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中过年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3-12-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邹 秉 南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湖 中 过 年  


 

江苏|邹秉南


 

 

捕渔船从太湖深处一艘接一艘地驶向港湾,停泊在码头附近的湖面上,密密的桅杆顶端全都挂上了小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飘舞,年味浓了。

码头和渔船之间小舢板忙忙碌碌地穿梭着,将渔船上的湖鲜运到水产收购站,渔民们的脸上绽放着笑颜。从太湖开捕以来连续好几个月大家在湖中捕捞,脚都未上过岸呀,一筐筐各种鲜活的太湖水产摆放在收购站里等待收购,空气中弥散着浓浓的鱼腥味,人们仿佛闻到了新春佳节的味道。

吴县(现苏州吴中区)东山的陆巷古村,背依风光秀丽的东山,面对碧波万顷的太湖,是太湖公社所在地,春节即将来临,所属的渔船全部停泊休息,让大家能过个好年。当年我外婆就住在这个古老的渔村,许多渔民的家属也都寄居在陆巷村众多的祠堂里。

那年刚放寒假,母亲写信给外婆说让我和哥哥到太湖过年。过年前,我们乘坐了一夜春运期间加班的货运棚车从南京到达苏州,然后又换乘长途汽车到东山,翻过东山主峰才到了后山陆巷村的外婆家,那年我刚上初一。

我们初次单独远行,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特别是翻过东山唸四弯盘山道,站在东山顶峰,第一次眺望烟波浩渺的太湖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仍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过去,外公也是在太湖中世代以打渔为生的渔民,早年病逝后,外婆和舅舅相依为命,母亲则随父亲带着我们一直生活在南京,船家还有众多同宗的亲友。

外婆住的祠堂叫“三德堂”,粉墙黛瓦早就斑驳离离,花格窗也褪尽了原来的颜色。有一个小小的天井,潮湿幽深,只有快到中午时才能照射到太阳的光线,外婆总是在天井里晾晒各种鱼干和虾干,这也是我们的休闲食品。

孩子盼过年,终于年临近了,舅舅说要带我们到大娘姨的船上去过年,吃年饭。外婆由于是“三寸金莲”,不便上船。

年初一一大早,风和日丽,我们在码头坐上小舢板,船民们咿咿呀呀地摇着橹,我坐在船边,兴奋地不时将手伸到冰凉刺骨的湖水中划水玩,舢板很快就摇到了用缆绳连结在一起停泊的大渔船,我们跨上颤微微的跳板走上大船,丝毫没感到害怕。这种三桅渔船是太湖中捕渔的主力船,还有五桅或七桅的船,但已比较少了。

甲板上一尘不染,在船上从不穿鞋的渔民们也都穿上了新鞋,还有过年过节才舍得穿的毛料衣服,孩子们穿着新棉袄,戴着虎头帽,人人喜气洋洋。

船舱里不时冒出阵阵白汽,都在蒸年糕,烧年菜,兴高采烈的吴侬软语不绝于耳。我的大娘姨那时还正值中年,她穿着干净的蓝土布罩衫,头发梳得油亮,高兴地将我们迎上船,欢迎从南京来的小亲戚。

渔船上的一切都引起我的好奇,我从船头走到船尾,四处打量,看着栓在船边漂浮的舢板,还有船尾被栓住腿的鸭子在湖水中游弋,不时将头伸入水里捕食小鱼。那时渔船全靠船帆为动力,高高的桅杆被油漆得发亮,宽大的篷帆被收拢在一起。

在家时,如果一遇刮风下雨的天气,常会听母亲念叨说:“这种天又好捉鱼了”。当时我一直想不通,刮风和捕鱼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只有刮风时,渔船的帆才能涨得更鼓,船速就更快,撒入湖水中的渔网就能网住快速游动的鱼群。我想象过船民在风雨中捕渔的那种艰辛。

年饭在船家无疑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就以船为单位,船连着船,家连着家,家家都在忙碌地烧煮菜肴。

低矮的船舱难以围坐,就直接将各种碗盏摆放在宽敞洁净的甲板上,太湖风平浪静,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船民们一家老老小小盘腿席“地”围坐,喝着喜庆的黄酒,品尝新春佳节的喜悦。

大娘姨怕我们不会盘腿坐,就让我们坐极矮的凳子,但时间稍长就感到难受,我也入乡随俗学着盘起腿坐了下来。

甲板上摆满了各种清蒸、红烧或腌制的鱼虾,还有渔民们平时很少能吃上的红烧肉,这是他们最喜欢的年菜了。

男人们推杯换盏,满面红光,女人们还在船舱的厨房里忙碌着,边忙边吃,很少能坐下来一同吃,而我们被亲戚们的盛情包围,吃足了鱼虾和船家自做的年糕和油炸汤圆。

饭后,甲板上有人燃放起鞭炮,密集清脆的声响回荡在湖面上,不知是谁点燃了二踢脚,在高空爆炸的声音仿佛给船民们带来新春的希望。有一枚爆竹落在水面爆炸,激起水花四溅,打湿了旁边人的一身新衣,那一声声惊呼和快乐的笑声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又亲切。

多少年过去了,在船家过年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让我魂牵梦萦,仿佛又回到儿时那快乐的时光。

《人民作家》公告(点击标题查看)

1、关于开通《人民作家》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

2、《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3、《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2、3、4、5、6、7、8、


文/邹秉南

笔名秋思,江苏南京市人,爱好文史及旅行摄影。1968年末插队知青,1973年返回南京,后长期从事宣传和文字工作至退休。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各地报刊杂志及专辑、丛书等发表文史类作品200余篇。2009年参加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获“十佳”博主称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山水之间》《天地之间》《溪上青青草》和《金陵杂记》等四部,合著诗集《樱花情缘》《樱花树下》。

诵/张亚玲

黑龙江省伊春人,朗诵爱好者,现定居江苏苏州。《人民作家》特约主播。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刘炜在线

苏北平原的味道(广东|刘炜)

邹秉南在线

湖中过年(江苏 | 邹秉南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客栈(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爱情是没有完美的(广西|黄锦秋)

辜堪生在线

吃“宴席”的嬗变与笑话(四川|辜堪生)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刘炜在线

零下二度的故乡(广东|刘炜)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你的到来(北京|李燕巧)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古玩店(江苏|王喜根)

邹秉南在线

雨游赤壁(江苏 | 邹秉南)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被利用的亲情(广西|黄锦秋)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37702470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