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俊跃 | 对外语学科构建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作者简介】
常俊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辽宁省“攀登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入选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大连市领军人才、市优秀教师、市优秀专家、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负责建设的英语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优势特色专业,负责的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建设的2门课程分别获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历任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院长、学校科研处处长、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外指委英语分委会委员及多个学术团体副会长或常务理事。
常俊跃 教授
对外语学科
构建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本文原载于《外语高教研究》,经作者授权由 “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微信公众号推出。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英语专业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区域国别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17AYY010)的相关成果。
摘要:本文探讨了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的渠道、层次、资源、问题及问题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语学科构建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认为外语学科有必要完善本、硕、博三层次的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涉及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构建、系统教材开发、教学及评价方法的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国别区域学研究专业教育的全新探索。
关键词: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知识;国别区域学研究;国别区域学教育;国别区域学人才
本文重点探讨了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的渠道、层次、资源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语学科构建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二、新形势新背景下的
外语学科及国别区域学人才
三、 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
人才培养的渠道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外语学科通过外语专业及相关专业培养国别区域学人才有以下渠道:
(一)外语专业本科教育
依托我国规模庞大的外语专业,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国家区域的语言,了解相关国家区域,获得跨文化沟通技能。普通高校的外语专业既包括联合国常用的语言专业,也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设立的近百个小语种专业,涉及约百万外语专业学生。
(二)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相关专业辅修
在外语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辅修相关专业的部分课程,获得相关专业的部分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与相关国家区域人民沟通及开展涉外工作的能力。
(三) “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相关专业” 双学位制
在外语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允许学生修读相关专业,获得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与相关国家区域人民沟通及开展涉外工作的能力。
(四)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硕士
在外语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获得更加系统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其中包括一定的国别区域学问题研究能力。
(五)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硕士+相关专业博士
在外语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获得更为系统的相关专业知识,获得更高层次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其中包括系统研究相关国家区域问题的能力。
但是,从第一种渠道来看,当前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对国别区域学知识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国别区域学知识课程开设过少,未能系统地开展国别区域学教育,培养的国别区域学人才也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第二种渠道 “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其他专业辅修” 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渠道,专修一门外语专业是很难完成,往往需要在一个学校内部打通学科专业壁垒才能培养国别区域学人才,可喜的是一些学校已经打通了壁垒,但更多的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还不能充分享受此渠道为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提供的便利。从第三种渠道来看, “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相关专业” 双学位制需要跨学科、跨专业才能实现,而且需要在一个或两个学校的不同院系完成,这种培养渠道在一些学校已经打通,但是攻读双学位的名额受到诸多限制。众多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也难以享受此渠道为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提供的便利。 “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硕士” 和 “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硕士+相关专业博士” 这两种渠道在我国都已存在,外语专业本科生完成外语专业教育后可报考其他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国别区域学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也能获得较好的研究能力,但培养的人才也是非常有限的。
上述5种渠道本应为培养国别区域学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我国目前灵活性不足的教育管理系统内,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国别区域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要想培养更多的国别区域学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改革。但是,在灵活的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之前乃至之后,我国高校的外语学科有必要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 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
人才培养的层次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外语学科培养国别区域学人才主要在三个层次进行。
(一)博士层次
在需求紧迫的背景下,人们将国别区域学人才的培养寄希望于博士阶段,希望在本科及硕士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开展国别区域问题研究的能力,有效为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硕士层次
当前,有人期望在本科教育之后的硕士阶段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国别区域问题研究能力,有效地参与涉外工作及涉外问题研究。
(三)本科层次
当前,有很多人希望在本科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拓宽国别区域学知识面,获得较强的沟通能力,更好地开展涉外工作,也为高层次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在博士层次,目前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为数极少的高校招收国别区域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根据这些学校2019年的博士招生目录,相关研究方向包括英语国家国际发展研究、美国研究、欧洲研究、美国政治与中美关系研究、俄罗斯社会文化及区域研究、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法国外交政策研究、日本社会文化研究、西巴尔干研究、东南亚政治与法律研究、东方文化研究、美国文化研究、法国文化研究、德国文化与中德跨文化交际研究、德语国家文化历史研究 / 中德关系史 / 中德文化比较研究、日本文化研究、战后日本政治与外交研究、日本经济研究、日本经济与贸易研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阿拉伯文化 / 阿拉伯国别区域研究、阿拉伯国别区域研究、朝鲜文化研究、伊朗文化研究、历史文献学 / 中外关系史研究、国别区域研究等。虽然学校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这些高校外语学科招收、培养的博士生数量非常有限,国别区域学研究方向的人才凤毛麟角,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国别区域学人才的需求。
在硕士层次,外语学科实力较强的外语类院校中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明确列出了一些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生,希望他们开展美国研究、英国研究、爱尔兰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区域学研究、日本文化研究、日本社会研究、日本经济研究、西班牙语国家政治经济研究、阿拉伯区域国别研究、东南亚地区研究、南亚地区研究、西亚地区研究、非洲地区研究、全球史与跨文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虽然学校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但在国别区域学研究方向招收、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数量也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国家对国别区域学人才的需求。
本科阶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因为本科阶段培养的人数众多。但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只规定了英语专业开设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德语专业开设德语国家社会文化,法语专业开设法语和法语区国家概况,西班牙语专业开设西班牙文化导论、拉美文化导论,阿拉伯语专业开设阿拉伯历史、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国家概况,日语专业开设日本概况、日本文化等极少几门核心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 “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 ……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对于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普及面最广的英语专业而言,当前的国别区域学教育大多遵循了2000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诸多高校也只开设了 “英语国家概况” 1门必修课程(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英语专业本科对国别区域学教育重视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诸多英语国家的认知。
五、 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
人才培养的资源及充分利用
首先,外语学科具有天然的外国语言优势,通过系统的外语教学,可帮助学生获得认知相关国家区域、了解相关国家人民必不可少的外国语言技能。
其次,外语学科属于我国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外籍教师及中国教师人数众多,教师多具有国内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对相关国家区域有较多的认识,具有培养国别区域学人才的丰富师资资源。
第三,外语专业的学生队伍数量约有百万,在国别区域学教育中他们具有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术共同体资源。
第四,外语专业外语课程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具有接触国别区域学知识、接受国别区域学教育的课程资源。
第五,外语专业涉外活动丰富,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具有开展国别区域学教育的活动资源。
第六,在硕士、博士阶段,学生还具有学习从事研究、开展学术交流的更多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别区域问题的研究能力及国别区域学研究的交流能力,具有系统的教育资源。
当然,外语学科及本硕博培养机制在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
第一,外语专业教育对各类国家区域关注不均。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专业对发达的国家地区关注较多,对欠发达地区关注不足,致使师生对欠发达国家区域的国情区情了解甚少,难以有效服务国家的 “走出去” 战略、 “一带一路” 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有必要在国别区域学教育中充分重视所有国家,使世界各国家区域得到全覆盖。
第二,外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理念存在局限。当前的外语专业本科阶段课程大多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外语专业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开设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课程。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语言技能训练与国别区域学知识人为割裂,难以在提高学生外语技能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国别区域学知识。此外,外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文学语言学课程设置较多,有关国别区域学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外交等课程设置不足,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相关国家地区全面、系统的认知。因此,课程建设理念的变革及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第三,外语教师队伍接受的学术训练存在局限。当前的外语教师队伍主要接受了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研究训练,大多没有接受过国别区域学研究的训练及系统的教育,国别区域学知识不足,国别区域学研究能力偏弱,导致教师带领学生开辟国别区域学研究的勇气不足。因此,外语学科教研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结构亟待更新。
六、 对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为了在外语学科有效培养国别区域学人才,有必要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关于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的层次及方案有以下思考。
(一)完善本硕博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体系
(二)制定完整的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方案
3. 开发系统的国别区域学课程教材等资源。国别区域学课程教材有别于以语言为纲的传统外语专业课程教材,应该围绕国别区域或国别区域涉及的主题知识信息组织材料,建设国别区域学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凸显国别区域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4. 研究国别区域学知识及问题研究教学方法。国别区域学知识教学及国别区域问题研究有别于传统外语专业的语言教学,有必要深入开展相关国家地区国情区情教学的探索,有必要研究学生学习国别区域学知识、研究国别区域问题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师驾驭国别区域学知识课程及研究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5. 研究国别区域学知识及问题研究评价方法。国别区域学人才的培养有别于传统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语言专业学生有很大差异。有必要深入开展评价的研究,科学、客观地考查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效反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6. 开展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专业教育探索。现有的外语专业具有重视语言教学的优点,也继承了一点外文院系重视文学教学的传统。但是,外语专业教育的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都有难以满足国家 “走出去” 战略、 “一带一路”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需求的不足。国别区域学教育是传统外语专业教育的延伸,弥补传统外语人才培养及外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缺陷,有助于更好地对接国家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展国别区域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以期为国家建设、外语学科建设、外语教师队伍建设及国家急需的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七、结 语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