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信息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目录与摘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简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学术刊物,现为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主要栏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


主 编:陈   勇

副主编:周光磊


投稿系统:http://jfjw.cbpt.cnki.net

联系电话:0379-69843520

电子邮箱:jfjwgyxyxb@vip.163.com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目录


专栏:双语心理词汇加工理论与实验研究
(特约主持人:陈士法)


双语心理词汇通达模型:70年回顾与展望 | 杨 静,王晓婵 (1)

英语二语产出中言语计划的生成及其向句子结构的投射 | 赵 晨,林 琳,郑 琴 (11)

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歧义词加工模型研究 | 杨 欣,陈士法,张雨晴,彭玉乐,杨连瑞 (20)


专栏: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问题的文学探索
(特约主持人:罗良功)


《黄落》:“老老护理”的情理、伦理和法理困境 | 陈世华,丁 湘 (29)

论德国难民小说《去、去过、去了》中的好客 | 朱荣华 (37)

论爱默生诗学的道德内涵 | 余静远 (44)

高尔基戏剧的家庭伦理书写 | 李 菲 (52)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本体论 | 张 辉,唐 颖 (59)

基于《道德经》哲学思想的新生态故事研究 | 何冰艳 (68)

句法从属与语篇设景机制——以汉语描写性关系从句为例 | 张秋杭 (77)

英文学术语篇中共引话语的互动现象探析 | 陈 珺,邵 斌 (85)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素养水平现状研究 | 哈长辰,黄国文 (94)


翻译研究


观翻译与翻译观 | 黄忠廉,傅 艾 (102)

“粉丝翻译”与中国文学的海外大众传播与接受——以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Podcast为例 | 郭天骥 (111)

军事外宣杂志中军人形象的自塑——多模态翻译的视角 | 黄广哲, 韩子满 (120)

外交翻译中的“战狼”话语陷阱分析与应对——“理直情适”原则的确立 | 顾 菁,郑元会 (129)


外国文学研究


芬德利小说《战争》中的暴力主题探析 | 黄 川 (137)

《七姐妹》中的虚构世界和自我叙事真相 | 吴丽娟 (145)

《鲍里斯·戈杜诺夫》对卡拉姆津“混乱时期”书写的接受与重构 | 石雅楠 (153)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摘要


专栏:双语心理词汇加工理论与实验研究
(特约主持人:陈士法)


【主持人语】(中国海洋大学 陈士法教授)双语心理词汇加工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期特推出专栏“双语心理词汇加工理论与实验研究”,展示了国内学者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双语理解和产出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杨静、王晓婵一文通过系统梳理近70年来前人针对双语心理词汇通达模型的研究,认为双语心理词汇通达的研究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和成熟4个阶段,从理论上指出了此方向未来的研究主题。赵晨等一文采用结构启动实验,从语言产出的视角研究了抽象概念在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口语产出言语计划阶段和接口阶段中的作用,认为二语产出中存在概念迁移,但不是发生在言语计划阶段,而是发生在言语计划向句子结构投射的接口阶段。杨欣等一文利用ERP技术,从语言理解的角度,通过探索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歧义词加工的时间进程,构建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歧义词加工模型:词义数量对歧义效应的影响表现在词汇加工的中期阶段,该效应源于词汇表征的语义层面;词义相关度影响了不同类型歧义词的加工,且表现在不同阶段,对同形异义词加工的影响表现在早期的正字法信息加工阶段,对多义词加工的影响表现在中期的语义加工阶段。本专栏呈现了双语心理词汇加工研究的最新热点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心理语言学爱好者的深入思考,促进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双语心理词汇通达模型:70年回顾与展望

杨 静,王晓婵


摘 要:20世纪50年代至今,双语词汇通达模型研究历经孕育、形成、发展,目前进入了成熟阶段。本文系统梳理了双语词汇记忆表征、双语词汇产出与识别、二语词汇发展模型的发展脉络,简述了相关言语模型和计算模型的特色与不足,归纳了有关双语词汇通达的最新共识。建议未来研究应:1)重视语言情境在双语词汇通达和二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机制;2)强化双语加工和二语学习领域认知计算模型与神经模型的交叉验证与融合;3)重视汉语特色,拓展目前以西方语言研究为基础的理论模型,推动本土理论国际化。
关键词:双语词汇表征;双语词汇通达;二语词汇发展;言语模型;计算模型


英语二语产出中
言语计划的生成及其向句子结构的投射

赵 晨,林 琳,郑 琴


摘 要:本论文采用结构启动实验探讨了抽象概念在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口语产出言语计划阶段和接口阶段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抽象概念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的言语计划阶段都得到了激活,但在将激活后的概念投射到句子结构位置上存在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比母语者更倾向于将“路径”信息投射到动词位置。据此,我们认为二语产出中存在概念迁移,但不是发生在言语计划阶段,而是发生在言语计划向句子结构投射的接口阶段,反映了汉语运动事件类型特点的影响。

关键词:言语计划;概念激活;概念投射;二语产出;结构启动实验


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歧义词加工模型研究

杨 欣,陈士法,张雨晴,彭玉乐,杨连瑞


摘 要:本文利用ERP技术,通过词汇判断任务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歧义词加工模型,涉及歧义效应和词义相关度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词汇加工过程中存在歧义效应,歧义词比单义词诱发了较大的N400;2)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加工过程中存在词义相关度效应,多义词比同形异义词诱发了较小的P200和较大的N400。据此,我们构建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二语歧义词加工模型:词义数量对歧义效应的影响表现在词汇加工的中期阶段,歧义词的歧义效应源于词汇表征的语义层面;词义相关度对歧义词的影响表现在词汇加工的不同阶段,对同形异义词加工的影响表现在早期的正字法信息加工阶段,对多义词加工的影响表现在中期的语义加工阶段。

关键词:歧义词;歧义效应;词义相关度效应;时间进程;加工模型


专栏: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问题的文学探索
(特约主持人:罗良功)


【主持人语】(华中师范大学 罗良功教授)伦理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基本功能指向。当今人类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伦理秩序和观念在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个体与集体、人文与技术等多重对话或冲突之中正在经历迷茫、革新、重塑的大转型时期。在这一背景下,系统审视人类历史上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对伦理问题的探索,有益于当前世界大变局时期的伦理重建和文学转型。这也正是本期开设专栏“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问题的文学探索”的初衷之所在。本专栏的4篇论文分别聚焦于从19世纪至21世纪初不同国家社会转型时期的作家作品,探讨近现代以来东西方文学对于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问题的探索。陈世华、丁湘的论文以日本当代小说中的老年护理为切入点,剖析了后现代时期日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伦理挑战与社会困境。朱荣华的论文聚焦于德国当代作家燕妮·埃尔彭贝克的难民小说反映的21世纪德国和欧洲难民潮所引发的好客危机,反思了德国针对难民实施的治理术。余静远的论文基于对美国工业化兴起时期爱默生诗学观念的反思,剖析了爱默生对浪漫主义传统和即将到来的机器时代的伦理思考。李菲的论文以高尔基的戏剧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所面临的伦理转变以及个体生命的伦理诉求。上述论文揭示了不同国家的文学对社会变革时期伦理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不同国家的文学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对普遍伦理问题的探索。作家们敏锐地利用特定的社会转型语境,将人类社会的一些普遍伦理问题凸显出来,呈现出特定伦理问题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相结合所生发出的丰富复杂的伦理形态、表征和内涵。在这一意义上,作家们对于伦理问题的探讨既能揭示伦理问题的时代性和多样性,也能不断逼近伦理的本质,因而就具有了常论的必要和常新的价值。


《黄落》:“老老护理” 
的情理、伦理和法理困境

陈世华,丁 湘


摘 要:佐江众一的《黄落》以日本由老龄化社会向超老龄化社会转换时期为背景,以男主人公视角描写了该时期“老老护理”的问题。作品取材于作者自身的护理体验,以日本特有的“私小说”形式,描写了“老老护理”的日常生活,揭示了“老老护理”所产生的家庭内部情感矛盾、伦理冲突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法理问题,在情理、伦理和法理困境中展现出作者对老龄化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佐江众一;黄落;老龄化;情理困境;伦理困境;法理困境


论德国难民小说《去、去过、去了》中的好客

朱荣华


摘 要:德国作家燕妮·埃尔彭贝克在小说《去、去过、去了》中,演绎了德国在21世纪面对难民潮时出现的好客危机及针对难民实施的治理术。隔离化管理、污名化报道和繁复的法律制度等治理手段,钝化和消解了社会对难民苦难做出道德回应的能力。埃尔彭贝克将好客的希望寄予主人公理查德与难民的对话交流之中。他们的交往使两个看似平行的世界得以相遇,在相互理解中实现友善的好客伦理。这种好客伦理以无条件的绝对好客为指向,始终对门外的陌生人保持欢迎的面孔。

关键词:燕妮·埃尔彭贝克;去、去过、去了;德国;难民;好客


论爱默生诗学的道德内涵

余静远


摘 要: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在其作品中一反浪漫主义文学无涉道德或反对所处时代道德枷锁的理念,树起了“以文载道”的大旗,其诗学的道德内涵可从自然、诗歌、诗人这3个方面加以发掘。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自然是宇宙普遍精神“超灵”的外化,富含深刻的道德启示。诗歌是道德的表达,是诗人用来宣传道德启示的工具。诗人是杰出的个体,他能读懂自然的象征意义和自然中蕴含的道德真理,并用语言将之表达出来,因而承担起了时代的道德担当和社会道德领导者的责任。

关键词:爱默生;诗学;道德内涵;自然;诗歌;诗人


高尔基戏剧的家庭伦理书写

李 菲


摘 要:家庭主题在高尔基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高尔基戏剧关注家庭内部的伦理冲突,通过剖析家庭矛盾展现时代氛围和思想变迁。关于父子伦理冲突,高尔基戏剧建构了父权衰微-子嗣反抗、父权强势-子嗣孱弱两种叙事模式,阐释了俄国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父与子”主题的美学意蕴;关于婚姻伦理冲突,高尔基戏剧聚焦家庭暴力问题和两性思想对抗问题,思考圆满家庭关系中女性应发挥的积极作用,赞美了女性的母性意识和觉醒意识。高尔基戏剧的家庭伦理书写,展示了家庭伦理困境下个体生命的伦理感受和伦理诉求,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伦理选择在揭露个体生存困境和个体发展现实缺陷的同时也表现出剧作家本人的道德倾向和伦理立场。

关键词:高尔基;戏剧;家庭伦理;父子伦理;婚姻伦理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本体论

张 辉,唐 颖


摘 要:本文探讨了批评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本体论的融合。在图梅勒提出的社会本体论的 “我们模式” 和vanDijk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他们的理论为批评认知语言学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完成了由“个体向“集体或组群”的视角转向。意识形态构成了社会集体或组群的社会表征的基础,本文并讨论了意识形态的构成结构。最后探讨了集体话语策略中的认知定位和情感以及在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意识形态话语的表征方式,指出在意识形态的话语表征中,一般认知能力或认知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表达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依赖于一般认知能力或识解。

关键词:批评认知语言学;社会本体;意识形态;认知识解


基于《道德经》哲学思想的新生态故事研究

何冰艳


摘 要:《道德经》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从生态概念隐喻、生态故事和框架理论视角出发,采用隐喻分析方法对《道德经》进行生态分析,研究发现了DAOISMOTHER等生态概念隐喻,揭示了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万物平等的生态认识论,处弱不争、知足知止的生态实践论,探索了关于发展、消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生态故事。同时推断出LESSISMORE,SMALLISBEAUTIFUL等与生态概念隐喻一致的新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经;老子;生态哲学;生态语言学;生态概念隐喻;生态故事;框架理论


句法从属与语篇设景机制

——以汉语描写性关系从句为例

张秋杭


摘 要:本研究基于语篇设景理论探讨了关系从句在语篇中的地位。首先,区分语义层和表达层的前景-背景,明确制约表达层前景-背景的3个等级标准。其次,以汉语描写性关系从句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短篇新闻语体中的语篇功能。研究发现,近一半的汉语描写性关系从句处于首段这一显著位置。背后的动因是从句在相关性原则的作用下实现前景化,并受到了语体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句法从属;设景机制;语篇设景理论;描写性关系从句;语体;前景化


英文学术语篇中共引话语的互动现象探析

陈 珺,邵 斌

摘 要:本研究聚焦英文期刊论文语篇中引言和讨论部分的共引话语互动现象。结果显示:共引话语与其综合型小类在引言部分的占比高于讨论部分,单纯型小类在两部分中的占比反之;融入型共引话语中转述动词在两部分中的主要形式是“动词过去时+主动态”,占比有显著差异;程序性、目标性、通告/记录性和认知这四类转述动词在两部分的出现频次有显著差异;共引话语转述动词评析视角和详尽程度的差异是建构话语对话空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术语篇;共引话语;转述动词;互动性;话语功能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
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素养水平现状研究

哈长辰,黄国文


摘 要:生态素养是生态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内英语专业学生的生态素养水平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试的生态素养综合水平处于中等层次,具体表现在5个维度,各维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生态伦理素养、生态情感素养、生态意识素养、生态知识素养和生态行为素养;在人口学特征差异上,生态素养综合水平最高的是女生、研究生和具有理科学习背景的受试。此外,本文重点讨论了形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为提升国内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素养水平的途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素养;英语专业


观翻译与翻译观

黄忠廉,傅 艾


摘 要:从译便在观翻译,会形成翻译观。借参禅观山的三重境界,可类推出观译三境界:“见译是译”即初观或粗观,也是近观;继而“见译似译”但非译,因是面面观,只得片面真理;终得“见译只是译”的翻译观,取决于扎根实践与玄观翻译。观译全过程螺旋上升,又不断返璞归真,由简至繁,再去繁趋简,方得至简翻译观的真谛。

关键词:观翻译;翻译观;结构;解析;建构


“粉丝翻译”与中国文学的海外大众传播与接受

——以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Podcast为例

郭天骥


摘 要:近年来,“粉丝翻译”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定义的翻译现象在国际学界受到了持续关注。不同于发生在流行文化内部的粉丝翻译,美籍华裔John Zhu基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创作的播客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Podcast代表了粉丝翻译与文学经典的一种结合。本文将以该文本为例,深入剖析粉丝翻译之于中国文学海外大众接受的独特意义,并探讨粉丝翻译与中国文学外译进一步结合所面对的问题。研究认为,粉丝翻译通过适当改写文本、融合数字媒介以及营造开放互动的文本模式,在普通大众中建构了一种消费经典文学的粉丝文化群体以及该群体的文化资本,有效地促进了文本的接受。解决官方话语与粉丝翻译之间的割裂与对立,则有助于后者在中国文学外译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粉丝翻译;大众接受;中国文学外译;三国演义


军事外宣杂志中军人形象的自塑

——多模态翻译的视角

黄广哲,韩子满

摘 要: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理论,对比2016—2020年《中国军队》故事栏目汉英图文标题塑造的我国军人形象,发现虽然二者都客观塑造了中国军人有实力、有能力的形象,但相较于英译图文标题,汉语图文标题塑造的军人形象更具视觉主导性,更易与读者建立亲密/个人化关系,更利于读者轻松、迅速地建立较清晰的人物形象。二者的这些异同与我国军事外宣传统、外宣立场和环境、杂志的双语排版,以及编译者对图像作用认识不足等相关。

关键词:军人形象;多模态理论;外宣翻译;中国军队;多模态语料库


外交翻译中的 “战狼” 话语陷阱分析与应对

——“理直情适”原则的确立

顾 菁,郑元会


摘 要:国际媒体常通过翻译歪曲中国外交话语。它们通过认知操作转换中国外交话语的识解方式,引导读者形成“战狼外交”认知框架。我国外交在义利逻辑的影响下时而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它们在跨文化语境中极易引起误解,被部分国际媒体利用和炒作。因此,我国外交翻译应以“理直情适”为原则,综合运用明晰化和含蓄化翻译策略,恰切地呈现话语意义和意图。

关键词:中国外交话语;外交翻译;国际媒体;战狼外交;跨文化语境;义利逻辑;“理直情适”原则


芬德利小说《战争》中的暴力主题探析

黄 川


摘 要:从表面上看,芬德利的《战争》是一部反战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名加拿大青年从懵懂到迷惘再到绝望的成长经历。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小说的主题实际上与战场之外的暴力有关,既有造成亲人疏离的亲情暴力,也有歧视非异性恋的性别暴力,更有湮没他者声音的话语暴力。通过揭露个人、群体和历史层面的暴力,小说对彼时加拿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进行了批判,读者也得以从微观视角洞悉在作品内外隐藏于加拿大社会中不甚光彩的一面。

关键词:蒂莫西·芬德利;战争;暴力;意识形态;权力话语


《七姐妹》中的虚构世界和自我叙事真相

吴丽娟


摘 要: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七姐妹》以精编细织的叙事手法,建构了一个能够在非正常逻辑与艺术创作之间实现对接耦合的虚构世界,并从中提炼出小说隐秘的发生肌理。本文从边界与人物两个层面观测德拉布尔在《七姐妹》中建构的虚构世界形貌,分析发现小说中虚构世界的诞生不仅承载了故事情节发展所依托的叙事载体,更凭借其虚构与真实的交锋共同揭开了小说中隐秘的自我叙事真相,从而隐喻了当下社会中个体叙事的矛盾与含混,以及个体对于自我认知的焦虑与困境。

关键词: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七姐妹;虚构世界;自我叙事;自我认知


《鲍里斯·戈杜诺夫》
对卡拉姆津 “混乱时期” 书写的接受与重构

石雅楠


摘 要:《鲍里斯·戈杜诺夫》是普希金的史剧力作,该剧诞生于19世纪俄国内忧外患之际,其史料来源、人物塑造、艺术审美等3个方面深受卡拉姆津《俄罗斯国家史》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普希金并非机械地再现卡拉姆津的“混乱时期”书写,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重构,强调无形的“历史进程”及人民力量的决定性和复杂性,该重构方式隐含的正是普希金独特的戏剧观念和历史观念。

关键词:普希金;鲍里斯·戈杜诺夫;卡拉姆津;俄罗斯国家史;混乱时期



相关信息回顾

期刊信息 | 《英语文学研究》诚邀投稿

期刊信息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37辑目录

期刊信息 |《戏剧》2022年总目录及投稿须知

期刊信息 |《外国语文》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科研助手 | CSSCI期刊详细分解资料

科研工具 | 9部学术写作指导用书推荐

学术经验 | 学位论文的论证方法、框架、过程与形式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