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思 | 辜堪生:人为什么会“高兴”?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3-12-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辜堪生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人为什么会“高兴”?


四川 | 辜堪生

 

 

这算个什么问题?高兴就高兴呗,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简直是钻牛角尖,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确实,一般人很少思考过这个问题,连《十万个为什么》也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有三种思路或思维:日常思维,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

日常思维也就是感性认识,凭日常生活中的感官经验和事物表象对事物做出认识判断。

“人为什么会高兴?”“人逢喜事精神爽”嘛,遇到高兴的事儿当然就高兴呗。这种回答实际上是同语反复,“喜”、“爽”、“高兴”都是同义词,并没有真正回答问题,所以日常思维才会有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的质疑。

科学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不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而是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去认识。

“人为什么会高兴?”科学家的解答是:人高兴是人的大脑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在起作用。比如,获得奖励,达到预期,获得共鸣,看到笑话……这一系列的行为会让身体产生反应,触发大脑分泌多巴胺传递物质,不停地脉冲神经通道,从而让人产生高兴、愉悦的感觉。

听不懂了吧?这样的解答虽然揭示了产生“高兴”的生物学、化学本质,但对不懂脑科学的人有什么意义呢?

哲学思维亦可称终极思维,就是穷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却又永远找不到终极答案的思维。如宇宙的本源是什么?(自然哲学)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哲学)这些都是人类永恒探索的问题,一万年以后也没有标准答案,也还要继续探索。

“人为什么会高兴?”从哲学角度研究这个问题,虽然不能赚到一分钱,但却可以改变你的“三观”,有利于你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四川人兴奋(高兴)程度统计图表吧。

图中写的“四川人”准确一点说是指生活在成都平原的“盆地人”,姑且用“成都人”来代替吧。

图表中成都人对天气的兴奋点,集中在“出太阳”和“下雪”。兴奋其实也就是高兴。

这不,近日成都就出了那么一两天太阳,恰逢周未,好多朋友都在“朋友圈”晒幸福:公园里带孩子玩耍的, 银杏树下摆POSE留影的,小区广场跳大妈舞的,河边吹萨克斯的,遛狗狗的,甚至还有把麻将桌搬到户外边“战斗”边享受阳光的 ……总之,人人都显得异常兴奋、高兴。

为什么一出太阳成都人就会陷入集体狂欢,甚至“蜀犬吠日”,人狗同乐?原因就是四川盆地自古以来长年多雨阴霾,难见太阳,连狗见了太阳也感觉希奇而高兴得狂吠不止。物以稀为贵嘛,更何况晒太阳能补钙的医学常识已普及到妇孺皆知。

其实,图表中四川人的最高兴奋点还在“下雪”。因为四川盆地下雪比出太阳更难见。所以只要盆地一下雪,大人小孩都兴奋无比,纷纷跑出室外打雪仗,堆雪人。





如果盆地不下雪,成都人民还要跑到当年杜甫只能在家里欣赏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那个西岭雪山上去滑雪度假。
“人为什么会高兴?”从成都人对天气的兴奋例子不难得到答案:“高兴”源于“痛苦”。出太阳的“高兴”是因为解除了阴霾天气的“痛苦”,下雪好玩的“兴奋”是因为消除了无雪可玩的“苦闷”。但如果天天出太阳或天天都下雪,恐怕四川人就兴奋不起来,反而要怨天尤人啰。
记得有一年寒假我去昆明上课,感叹昆明冬天也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而且晚上还星光灿烂。然而当地学生却丝毫没有这种幸福感。我对他们说,你们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们不知道,成都人民不仅“盼星星,盼月亮”,还“盼着东方出太阳”哟!
可见,“痛苦”与“高兴”是不可分割的一对矛盾:没有痛苦,就没有消除痛苦的高兴,而没有高兴的痛苦,也就无所谓痛苦,二者是“相反相成”。
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小孩会盼着过年打牙祭,吃上一盘回锅肉解解馋就无比的高兴快乐,而今天营养过剩的孩子会因吃一盘回锅肉而高兴快乐吗?!
一个病人康复痊愈,死里逃生后会无比的高兴快乐,而一个从未生过病的年轻人,会因为没生病住院而天天高兴快乐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可见,“高兴”就是源于“痛苦”的解除。
反之,“痛苦”也是源于“高兴”的丧失,如果本来就没有“高兴”,也就沒有丧失“高兴”的“痛苦”。对此,恐怕很难理解,不妨还是举例说明吧!
多年前和几个朋友去非洲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导游叮嘱我们带点清凉油、小食品之类的小礼品。来到马赛马拉大草原看了各种野生动物后,我们又花了35美元去参观了一个马赛原始民族部落。刚进村落,臭气熏天,苍蝇扑面而来。一排排窝棚是用树枝、黄泥和牛粪搭盖的。
我们钻进一个窝棚造访,父母亲住的屋子就只有一个类似榻榻米的土垒“床”,上面铺有一张牛皮,无褥,无被,无家具。由于只有一个“猫洞”透光,太黑了,沒拍照。
下图则是小孩睡觉的窝棚,基本上无墙壁,所以光线很好,很通风,床是树枝搭的架子,无褥,无被,无门窗,真担心晚上怎么防草原上的野兽啊?
一些骨瘦嶙嶙的小孩从窝棚里钻出来,期盼游人礼物的目光令人怜悯。我给小孩每人一盒清凉油、一点零食后,他们喜笑颜开,主动配合我留影,其高兴程度恐怕不亚于国内孩子得到一盒∪R稀有级别的“奥特曼”卡片时的兴奋。
参观完马赛原始部落后,有人感叹说,这些马赛人怎么能忍受这种原始生活的痛苦?!我说,古人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非马赛人,你怎么知道马赛人觉得自己生活得很痛苦?其实,这些马赛人在没有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快乐前,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多痛苦。不妨看看我摄下的两段视频。
这是马赛村民为我们现场表演唱歌跳舞并与游客联欢
看来,马赛人也是像维吾尔族一样是个载歌载舞的欢乐民族。他们之所以几千年来都这样安贫乐道,不思进取,一定是他们从沒有感觉到这种生活是痛苦的。
当然,如果让他们到现代化城市生活一段时间,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快乐后,再让他们回去过原始落后的生活,他们一定觉得很痛苦,不能忍受。可见,没有“高兴”的“痛苦”就无所谓痛苦。
这说明物质条件只是高兴快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的高兴程度即“多巴胺”分沁的多少与物质条件好坏并非正相关关系,而是与欲望需求的大小正相关。
欲望愈强烈,被满足时就会愈高兴,反之亦然。饥肠辘辘的花子捡个馒头吃,其大脑分沁的“多巴胺”可能比脑满肠肥的富豪吃宴席所分沁的“多巴胺”还要多。
有趣的是,科学家的“多巴胺”理论还有一个发现:人的多巴胺分泌是有限量的,所以,当过度高兴或持续高兴后,身体就会痛苦。
就好像看笑话,第一次看,你会笑的很高兴。但越看的次数越多,“笑点”阈值就会提高,你会觉得索然无味,会变得麻木。这种麻木是神经细胞对“多巴胺”的适应性造成的。
因此,想要获得持续性的快乐,不能过度快乐,需要体会苦的滋味。你越苦,获得的快乐越明显。
有趣吧,科学家的“多巴胺”理论最终也得出了“高兴”与“痛苦”是一对“孪生兄弟”的哲学结论,与哲学研究殊途同归了。
“人为什么高兴”,这是个人生哲学问题。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十分丰富多彩,诸子百家可谓精彩纷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儒家观点给士大夫文人提供了饮酒叙谊、吟诗作赋的快乐理由;“知足常乐”、“苦中寻乐”的道家思想则为广大苦难的民间百姓提供了精神慰籍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快乐。
众所周知,古代老百姓在经历了“天下苦秦久矣”后又遭遇“楚汉之争”的战争浩劫,到了汉初可谓是民不聊生。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稳定,居然利用钱币来向老百姓灌输道家“知足常乐”思想。下图铜钱就是汉朝所铸。
钱币图案巧妙的利用了一个“口”,贯穿“唯吾知足”四个字,让老百姓每天都在接受道家“知足常乐”价值观的洗脑。虽说儒家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主流意识形态,但道家思想却是历代黎民百姓安贫乐道,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
所以,鲁迅对中国老百姓这种国民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对“阿Q”式快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这在阶级压迫深重的时代,无疑是给人警醒。
历史变迁,观念更新。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压力山大,“阿Q”精神和“酸葡萄心理”恰恰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排解压力的正常心理。
尤其是当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导致很多不得志的年轻人心态失衡,失落,抑郁成疾,甚至自杀。
要知道,“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遥远,众多不得志的年轻人,难道就一直痛苦下去吗?怎么就不可以改变一下自己一味向上攀比的心理,学点道家哲学,儒家思想,重塑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呢?!我们的先贤已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首先学学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其次学学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再来学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甚至可以学学阿Q,来点“阿Q”式快乐。既然无法改变命运,何不“苦中寻乐”。
再不然学学西方狐狸,来点“酸葡萄”自嘲,收拾好心情,在人生路上高高兴兴走下去。
古训说得好,“皇帝有皇帝的苦恼,花子有花子的快乐”。历史上梁武帝,顺治帝不都是苦于理朝而弃帝出家当和尚去了吗。
“花子”的快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知足”,必然“常乐”。正如人们常说的“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众所周知,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每次落难,他都能坦然处之,乐观的生活,正如他常讲的一句话:“天塌下来怕什么,有高个子顶着呢!”
笔者此生的价值观就是“知足常乐”,并从八十年代媒体舆论狠批蜀民农耕文化“井底之蛙”、“盆地意识”、“不思进取”的时候就在课堂上唱“反调”,对媒体宣传的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老板的打工仔不是好的打工仔”这种“过犹不及”的形而上学展开批判:
当黄继光扑向敌人的机枪眼,董存瑞举起炸药包的时候,难道他们是想当将军吗?难道他们不是好士兵吗?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士兵都想当将军,首先就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死了,怎么当将军?!如果都是想当将军的兵,怎么打胜仗啊?!同理,安心本职工作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就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的“打工仔”。
同时,我也向学生推荐了我的人生座右铭: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这个对联集儒道思想之精粹,进退自如,至少对我受益匪浅。
所以笔者此生各个阶段都有苦中作乐的回忆:小学阶段不用“双减”,尽享儿童的天真快乐;中学阶段当“狗崽子”时,乐得逍遥自由;“知青岁月”,成立篮球队,宣传队,苦中寻乐还能挣“耙耙”工分;考进剧团更是天天快乐;恢复高考,“范进中举”意外惊喜;毕业分配留校任教,子承父业,全家高兴。
可谓快乐人生,人生如名,“堪”此一“生”,足矣。
(题头图:王恩明)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关于开通《人民作家》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

2、《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3、《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2、3、4、5、6、7、8、

作者简介

文/辜堪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邓小平理论概论教研室主任 ;四川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在《哲学动态》《毛泽东思想研究》《人文杂志》《江汉论坛》《中国教育报》《社会科学研究》《天府新论》《理论与改革》《探索》《北京师院学报》《河北大学学报》等全国十多家报刊发表论文 90 余篇 ;主编、合著、参著学术著作9部;副主编四川省统编教材1部;主编教学参考书1部。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沈建华在线

鸿儒之友的君子之交(北京|沈建华)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怦然心动•回归(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拾屋(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永远学不会的学问(广西|黄锦秋)

辜堪生在线

人为什么会“高兴”(四川|辜堪生)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马维驹在线

此刻星光正好(北京|马维驹)

戎章榕在线

德国人文随笔之:穿行在德国森林中(福建|戎章榕)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离开你的日子(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补缸(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爱情与友情(广西|黄锦秋)

少君在线

半仙儿(美国|少君)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37702470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