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份情愫东白马庙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8-31


   冯金林说    






留份情愫东白马庙

 

南通/冯金林

 

洛阳有个白马寺,众人皆知;南通有个东白马庙,却鲜为人知。

座落在石港镇花市街西南的东白马庙原名“通济庵”,传说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地处黄海边,后因海匪滋扰,庙宇残破,主持大师化缘来到石港地界,看中了这三面环水的宝地。于道光年间在当地乡绅的捐助下,在此建立新庙,在搬迁中因白马劳累至死,故将通济庵更名为白马禅,因如皋已有一座白马庙,故俗称为“东白马庙”。

东白马庙的南、西、北三面环河,占地约四亩多,大殿坐北朝南高大雄伟,共三大间,柱梁朱红油漆,光可鉴人。正殿中间置“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口常开,右后方为“护法天尊韦驮”,东西两间各有台座,东为“文殊”、西为“普贤”。正殿两边有十八尊“罗汉”塑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正殿前面是宽敞的砖地庭院,两边为厢房,西厢房塑有观音菩萨、都天菩萨、地藏王等。东厢房其中一间供着巫老爷,他身穿白袍,肩背雨伞,七孔流血,令人生畏。传说巫老爷是个孝子,他母亲去世时,就在母亲灵柩下守灵,不料棺材倒下,被砸得七孔流血而死。后人为他的孝心感动,尊他为巫老爷,塑像纪念。

东厢南边是偏门供有两匹白马,由两马夫牵着,似在向前奔驰。东厢房北边一间是庙门,大门朝东,与回廊相通,可以直抵正殿。

据我奶奶和我父母说:民国初期,当地百姓捐资助学,紧靠庙的东边南北相向盖了四间教室,校名为东白马庙小学。1948年苏北解放,因多年战乱,东白马庙也是满目疮痍,学校早已停办,唯一的和尚也跑了。在四安区委的领导下,依靠群众,拆除菩萨,大兴土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建成了一座校园规整、设施较齐的初级小学,因学校校门与东边的卞家桥遥遥相对,故将学校改名为卞桥小学。至1958年,卞桥小学一度成为江中乡的中心小学,学校设备更为完善,共有小学双轨十二个班级。

我老家离庙不远,小时在里面嬉戏玩耍过多次,整个学校建筑其实是里外两套厢的格局,里面是原寺庙一正两厢的四合院,有独立的东门。外面是南北相对的两排教室,东山墙连接成南北围墙,中间是朝东的校门,校门外是土操场。早些时的人行道路是从校园东南角的高桥下来,然后沿着南河边围墙向西再沿西河边围墙拐弯向北,后因南河岸边坍塌,道路就改为从操场直接穿过,然后沿北河边的围墙向西。

在文革期间,学校更名为向东小学,七十年代也成为有初中部的戴帽子小学。之后学校几经沉浮,由于生员逐年减少,不得不于1998年拆并,结束了她近百年的历史使命。

2007年,石港镇政府决定将卞桥校房屋拆除,予以复耕,在当地群众的要求下,正殿得以保留。2008年他们自发集资,将正殿重新修缮、油漆,先后塑了: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巫老爷……等十几尊菩萨像,每年还会做一次庙会,平时偶有香客前来进香祭拜,祈求平安,但规模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早没了往日的风采。

前些年老学校后面长有成片的银杏、水杉树木,东南角的水泥桥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因为这是连接七大队与八大队的交通要道。但随着道路改造和农田复耕,这曾繁忙的交通要道成了僻静的一隅,桥也有些破损,两边长满了高草,鲜有人走动;那庙宇后面的小树林已不见踪影,原操场和树林田已被卖土挖成低田,长着水稻,泛着金黄。孤零零的三间庙房,歪斜的两根空旗杆,红砖块垒砌的烧香坛,走廊两头有些斑驳的两匹白马,没有缭绕的香火和不绝于耳的木鱼声,只剩下岁月走过的痕迹,让这里显得有些凄凉和落寞。

我没有在东白马庙校读过书,也没这里工作过,没有特别熟悉的人,说不上有特别的亲近感,但我对这里却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

从小就听父母说,1946年10月卞桥乡的几千群众,在这个学校的操场上为原四安区委副书记、通西联队政委(港闸区、四安区、刘桥区为通西片)的江中烈士收殓,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江中就出生在东白马庙东北的一个村子里,他在带队打击顽匪羌九侯部的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而献出年仅21岁的生命。他的墓地就座落在花市街东边的平五公路南侧,青松翠柏傲然屹立,像卫士守护者烈士的英灵。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为纪念他,把卞桥乡改名为江中乡,1962年又改为江中公社直到文革前的1965年。

在东白马庙这块热土上,还留有四安区委书记蒋一、副区长吴维臣等先烈战斗过的足迹,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的英魂长眠在这大地。所以每当我经过这里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南通东白马庙与中国第一古刹、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的洛阳白马寺,不可相提并论。两处相距数千里,毫无关联,但与佛、与白马都曾有关。

奉上这篇小作,既是我对东白马庙的回望,也是对英烈的缅怀。沧海桑田,时光变迁,很多建筑已堙没在岁月里,但很多记忆却永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延续一个地方的文脉、人脉、历史、记忆,让新生代的人们也能了解岁月的光阴,传承一种文化,这或许就是我的一份情愫。

 


总编辑:骆圣宏

特邀编辑:陈劲松

实习编辑:杨涵铄


文/冯金林

江苏省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寸草情深》、小说《风中云》。 




本期目录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加关注即可阅读全部文章)

不曾忘记(上海/晨霞)  

⊙ 中秋家书写给娘(高密/杨桦)     

⊙ 母亲的小菜园(无锡/苏晓梅)

⊙ 喝茶写字,安静欢喜(盐城/朱根平)    

⊙ 牧心(山东/刘玲玲)

⊙ 奇怪的逻辑(盐城/廖晔) 

⊙ 留份情愫东白马庙(南通/冯金林)

上期目录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微信读书的性情与虚荣(成都/王潇) 

⊙ 月光童话(新乡/夏如墨)  

⊙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盐城/江兴林)

⊙ 夜之思念(盐城/丁凡)    

⊙ 石磨(成都/段祥兴)

⊙ 母亲的节日(南通/潘金敏)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阜宁/曹玲林)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

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

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

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