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为信仰而活着的人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3-12-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戎 章 榕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德国人文随笔系列



一个为信仰而活着的人



福建 | 戎章榕





在特里尔市布吕肯大街10号,有一幢灰白色的三层小楼,在门牌号下有一铜制的头像,铜像下的标牌上写着: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此。

这座房子建于1727年,马克思的父亲于1818年4月租住于此,住进不久,马克思就在这座楼的二层诞生了。

在抵达特里尔的第二天,在开馆的第一时间我们来到布吕肯大街10号。当我的目光触及了铜制的马克思头像时,在遥远的他乡见到熟悉的“大胡子老人”,一股亲切的暖流顿时充溢了心头……

大家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神情庄重,目光专注,一边缓缓前行参观,一边听着中文录音讲解。有的同志为了进一步地听清,再次按键,反复听讲,都希望在马克思的故乡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与其说是马克思故居,不如说是以编年史形式来纪录马克思一生的重要活动和业绩的展览。

故居中陈设简洁,即便陈列的几件沙发、书桌,都不是原物,而是根据当年模样的仿制品。诚然,展出的马克思手稿、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版、《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版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甚至还有周恩来同志1943年在延安读过的《共产党宣言》的签名书。

马克思的遗产不在他的故居,不在特里尔,而在世界的影响与它的未来。

尤为难得的是,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德国人的严谨与精细,比如用一部《共产党宣言》的所有文字组成一个马克思的肖像,又比如展示马克思一生居留城市的沙漏,沙漏内沙子越多表示其在该城市停留时间越长。真是绝妙的创意!

我们一行拜谒的马克思故居,是2005年经过重新布展后的纪念馆。这是一个带有倾向性的主题展,尽管收集了弥足珍贵的马克思遗物,尽管窗明几净,几乎看不到历史的尘埃。但是,有些观点、认识令我们难以认同。

这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现实,对展览进行了调整。一座两三百年的小楼,虽然几经修缮、加固,在历史的风雨中依然飘摇……

尽管认识上有差异,但是马克思在德国、在特里尔还是倍受尊敬的。

我了解到,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会同德国有关部门和国际机构,以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的名义,正在编辑出版114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套书囊括了马克思的全部作品,从马克思年轻时代的诗集直到《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搞了一次网上调查,选举“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高居榜首。2003年,在德国电视台评选,马克思与歌德、贝多芬齐名,成为德国历史上的十大伟人。不过在西方,人们看重马克思更多的是作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而非政治学家。

尽管迄今为止,《共产党宣言》已经被翻译成二百多种文字,出版过一千多次,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马克思百年之后,依然有这么多人在怀念他、追忆他、学习他,这是因为马克思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也是历经艰辛的一生。

在他的故居,我们一行再次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的大半生基本上是在颠沛流离、贫穷潦倒中度过的。尽管屡被驱逐,哪怕频遭磨难,但他执著坚定,一如既往的精神品格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个人。

马克思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保留在数百万字的著作中。他一生都在思考,不是终结思想,而是为人类开启了一扇窗棂。他孜孜不倦,一部160万字的《资本论》,就耗费了他20年的心血。若不是信仰的支撑,就难以坚持下去!

最终像恩格斯评价的那样,为人类社会做出两大贡献:一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一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1883年3月14日,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双眸在贫困与疾病的折磨中,无力地合上了眼睑。在苍茫的暮色中凄凉地客死在他乡,最后才与燕妮合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

是什么让马克思终其一生历尽挫折不改初衷?我们一行在他的故乡找到了答案。

是信仰,一个为信仰而活着的人。

马克思在特里尔只生活了17年,就在他17岁于特里尔国立高中毕业时,在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毕业作文中写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坟墓,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人,在给马克思最终下葬的墓前拜祭时而落泪,但在马克思最初降临的小楼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掏钱购票参观者却是络绎不绝。

尽管近几年人数明显少于从前,即便是中国人也是如此;尽管人们从他那熟悉的大胡子、宽额头和深邃的目光中看到的各有不同,想到的亦有深浅。

当我回到了留言簿前,70%的留言是中文,足见马克思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共性化居多的留言中,有一则让我怦然心动,迄今也难以忘怀:

“如果我有信仰的话,那是你给的;如果信仰能产生力量的话,那就是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缘故。”

(注: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人民作家》公告(点击标题查看)

1、关于开通《人民作家》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

2、《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3、《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2、3、4、5、6、7、8、

9、

文/戎章榕浙江慈溪人,退休于福建政协研究室,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期刊协会特聘专家等。发表文字300多万,作品曾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百余次。已结集出版《没有结束的逗点》《触摸西欧》《名镇名村览胜》《前行的痕迹》《心月孤圆》(中英文两个版本)等专著,参与编写的图书有《科学创新论》《台湾“民主政治”透视》《大陆新娘》等。

诵/和晋霞

笔名和和。陕西人,文化活动策划主持人、青少年语言艺术培训教师,获全国青少年语言表演艺术测评教师资格证书。文学作品刊登于《陕西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青少年报》等或网络平台,朗诵作品见网络平台。福田文化馆“悦读星期天”义工,就职于深圳报业集团。《人民作家》特约主播。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戎章榕在线

德国人文随笔之:为信仰而活着的人(福建|戎章榕)

邹秉南在线

外婆的“小船”(江苏|邹秉南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那年初雪(北京|李燕巧)

少君在线

人生自白之:母亲(美国|少君)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帮船(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爱恨两难(广西|黄锦秋)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朱步楼在线

保持良好心态(江苏|朱步楼)

杨盛龙在线

问路指路(北京|杨盛龙)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你“闯祸”了(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雕版印刷(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危机四伏(广西|黄锦秋)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37702470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