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敬礼,登陆将士!

人民作家 2021-07-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映像PICS Author 王露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封面文章



6月09日


名家在线202期



历史上的今天 - 6月09日


1870年6月09日 英国作家狄更斯逝世

1885年6月09日 《中法新约》签订

1969年6月09日 贺龙元帅逝世

1975年6月09日 我国与菲律宾建交



作者在敦刻尔克战事纪念馆



 







播讲:高海燕

编辑:李建丽



敬礼,登陆将士!



北京/王露露





点击绿标收听高海燕播讲

走进诺曼底美军公墓,如同翻开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

那里,长眠着九千多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阵亡的美国士兵。

奥马哈海滩美军公墓(王露露摄)

站在公墓高地俯视:奥马哈海滩,蜿蜒环保大西洋。这里,也是著名的英吉利海峡,对面,是英国。七十年前,十三万盟军大兵,从英国的朴次茅斯出发,驾驶登陆艇,横渡英吉利海峡,一路挺进,浩荡登陆诺曼底......

奥马哈,上演了美军最为惨烈的抢滩战役,近万名士兵在这里倒下。

上演诺曼底登陆的奥马哈海滩(王露露摄)

从此,这片海滩,成为法国最著名的二战纪念地,登陆的“D”日,即6月6日,也纳入法国最隆重的战事庆典。美军命名的这片奥马哈海滩,实际上是军事代码,战后,出于敬意,法国保留了美军对诺曼底五个海滩的英语命名,如“犹他”,“朱诺”和 “佩剑”等。

如今,诺曼底硝烟已散,法国北部诗意的乡野,让人很难与惨烈的战事相连,曾经血肉翻飞的战场,现世,天高地阔,安然自足。

为表达对阵亡将士的敬意,1945年5月停战协议签署后,法国将奥马哈海滩赠予美国,用于安葬九千多名为法国解放而献身的美国大兵。占地七十公顷的美军公墓,从此接受着来自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人群的参观和祭拜。

美军公墓,一派圣洁,除了海域、蓝天,只让绿色和白色成为主题。墓园,面向大海,朝着美利坚的方向,鲜花盛开,色彩朗丽,毫无世俗意义墓地的恐怖阴森。美国每年有大笔用于墓园维护的经费,让这些远离祖国为反法西斯而献身的九千多名将士,享有英雄般的尊严。

美军公墓繁花似锦(王露露摄)

汉白玉十字架依次排开,像极了列队士兵挺拔的姿态,十字架均为统一尺寸,横观纵看,错落有致,开阔无际。

墓碑,不分军阶和职务高低,采用统一制式,只刻姓名、出生地、所属部队和阵亡日期,简洁大气,不做任何雕饰,一如生命本身。他们都按当时的编制集中埋葬,让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能生死与共。

每个墓碑下掩埋着一个美军士兵,棺木竖着摆放,代表军人宁死不屈的精神。

这些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的将士,壮丽,躺下了,将身体和精神留驻海滩,倾听海风扫过劲草,见证当年登陆的惨烈,守望以生命祭奠的和平盛世。在墓廊间穿行,仿佛看到,士兵的英魂重现,曾经威猛的部队,仍然生生不息......

 美军公墓(王露露摄)

墓区中央小礼拜堂,每十五分钟美国国歌唱响致意长眠诺曼底的英雄。陪伴他们的还有一位守墓老人——当年的一位登陆美军士兵。他,记住了相继倒在自己身边的战友和他们的眼神,甘愿一生留在这儿扼守,安静对唔亡灵。这一留,就是七十年!

七十年不曾返乡,让人唏嘘感慨,瞬间,爱的厚重,意味深长......

老人说起往事仍然哽咽语塞,他每天在墓园除草种花,“内心,战友和战火的记忆,从未远去。”看着这位老人,诺曼底的分量在心中,又重了许多。

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老兵(王露露摄)

一枚墓碑前,一群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在听老师讲解:“这里埋葬着一对兄弟,他们手拉手牺牲的。”公墓中长眠着四十一对兄弟,面对如此悲壮,唯有脱帽敬礼!

诺曼底,也记录了当地居民为美军指路、留宿、疗伤的故事,用生命凝结的国际友谊,七十年后,仍在传颂。常年,都有当地居民来墓地献花,一位七旬老妇采了自家花园的鲜花,摆在美军士兵的碑前,在胸前划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上帝与你们同在。

欧洲一向关注战史,设立了大大小小无数战争纪念日,纪念活动之规模赶超国庆。法国战争纪念日很多,一战二战停战日,杜勒和奥拉杜尔屠杀纪念日,抵抗日。每座城市和村庄还有自己的解放日,巴黎的解放日是8月25日。从城市到乡村,有多少教堂就有多少战争纪念碑,以纪念阵亡抵抗将士和被杀戮的平民。

大兵开着老式摩托车来参加纪念活动 (王露露摄)

每年6月6日,法国邀请美英俄等十八个二战同盟国元首和二战老兵,汇聚诺曼底,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唱诗班为阵亡战士祈祷、歌唱,激昂的军乐、盛装的游行、威严的军舰、呼啸的战机……寂静的诺曼底,沸腾了。

身着戎装的老兵和军事爱好者,驾驶二战各式军用老爷车,插上参战各国盟军的旗帜,浩荡进挺进诺曼底,还原着和平时期的“登陆战役”,像极了好莱坞战争大片,颇具震撼。

此时的登陆伴随的是和平与鲜花,不再是死亡和子弹。从乌塔海滩一直向西,经过奥马哈和戈登海滩,到处是戎装的军人,放眼望去,一个威武的军人世界!

纪念活动现场的吉普(王露露摄)

当地的农舍、商店和饭店也都挂起了美、英、加等国国旗,有的还打出横幅:“感谢你们,法国的解放者。”

沙滩上,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和红裙女孩,并肩站在海边,向着海峡的方向眺望......此刻,战争与和平,在诺曼底,没有距离。当年的小战士如今年至耄耋,脸上手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他们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在诺曼底的天空下,回首战火纷飞的岁月。

七十年的和平与幸福之后,他们,内心是否伤痛依旧?

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大庆的收官之作刻意安排了在犹他海滩进行的伞兵表演,旨在纪念美国传奇伞兵约翰 .斯泰勒(John Steele)。1944年6月5日夜,空降中,斯泰勒被挂在圣母村的教堂钟楼,后被村民救下。战后,村府制作了与真人形体等同的玩偶悬挂钟楼,永久再现这位英勇的伞兵。

英俊美国传奇伞兵约翰.斯泰勒

 伞兵约翰.斯泰勒玩偶悬挂教堂(王露露摄)

一座名不见传的诺曼底海边小镇因着美国伞兵从此进入世人视野,登陆纪念日的庆典活动让整个村庄成为世界的焦点。

停战后,斯泰勒返回美国,曾多次作为嘉宾应邀参加诺曼底登陆庆典,并成为圣母教堂村荣誉村民,村中建有美军纪念馆和以斯泰勒命名的酒店。斯泰勒已离世多年,曾希望葬于诺曼底,遗愿因故终未兑现。

爱尔兰作家兼新闻记者瑞恩以登陆为背景创作过《D日,最长的一天》,这本军事纪实小说是他的“巅峰之作”,书扉页的献辞是“为所有参加D日战斗的人而作”。瑞恩曾采访斯泰勒,书中大段文字给了这位美国传奇伞兵。

二战期间,瑞恩出任路透社驻欧洲战地记者,跟随盟军部队采访报道,其二战题材的文学作品获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并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称号。他的作品告诉世人: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把个人和世界放在了命运的刀锋上,从而让人类建立勇气信心,学会战斗、坚忍和等待。

作者在敦刻尔克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登陆七十周年庆典致辞中表示:“今天,十八个国家的人民团聚于此,纪念为自由牺牲的儿女,也向年轻一代传达怀念,并提醒世人,从1945年起,人类为了不再有战争付出了巨大努力。”

奥巴马总统称:“我们,不仅是庆祝胜利和向英雄致敬,而且要让世界永远铭记历史,让新一代成为维和生力军。”

一名法国中学生对记者说:“在美军公墓,我们有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用生命为我们赢得了今天的和平,我们不会忘记。”

不过,也有很多法国人对当年美军的军事行动持异议,接受采访的八旬老太显直言不讳:“我不会饶恕美国人,他们轰炸了我居住的冈城(Caen),我家人在纳粹屠杀中侥幸逃生,却在美军解放法国实施的大轰炸中死亡。

冈城、奥尔良和阿弗尔曾是德军密集占领的法国城市,为彻底摧毁纳粹,艾森豪威尔没有考虑当地居住的百姓,下令对这些城市无条件轰炸,虽彻底捣毁了德军,同时也炸死了许多无辜平民,这也是一些法国人不赞赏不感激美军的重要原因。

在法国,如果看到哪座城市没有古典格局的情韵只有丑陋的楼房,那一定是被美军轰炸后重建的新城。

战争,无论怎样,都是一种致命毁损。

诺曼底村镇高挂美英法国旗(王露露摄)

美国八十九岁的老兵米歇尔·布朗告诉记者:“年轻人应来法国,在战士墓地用手触摸墓碑,感受那些墓碑下沉睡的十八九岁的青年,从而学会人类切勿自相残杀。”

美军公墓入口,一束以法国国旗颜色捆扎的鲜花恭敬摆在大理石纪念碑前,上书:你们永远不会被忘记。

法国国旗颜色扎成的花束:你们永不被忘记(王露露摄)

不远处,三面星条旗,在几十米高的旗杆顶端,迎着海风,飘扬......身体倒下,星条旗永不落。

离开公墓前,再次回望:数千枚白色十字架连接成一座伟大的丰碑,向世界昭示着军人的气概,人性的崇高,和平的妩媚。

 



文/王露露

新华社高级记者,留比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多次参加中欧、中法、中非重大国际采访报道,新闻作品获中国文化部一等奖,人民网及法国驻华使馆 “中法建交50周年”征文一等奖,著有散文通讯《行走的生命》(2015年出版),百余篇欧陆风情散文刊载《环球》《中国民航》等杂志,并收录《新华社记者看世界》。


诵/高海燕

山西兴县人,国家公务员,《人民作家》特约主播,深圳朗诵社成员,深圳博物馆志愿讲解员,经常承担深圳市重大演出任务和配音任务,曾获深圳市罗湖区朗诵一等奖等多项。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作品

敬礼,登陆将士!(北京/王露露)

戎章榕在线

意大利南部纪行(福建/戎章榕)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走江湖(江苏/王喜根)

何敏翔在线

巡夜(江苏/何敏翔)

田德邦在线

狄仁杰为武则天晚年做了哪桩重大事情?(湖北/田德邦)

王德凤在线

几多过往的眸光(云南/王德凤)

洋美在线

妈妈,今天会有惊喜吗?(日本/洋美)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本期封面作品

我佇立在窗前(北京/阚士英)

王露露在线

我的童年是场“空城计”(北京/王露露)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淘渣(江苏/王喜根)

何敏翔在线

我们与小麻雀(江苏/何敏翔)

田德邦在线

女人的名节是个啥东西(湖北/田德邦)

王德凤在线

来生愿做一株草(云南/王德凤)

洋美在线

不急不要宣言的(日本/洋美)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说得过去的文学作品可以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我们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

栏目编辑:zhenxi13142199(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