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堡小学:我的童年,我的老师!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8-31

点击上方蓝字 记得关注我们哦!


李堡小学:


我的童年,我的老师!







江苏 | 汪旭

 


紧凑的布局、柔和的灯光、优美的文字、海量的图片以及随时可查看的视频资料,让你对这座百年小学的认识及感受,可以无限鲜活无限丰满。我在想,1524年的存性社学、1816年的赤岸社学与现今的李堡小学是否有存续的脉络?明末清初的戏剧家、美学家李渔少年时曾客居李堡经年,其所受教育是否纯为私塾与此类社学有无瓜葛?李堡宿儒潘斅安,原为北平女子师范教授如皋师范第一任校长,其回乡办学,有无更详实的记载?百年来,母校培养了哪些各行业尤其科教文卫方面的佼佼者?望着校史馆一帧帧发黄的相片,凝视着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关于我少年时候的老师们的记忆徐徐醒来……

1



1971年2月到1978年7月,我在这里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小学阶段,正值“文革”。在那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年代,最能看出做人的成色。印象中,母校有教师二十位左右,除了解放前做过校长的算术老师田世安已年过花甲,大都在四十岁上下,他们都在小镇上安了家。一个万人小镇,难免有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的,况且在特殊年代。小镇也涌现出不少政治狂热激进分子,母校的教职工群体不为所动有定力,没有出现一例投机取巧卖友求荣的事例。在小镇人的心目中,母校的老师朴实敦厚,为谦谦君子。政治潮流中,不做弄潮儿,且要守住底线,并非易事,首要是当年的葛美玲校长有担当有智慧。那时,从一年级到初二,每个年级都有一两个“现行反革命”,每当开全校大会,按上头的要求,这几个小“反革命”都得站起来示众,而葛校长主持的大会,只是让他们报一下到,简单的问两句有没有认真上课及打架淘气什么的,尽量不难为孩子。她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实在伤害不起。我姐二年级时被诬写反动标语,成了“现行反革命”,十岁的小孩,也被关在了学校整整一个月。我姐回来后,爸妈问及她的情况,她说,葛校长带几个年幼的学生回家睡,被关的几个“小反革命”,每天早晚都有馒头吃,也常吃肉包,很快活。葛校长自己的爱人本身有右派问题,能这样做,实属很不容易了。葛校长个头不高,嗓音也不洪亮,架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说话极有条理,处变不惊,为人谦和,却又能不怒自威。她主教政治,也兼及其他,带队下乡劳动,也时常亲自找令各班班主任头痛的调皮生谈话。她似乎没有生活,只有工作,不经意表现出的,是师表,是身教,是树人先立德的某种气质或风范。一次,她正给我们上课,一位老先生伸头向教室里探了探,葛校长赶紧跑出教室。不一会儿,她回到教室,很兴奋,她带着几份虔敬快乐地告诉我们:老先生是如皋师范的,是她的老师。用无声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尊师爱生,教育之本。我五年级和初中时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汤瑞玲,她是南京人,在李堡几十年,乡音未改。汤老师心地善良,教学能力强,有些强势。她或许忽视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爱跟学生较真,而我正是时常跟她唱反调斗嘴的尖子生,让她又爱又恨。一次,数学老师周庆忠给我们上英语课,我不遵守纪律,一向和蔼可亲从不批评学生的周老师,知道我常跟汤老师抬杠,对我没客气,他说了一句其实很触动我的话:“一个人要时常且善于解剖自己!”肯定是因为我常跟汤老师抬杠,一个初秋的下午,刚放学,葛校长叫上我,让我跟她和向阳老师去有事。我们三人步行到学校东一里路外的丁堡河边,然后乘船向北去了河东砖瓦厂。一路上,他俩聊着学校的琐事,好像完全忘了我的存在。那天回来时,天空布满晚霞,连水面都是红的,很美。而葛校长、向老师终究没跟我谈心,更说不上批评,只是分手时,他俩对我笑了笑。屡屡跟汤老师抬杠、周老师的“自我解剖”一说、葛向二位一次神秘的无言之教,在我的人生记忆中很深刻,这些似乎预示了我人生道路的曲折及自省修身的重要,也可看出当年我的老师们的赤诚之心。

2



当年母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中师毕业,所以,他们文理兼擅,各科通吃。如教导主任向阳老师,教物理兼教化学,周庆忠教数学兼教英语,周文蔚教数学兼教音乐,其实,他的专业是农科,宋诚仪教语文兼教美术。“文革”时,教育闹革命,全国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普遍的被打乱。李堡小学虽然也受影响,但基本的教学活动并未荒废。我上小学一年级时,适逢学校房屋整修,学校便租借李堡渔网厂上课,我们就在那儿学的汉语拼音。教汉语拼音的是冯华珠老师,三个班一起上的大课。冯老师很慈祥,总是笑眯眯的,哪怕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冯老师教学也很干练,加上她的慈爱之心,她对学生的教化之功,犹如春风化雨。她是文教世家,妹妹冯华珍,后来长期担任我们母校的校长,有着很强的教学和领导能力,好像什么课都教,同时还兼课外书法辅导。在她的治理之下,母校成绩斐然。冯校长教学有方,也教子有方,而一儿一女,名牌大学毕业,学业有成,事业有成。那时的几位女教师,真有教师的样儿,沉稳持重,和气典雅,像景宏娟老师、许国芳老师、何语芳老师,她们似乎在给小镇上的女性们确立文明风范,赢得了小镇市民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但我有一位四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却是另一种气质另一种范儿。她叫王国美,那时才二十出头,长得青春靓丽,会跳舞,她教语文,她启蒙教会了我们对于美好人生的向往。她把高年级同学的作文给我们看,当她觉得谁写得比范文好时,会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她发现我写诗,一次,便拿到办公室给所有老师展示,当有老师提出疑义,她据理力争便让我当场写。当然,她也常批评我,用她那美丽的眼神,这种眼神很受用,所以,这种批评很见效。1974年后,我再没见到我的这位老师,但她的眼神,一直是我人生的某种指引。还有一位米舒桂老师,有点凶,但却并不可怕,她或许属于那种直性子的人。那时,学校食堂边有一棵硕大的老杏树,蓊蓊郁郁的,每当挂果,小孩们就盼哪盼哪,盼到六月中下旬,像过节一样,全校的学生每人都能分到五、六个又大又甜的杏子。二年级时,米老师给大家分杏子。杏子用搪瓷脸盆盛着,她让同学们按次序上讲台自己领。杏子有大有小有好有孬,怎么领?领完了杏子,大家快乐地享用,短暂的快乐后,却是一堂终生受益的课:米老师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启发教育大家,领杏子及今后做人应有的礼让。说到李堡小学,不能不提向阳老师。向家在小镇上是个大户人家,而低调似乎是向家人的普遍个性,因此,向老师走起路来,总是低着头目不斜视,很少见他在路边跟谁聊天跟谁待一起。向老师擅书法,总管学校教务,同时兼两个班的物理化学课程。向老师是不苟言笑的人,当他巧妙地把俚俗土语用于理化讲解时,教室里也时有笑声迸发。他劝阻调皮学生,往往以语重心长的祈使语“宝宝哎——”开头,能从表情冷峻的向老师嘴里得到这么一句,这让被教育的同学觉得受宠,殊为难得。1973年夏,冯元私自下河溺水,是这位神情冷峻的向老师,从东大河码头,把冯元一口气扛到了一里路外的医院,我不知道,教理化的他,该有多么火热的心肠?四年前,我的这位老师,悄然而逝,他把低调坚持到了最后。我曾感叹,我年轻时,没有谁在读书学问上对我施加大的影响。但我仔细想想,当年的那群教师,远远算不上勤学不倦学识渊博,教师,对于他们,或许仅仅是一种职业,但他们的心也真,他们的情也深,他们的爱也纯,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我们确立了立身的根本,并时时告诫我们:大富大贵不最重要。

3



1972年,李堡小学一台全版京剧《沙家浜》成功演出,轰动了海安。此演出团体中的罗星、许亚明同学,因此被专业剧团选中,日后成了专业的文艺工作者。1975年,李堡小学文艺宣传队,又精彩演出了京剧《杜鹃山》选场,姜慧兰同学因此被专业剧团选中,成了安徽一花旦名角。那时,母校的文艺演出,在小镇上、在县里,总是精彩纷呈,颇受欢迎,小品《东郭先生和狼》、舞蹈《大寨亚克西》等节目,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这些成绩的取得,葛美玲校长、郭建岗老师、周文蔚老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周老师教的是数学,因他擅长手风琴、小提琴,所以又兼教音乐。周老师是位颇有喜感的人,他想严肃,这倒反让他喜感更重,他其实很好亲近,历届学生都爱背后拿他寻开心。上课时,若他发现谁开小差甚至捣蛋,他会装模作样边念书边靠近你,趁你正得意时,用空心纸卷,猛的在你脑袋上一击,课堂气氛因此便活跃一番。周老师会作曲会写曲艺及小品,他是文艺宣传队的组织者和灵魂。他还成立了乐器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服务。可惜,那时的家长和学生并不看重,不像现在,花钱和工夫四处求师。葛美玲校长,其实是位有创见、能包容,而又具有很强执行力的校长,除了校园文艺搞得有声有色,体育项目也没松懈,尤其乒乓球,更是母校校史上浓重的一笔。刚刚进入七十年代,缪鸿儒老师开始了乒乓球培训的启蒙,1975年,母校调入现海安乒协的总教练盛忠华任初二数学及理化教师兼乒乓教练,而让盛老师主抓乒乓球队的训练。盛老师不负厚望,为李堡小学培养了一大批乒乓高手,其中汤成林、洪霞、万雪凤、陆群、陆立新、王欣、李海波、刘根荣、李正华是最出色的男女乒乓小将,他们先后获得南通市少年男女单打冠军;洪、万组合获江苏省少年女团亚军;王欣、陆立新、李正华、刘根荣组成的李堡小学代表队获江苏省少年团体第三名;汤成林,万雪凤还获得江苏省单、双打第六名……。重大成绩的取得,引起上级的重视,李堡小学被确立成了海安乒乓球训练基地,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获得荣誉无数。那时,经济困难,南通行署赵专员,看了学生们的训练,当即提议拨款六仟元给予褒奖。学校赶紧用此奖金,把破败不堪的大门拆掉重建,后又利用奖励资金,建成了乒乓球馆。乒乓球让母校当时和日后,在赛场、在门面上,扬眉吐气了一把。至今全海安的乒乓好手,仍有三分之一强出自李堡小学。李堡小学,成了南通市的乒乓球名校。记得那时,母校经常搞书法绘画展览,因为李堡轧花厂和街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书画展搞到了街道的宣传橱窗里,这无疑促进了学生们对于书画的兴趣。我们曾亲眼观看语文老师宋诚仪,在操场边和大门内的山墙上,画出了巨幅油画,我那时尚属低年级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观摩,我便悄悄的学到了好多的绘画技巧。时光匆匆,转眼,快半个世纪过去。如今的母校亮丽气派,而当年我的老师们,则垂垂老矣,亲爱的葛美玲校长、汤瑞玲老师、向阳老师、宋诚仪老师、米舒桂老师、许国芳老师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21/5/19(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与文字未必全部对应。)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王兆嘉

文/汪旭

汪旭,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动物科技专业,2004年从机关辞职创办企业,日常以读书、写作、练字为乐,兼职书法教员。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孤身走我路(江苏|陈新我)⊙种疫苗记(江苏|许玉芹)⊙红安三记(湖北|李广彦)⊙李堡小学:我的童年,我的老师!(江苏|汪旭)上期目录(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草堰石闸的历史文化及其保护利用(骆圣宏)您回归到了袁隆平星座(江西|刘劲楠)⊙采 松 花(河南|田健)⊙陪伴是最好的孝顺(江苏|王志祥)⊙金毛“小可”(湖北|翟勇)⊙酒,生命里的“意识流”(江苏|蒋陵)


投稿须知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