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行在德国森林中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3-12-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戎 章 榕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德国人文随笔系列



穿行在德国森林中



福建 | 戎章榕


                                  


德国是一个森林国家,连德国人都承认自己是森林民族。

德国森林一直相伴我整个行程。当我乘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时候,那密集的、绵延不断的森林总是紧随左右。高速公路两边的森林,几乎处于一种原始状态。要说没有人工的痕迹,植被又是如此的分明:上有乔木,中有灌木,下有杂草,和谐共生。

高速公路与森林,极大地提升了德国人的生活品质。当年安徒生评论魏玛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园。”推而广之,这句评语同样适用于德国其他的城市。

在德国城市中,公园并不多见,但不是公园胜似公园的蓊郁的树林、奇异的花草、精致的雕像等到处可见。即使这样,德国人还觉得住在城里不如住在郊外的好。

在每一个中心城市的周围,星罗棋布又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幢幢房子,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煞是童话里的小木屋。

这里是农村,却住的是在城市工作的有钱人,他们沉浸在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树散发出来的最新鲜的氧吧中。同时也分享了现代文明带来的出行便利,每天驱车进入高速公路去城市上班(德国高速公路进出不收费)。

驾车在森林中穿行,轻松愉悦中,你仿佛置身在遥远的农牧时代里。森林成了德国城乡共同的神圣空间。其间有种大自然的幽静和神性弥漫,给人以安宁感。说不定,一时间你眼前就会朦胧起来,真分不清是高速公路指向了森林,还是森林引领了高速公路?

一座城市在周边拥有一两个森林公园并不稀奇,罕见的是城市与森林融为一体。城市森林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在波恩。很难想象这儿曾是40多年的联邦德国的首都,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只有参天的大树。

森林簇拥着城市,城市依偎着森林,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人均森林面积则达到140平方米。

放眼望去,树林茂盛,人烟稀少,清脆的鸟鸣声愈加给人以幽静、清新的感觉。波恩还是一座大学城。著名的波恩大学是一座纯18世纪风格的辉煌建筑,在婆娑的树影中透着赭色,让我心旌摇曳。

我虽然没有机会走进德国著名的黑森林,但我还是与之擦肩而过。在去往斯图加特的路上,我曾停车眺望:层峦叠嶂,延绵起伏,郁郁苍苍,氤氲缭绕。60%的森林覆盖率,一个“黑”字,活灵活现把这片森林推向了极致。

黑森林以冷杉为主,“黑”字不光取自冷杉的颜色,更在于杉林的密集。即使是白天,密密匝匝的树木和枝叶遮天蔽日,挡住了光线,投下了浓阴,笼罩在一片黑色之中,当夜幕降临时,杉林便露出了几分的阴森、深邃和肃穆。

当然,黑森林意趣还在于光影的变幻,刚刚还是阳光普照,瞬间就风起云涌,如同中国的泼墨画,重彩一笔泼下,肆意汪洋又恰到好处,大气磅礴又悄无声息……

至此,我就不得不感叹了,上帝真有点偏心,为什么让德国拥有这么广大的原始森林?后来才了解到,我目之所及并非是原始森林,而是后来种的人工林。德国人在绿化问题上也走过弯路。

德国森林除了提供生态的平衡,还有哲学的思考。

森林的茂密,缘于这个盛产哲学头脑的国度。德国是黑格尔的故乡,一句“不见森林,只见树木”的辩证思想就出自于黑格尔。有趣的是,我眼中的德国森林,却是“不见树木,只见森林”。在德期间,一路上由于引发对森林的关注。

据悉,德国林业的经营水平举世瞩目,研究世界林业首当其冲应当研究德国,恰如研究西方音乐史、哲学史和科学史不能绕过德国一样。

众所周知,德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当第一批树木被砍倒在地,文明便开始了;当最后一批树木被砍倒在地,文明也就寿终正寝了”。拉梅丁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森林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德国人前辈也砍伐森林,这是文明进程的不可逾越的一道坎。在德国人没有砍倒最后一批树木之前,就清醒地认识到:森林与人类休戚与共。没有人类,森林照样活着,而且活得更好;没有森林,人类就无法存在,就会频遭自然灾害。森林保护了人类,人类也要保护森林。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德国林业界再次觉醒,遵照生态基础的造林原则,增加阔叶林比例,营造多结构林和混交林,实现森林的多种效应。与其说是德国森林的复兴,不如说是德国自然哲学的觉醒与回归。

德国森林的生长量在欧洲名列前茅,但他们再不滥伐,而是择伐或是间伐,严格控制采伐总量,确保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保持可持续的利用。对此,有个事例令我感慨不已。

在德国很难买到火柴,尽管火柴的磷发明于德国的辈,但德国人认为,德国树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德国人对森林的情有独钟,已经到了连生产火柴都怜惜的地步了!

德国森林带来的远不止是木材产品,生态产品,还有精神产品。

在德国中小学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学生到林中活动。从小让孩子们闻一闻森林的气味,与草木窃窃私语,观察流水花开,倾听鸟鸣林涛。在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培育博大精深德国文化中的森林风骨。

没有对德国森林的深入认知,就很难全面把握德意志民族深厚的历史尊严和坚实的文化根基。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人会把树木比作贝多芬、比作尼采,如同我们会把伟人形容为高山大海一样。

(注: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德国人文随笔系列(点击标题即可欣赏)

一、一个为信仰而活着的人

二、汽车文化的童话解读

三、敬畏生命的提示

四、歌德故居的探寻

五、白雪覆盖的慕尼黑

《人民作家》公告(点击标题查看)

1、关于开通《人民作家》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

2、《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3、《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2、3、4、5、6、7、8、

9、

文/戎章榕

浙江慈溪人,退休于福建政协研究室,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期刊协会特聘专家等。发表文字300多万,作品曾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百余次。已结集出版《没有结束的逗点》《触摸西欧》《名镇名村览胜》《前行的痕迹》《心月孤圆》(中英文两个版本)等专著,参与编写的图书有《科学创新论》《台湾“民主政治”透视》《大陆新娘》等。

诵/和晋霞

笔名和和。陕西人,文化活动策划主持人、青少年语言艺术培训教师,获全国青少年语言表演艺术测评教师资格证书。深圳福田区作协会员。福田文化馆“悦读星期天”义工,就职于深圳报业集团。《人民作家》特约主播。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马维驹在线

此刻星光正好(北京|马维驹)

戎章榕在线

德国人文随笔之:穿行在德国森林中(福建|戎章榕)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离开你的日子(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补缸(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爱情与友情(广西|黄锦秋)

少君在线

半仙儿(美国|少君)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马维驹在线

在写诗的时候(北京|马维驹)

戎章榕在线

德国人文随笔之:白雪覆盖的慕尼黑(福建|戎章榕)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空间》书单(续)(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锔碗(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背叛(广西|黄锦秋)

辜堪生在线

我的“狗崽子”人生岁月(下)(四川|辜堪生)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37702470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