉不能算市面上最精美绝伦或先锋超前的那一挂,但是很巧妙地,无论摊主招募,还是活动回顾,海报、推文配图、摊主介绍、视频节目的封面,一定都会用到真实的人像照片


need!studio快闪店的海报


人的肢体和表情,单体或聚集,都是很有感染力的。无论你是否接受这种穿束,是否享受电子音乐,是否消费vintage,当你直接看到一群欢笑着舞蹈的年轻人,看到摊主热情地介绍ta的产品,可能照片定格的一刻,表情并没有set到所谓的最美角度,但那一刻快乐的感受才是共通的


真实感真的很重要。


NEED!FLEA深圳的海报


比如对传播渠道的耕耘。


从NEED!在成都的第一场活动开始,团队就很积极地收集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素材,并及时po上自己的小红书账号。


制作成本其实不高,细看NEED!TV做的视频节目,就是很简单的街访模式,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的今日穿搭是怎么来的,但非常适配小红书的分享场景,既获得了很棒的宣传效果,又暗戳戳传达了NEED!的品牌精神,做自己,自信去展现,其中一部分受访对象自身就是小红书博主,还鼓励了自发传播,一石三鸟。



如果把NEED!拟人,它呈现出来的,大概就会是当下最典型的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


外表是肆意张扬个性的,擅长应用传播工具的特性,和各种方式方法(比如视觉、音乐、派对、产品),把自己的观点播撒到更广的人群中去


年轻人们聚集在need!studio快闪店里


再比如NEED!的工作模式。


半年在三个城市落地五场线下活动和一家快闪店的NEED!团队,到目前为止其实只有三四个全职,主要由梁益铖、方舟、安妮把控NEED!FLEA的内容创意和落地执行。


此外,艺术总监Chloe,音乐负责人和维护APP后台的如昊(是的NEED!有APP,也是在做vintage,而且是他们的起家业务),作为军师提供商业决策建议的owen,都各自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是以创意输出的方式参与进NEED!团队的运转。


根据项目,各个板块的负责人会再延伸去匹配稳定合作的设计师/运营/城市合作伙伴,最核心的团队,永远只做最尖的事:打磨产品、优化流程。


音乐是NEED!FLEA里非常重要的板块


遇到NEED!这样的团队,我会感到很兴奋。倒不是因为ta们已经是多么成熟的一支队伍,或者产品已经打磨得多么优秀,拥有了多棒的业绩和名声,而是ta们拥有一种非常当代的敏锐


知道自己是从何来、要往哪儿去,坚信自己的能力所在、价值所在,既出产创意也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还是颗种子,但未尝不会是能长出春游音乐节、长出FUJI ROCK的种子呢?


在NEED!FLEA

热闹的跳舞场景是一定会出现的


顺便,盛情邀请梁老师分享了一下他这段时间干下来的一点感悟:


在2022年疫情期间,三四个人的团队能够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在三个城市落地5场线下活动和1间快闪店,并且还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是一件特别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人称NEED!才是真正的黑马,或许这三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


Hire the best 100/100

只招百分人才


NEED! 从去年7月就开始不间断的发出招聘信息,虽然已有几百份简历投递,但是目前也只有一位全职通过加入。NEED!只招100/100人才,而衡量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人人都能理解的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现在人人都讲创意,但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所谓的创意误导为走捷径,最终反而浪费了精力也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



产品化管理与SOP

很难想象一帮程序猿做了NEED! 


在很多重复性工作中,机器比人的效率高的太多了,因为它们标准化了每一项流程。


在美国亚马逊工作几年后,我们将Agile(敏捷开发,大致可以总结为plan execute retro -> repeat,即计划-分工-执行-复盘-重复)以及OKR(目标与关键结果)带到创意工作中,在每一场活动以及执行期间也在不断的建立项目标准化流程。在这样一套高效的工作框架下,NEED!为创意内容产出建立了很好的效率保障。



决策基础

体验为核心


“永远以顾客和摊主的体验为中心,为他们创造最好的体验”是NEED!创立第一天就写下的一句话。不管是团队内部以及与外部合作方的沟通,我们的决策会永远以这个标准去进行判断。


need!studio内接受一切形式的躺平

我不说就没人知道这位是梁益铖





年轻人,正在享受“穷着过”

“原来也可以不消费”

“亚”不是商业主题,“亚”是一种反思

年轻消费,不是“玄学”

市集能做的,还有很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