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树的随想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树 的 随 想


 

江苏|邹秉南

 

树作为一种植物,起源比人类要早,而人类的生存也与树密不可分。自古以来,木材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如作燃料、造屋、造车、造船、造纸等,用途非常广泛。

人们还喜欢在房屋周围植树,既能遮风遮荫,又能美化环境。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房屋的周围如若没有树木,便觉得光秃秃的如男女不穿衣服一般。”

在汉字中,一木为树,两木为林,而三木即为森林。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浓浓的绿荫,构筑了大自然的主色调。

有几种树因其具有独特的、与一般树木不同的风韵和风格,更引起人们的钟爱,经常见于书画和诗词之中,比如松的雄伟、梅的清幽、竹的纤细、柳的柔媚。

古人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怕寒冷。松树姿态优美,虬劲伟岸,四季常青,生命力极强,千年古松屡见不鲜,正是它的古老和沧桑,让人寄托一种理想和不屈不挠的信念。

李笠翁曾生动地说:“坐在一个满植杨柳桃花的园中,而近旁没有松树,就等于坐在儿童女子之间,因旁边没有一个可以就教的老者一般。”

与松树并称的还有柏树,越老越雄奇,如孔林、晋祠、黄帝陵等所植的松柏,大都已愈千年以上。

杜甫有《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总让人感慨,这时人们眼中的松柏,就如一个志向高远的隐士,淡泊从容,老而弥坚,悠然出世。

 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中赞扬松树:“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松树不择土壤,不求水肥,哪怕在悬崖绝壁上也能茁壮成长,“它无论在严寒霜雪和盛夏烈日,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什么叫忧郁和畏惧”,所以当我们看到虬劲苍老的松柏时,感到的是一种庄严和力量的美。

梅是高洁的象征,我们常能在画作中看到古拙的梅桩上抽出横斜奇致的新枝,在严寒中绽放出清雅的花朵,散发着幽香,不由会让人想起放翁的《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句子,梅花的这种品格,自古至今受到人们的赞赏。

春暖花开,百卉争艳,而梅独选择在冬末初春的时节,错开姹紫嫣红,凌寒独自开。她喜欢静静的在墙角池边或庭院的一隅,与雪花为伍。

老梅新枝,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与人们寄托对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志向高雅是一脉相承的。宋诗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的姿态和韵味描绘得淋漓尽致。

竹以清瘦为特色,种竹无须多,只几株便充满了雅韵奇趣。四季常青的竹生命力极强,春笋才冒出土,便会节节生长,年复一年,纤细的枝体与舒张的绿叶总是那么清清爽爽,尤其是月下竹影迷离,著霜滴露,更让人遐思悠远。

竹代表超凡脱俗,清新高雅,东坡先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此,喜欢竹,也就是喜欢竹的高洁和幽雅。

竹的妙处在于瘦细稀疏,有时只需画上三两杆,便得竹的神韵。

郑板桥善画竹,画了四十年,才体会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来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如果在几株竹旁配上奇石,便更有古意。古人常将竹与芭蕉并提,是因为竹与芭蕉有相似之处,张潮精炼地说:“蕉与竹令人韵。”

杨柳是最常见,也最宜栽种的树种。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就是说柳的这个特点。

烟与柳总能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春意融融之际,碧水潋滟,烟岚迷漫,轻风吹拂,柳丝摇曳,这是怎样的美景?形容得更好的,可以用“柳浪”。

杭州西湖中有“柳浪闻莺”一景,蝉与黄莺最爱藏在柳树间鸣唱,这个景于是就“有声有色”了。

柳树婀娜多姿,人们多把柳喻作女子,而把垂落在湖边堤岸的柳丝比作女子的发辫,湖面上有了柳的倒影,就有了韵味。浓妆淡抹,烟雾朦胧,远望就如一幅泼墨山水,所以张潮又说:“柳令人感”。

树与人类生存有密切的关系,植树可以改善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美化自然环境,可见,爱树,就是爱人类自己。

 

作者:邹秉南

诵读:高海燕

主编:李建丽


文/邹秉南

笔名秋思,江苏南京市人,爱好文史及旅行摄影。1968年末插队知青,1973年返回南京,后长期从事宣传和文字工作至退休。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各地报刊杂志及专辑、丛书等发表文史类作品200余篇。2009年参加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获“十佳”博主称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山水之间》《天地之间》《溪上青青草》和《金陵杂记》等四部,合著诗集《樱花情缘》《樱花树下》。

诵/高海燕

山西兴县人,国家公务员,《人民作家》特约主播,深圳朗诵社成员,深圳博物馆志愿讲解员,经常承担深圳市重大演出任务和配音任务,曾获深圳市罗湖区朗诵一等奖等多项。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封面文章

挤热闹(香港|木子)

杨盛龙在线

边关何处之:喜马拉雅南麓雨帘(北京/杨盛龙)

戎章榕在线

意大利南部纪行之:感悟巴勒莫建筑群(福建/戎章榕)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芭蕉扇(江苏/王喜根)

何敏翔在线

庙会练摊记(江苏/何敏翔)

邹秉南在线

树的随想(江苏/邹秉南)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本期封面作品

涵养家国情怀(江苏|朱步楼)

杨盛龙在线

边关何处之:静静的白哈巴河(北京|杨盛龙)

王露露在线

空中酒窖(北京|王露露)

戎章榕在线

意大利南部纪行之:夜宿特鲁利(福建/戎章榕)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唱麒麟(江苏/王喜根)

何敏翔在线

誓言解读(江苏/何敏翔)

邹秉南在线

城墙漫步(江苏|邹秉南)

杨盛龙在线

边关何处之:红其拉甫雪山口 (北京/杨盛龙)

王露露在线

亮眼睛的几内亚小姑娘(北京/王露露)

戎章榕在线

意大利南部纪行之:面对马泰拉的沧桑(福建/戎章榕)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庵堂(江苏/王喜根)

何敏翔在线

都市里的臭虫(江苏/何敏翔)

邹秉南在线

窗沿上的风景(江苏/邹秉南)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说得过去的文学作品可以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我们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

栏目编辑:zhenxi13142199(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